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左宗棠真恨不得曾氏死於當時,那麼,“蕩平東南,誅巢馘讓”的應該就是他了。他相信,如果這出大戲由他來導演,一定會比曾國藩導得精彩許多。
確實,想當初,創建湘軍這個想法是曾國藩和他共同提出來的。曾國藩最得力的助手塔齊布是他左宗棠首先發現並推薦給曾國藩的。曾國藩建設湘軍,帶兵打仗,他左宗棠貢獻了多少智慧?在大的戰略方針上,多少次事後的結果證明他左宗棠比曾國藩更高明?▼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然而,說這些都沒有用了。追今撫昔,一切還都是出在“科名”二字上。曾國藩雖然愚笨平庸,但因科名順遂,早早占據了有利地位。他做好了隻手擎天的一切準備,卻因為身無名分,無法充分施展。雖然最終終於被皇帝起用,無如“出身太遲”,起身太晚,追趕曾國藩已經來不及。南京城破之際,普天同慶,隻有左宗棠孤坐在自己的總督府中,心緒異樣。每一個時代,隻能有一樁最大的事功。曾左時代,這一事功無疑就是平定太平天國。錯過了這個機會,他左宗棠此生無望成為天下第一。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當時之人品評天下人物,每以曾、左、李為序,大家認為這是左宗棠的榮耀,左宗棠對此卻相當不以為然。後來他曾這樣對郭嵩燾說:“閣下……生平惟知曾侯、李伯及胡文忠而已,以阿好之故,並欲儕我於曾、李之列,於不佞生平誌行若無所窺,而但以強目之,何其不達之甚也!”實際上,他認為自己才是一時無兩的人物,遠遠高於曾國藩李鴻章二人。
四 “絕無良心科第二名”(6)
所以,獲知幼天王下落後,他想也沒想,憑著條件反射式的本能反應,第一時間做出此事。
四
如果僅止關乎個人名譽,曾國藩可能會坦承自己調查不周,引咎自責。但事情涉及到他的部下,特別是兄弟曾國荃,他無法讓步。特別是左宗棠奏折中的蓄意傾陷,讓他更氣憤難平。他固然知道左宗棠臉酸心硬,但想不到他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如此。
曾國藩輕易不會攻擊別人,但一旦出手,那鋒芒也是常人難敵。他在回奏中這樣向左宗棠發起了攻擊:
至防範不力之員弁;是夕,賊從缺口衝出,我軍巷戰終日,並未派有專員防守缺口,無可指之汛地,礙難查參。且杭州省城克複時,偽康王汪海洋、偽聽王陳炳文兩股十萬之眾,全數逸出,尚未糾參;此次逸出數百人,亦應暫緩參辦。
諭旨威脅要將“防範不力之員弁從重參辦”。曾國藩卻說,當時全軍都忙於戰鬥,“並未派有專員防守缺口,無可指之汛地”,由此推卸了部下的責任。接下來,他反戈一擊,揭出左宗棠當年的一樁老底:原來,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後,曾有數萬太平軍逃出,左宗棠卻彙報成隻有數千人。這事曾國藩早就心知肚明,卻一直為左宗棠保密。直到今天,才不得不做為撒手鐧拋了出來。
左宗棠沒想到曾國藩會來這一手。事情鬧到這一步,左宗棠已經騎虎難下,況且他本是好辯之人,怎能偃旗息鼓?馬上再次上奏,絞盡腦汁進行反駁:
曾國藩稱:“杭城克複,十萬之眾全數逸出”;所謂“十萬”、“全數”,果何據乎?兩城之賊於二月二十三夜五更竄出,官軍皆於黎明時入城;夫以片時之久,一門之狹 ,而謂賊眾十萬從此逸出,殆無是理!此固不待辨而自明者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