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1990年後,我比較關注西藏和新疆的現實問題。可能由於工作性質,我的注意力側重在政策對這兩個地方民族發展的影響上。西藏和新疆在中國,是麵積最大、少數民族居住相對最集中的兩個區域,由於曆史和現實的種種因素,這兩個地區對中國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研究中國現實的民族關係和民族問題,研究民族問題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必須抓住這兩大區域。
1991年,中央有關領導鑒於蘇聯東歐劇變中民族宗教因素不可忽略的影響,指示在中央黨校成立“民族宗教理論教研室”,進行相關的教學、研究。黨校領導一聲令下,我就從社會學室劃到了這個教研室。我們主要的教學對象是西藏民族幹部班和新疆民族幹部班。我講授的題目有: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社會主義時期的中國民族問題、鞏固和加強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周邊國家的民族宗教問題等。給學員講課時,經常聽到他們說:老師你去過西藏(新疆)嗎?沒去過,應該去。我們希望聽到老師用理論分析解釋我們西藏(新疆)的實際問題。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的看家法寶,有念碩士期間獨闖西雙版納的經驗,1994年暑假我自己籌錢去了西藏。在西藏,我又看到一個虔誠信仰佛教的民族,隻是這裏的自然環境非常嚴酷,這個民族的信仰也更執著。我在拉薩、日喀則、山南三個地區跑了幾個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訪問農戶,開座談會,走訪寺廟和僧人,觀察民眾的宗教活動。此行粗粗體會到西藏自然景觀的磅礴大氣、人文景觀的奇異多彩,深受震撼和吸引。同時也感覺西藏這個題目太大,必須找一個切入點才能進得去。於是在,1995年申請了社科基金課題:援藏項目的社會效益研究。1996年批準立項。
徐:作人類學田野調查,比較困難是經費,能申請到社科基金是幸運的。你為什麼選擇“援藏項目”作為研究西藏的切入點?
靳:在經濟上援助西藏,是我們人民政府在西藏和平解放後一直施行的政策,目的是幫助經濟文化較落後的西藏加快發展。要研究中央政策對西藏發展的影響,就必須從此問題入手。
西藏自元朝歸人中國版圖後,曆代中央政府大多采取經濟上扶持、政治上遙控的政策。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中央政府對西藏持續地給予經濟扶助,其數量、力度遠遠超過曆朝曆代的封建統治者。據不完全統計,1952~1998年,國家在西藏各項資金投入累計500餘億元。這些資金主要用於行政開支、教育、支持農牧業發展等。此外,國家還巨額斥資,在西藏興建了一大批包括水電站、公路、機場、郵政通訊等基礎設施。那麼,中央政府的援助政策是否被西藏民眾知曉和認同?西藏這樣一個經濟較落後、文化迥異於內地的區域,這些項目建成後是否能“服水土”,能否正常運轉,達到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領導期望的效果?援助政策對西藏的發展有哪些影響?這些是我想搞清楚的問題。
徐:聽說你曾四次進藏,都是作這方麵的調查嗎?
靳:是的。1996、1998及2002年,先後得到社科基金、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基金的資助,我又三次進藏,曆時近半年,北上那曲牧區,向東沿雅魯藏布江至澤當、林芝及昌都。向西向南抵日喀則、跨過喜瑪拉雅下至樟木口岸,主要對1984年實施的43項工程和1996年實施的62項工程進行了係統調查;以人類學、社會學的調查研究方法為主,對分布在西藏七個地市的20餘個建成的援藏項目作個案調查,在18個調查地點做了二千餘份問卷調查。主要了解兩方麵的情況:建成項目的基本運行狀況,西藏民眾對援藏政策和援藏項目的認知、評價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