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3 / 3)

沒有迂回曲折的試探,而是直接道出了來意。

因為他清楚自己所麵對的君王。

這位年方六十三的皇帝可說是本朝開國以來最聖明的皇帝之一。他重用卓常峰等人治國,任人唯才,而又有讓臣子放手一搏的魄力。在他治理至今的三十年間,國富民殷,除了前幾年的東征之外便再無其它戰事。而那趟東征更是除去了東北常年以來的大患,允為一大功業。麵對這麼一位君主,多餘的綴詞隻會是畫蛇添足。

而一切正如他所料。

「喔?你向來謹慎守禮,今日竟然如此放肆,而欲與朕談條件?」

衛因他所言而一個挑眉,神情卻沒有太大的變化,瞧不出是否動了怒。

但不論他動怒與否,於光磊都不可能打退堂鼓。「此事關係於民間之太平,故臣冒然僭越,隻希望聖上能耐心垂聽,聽罷再行議處不遲。」

「……好罷,朕就聽聽你想說什麼。」

見他神情一反平時而又極為堅決,衛因而起了興致,並轉頭向一旁的太監道:「傳下去,今日早朝推遲半個時辰。」

此言已是表明了同意。既得君王允諾,於光磊登即謝恩:「謝聖上──其實臣的三個目的皆是環環相扣。江湖上有所謂四大勢力之事,聖上想必是十分清楚的了。」

「略知梗概。」

露出了一個饒有興味的眼神,殿上衛量一雙銳目直盯著於光磊異常平靜的眸子,似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他的心思。

於光磊靜靜承下那銳利的視線。他本來就非尋常書生,這些年的官場磨練更是讓他有所增進。神色雖是恭敬,卻不卑下,又道:「那麼,臣鬥膽問一句:流影穀西門父子任意妄為,意欲挑起江湖紛爭,可是聖上授的意?」

「穀主的決定,朕從未插手過問。」

即使是一國之主,在提到流影穀西門暮雲時,都仍是以「穀主」二字相稱。流影穀在朝中的地位自是可想而知。

流影穀為開國元老,根基深厚,其曆史甚至長過國祚,深受皇室禮遇重用,甚至有左右皇帝決策的能力。

一個無法輕易翦除的權臣。

從衛的神態裏察覺到如此訊息,於光磊深吸一口氣,直接引入正題:

「既是如此,請聖上聽臣一一道來。

「首先,馮萬裏一案乃是臣的一位上司委托殺手組織『天方』所為。臣已查出那名主謀者的身分為何。此人與馮萬裏為摯友,而其下手之動機應與溫玉鬆有關,隻是目前尚欠物證與一名極重要之人證──昨夜一事,便是因那位人證而起的。

「昨日下午臣方回府,便聞一童子受托送信入府。臣展信細讀,發覺那信的署名便是臣所欠的人證。其約臣於東門外的小廟,臣因而央求義弟同往,誰知原來是個陷阱。時刻方至,一名黑衣人突然出現持劍偷襲臣。義弟為了保護微臣,出刀相迎,而不得不取其性命。

「哪知刀落之時,燕成殷也隨後出現,說那黑衣人乃是朝廷命官,而將臣義弟以殺害朝廷命官為由擒住。臣出言解釋,卻得到燕成殷汙穢的言詞,暗指臣出言包庇。試問,一名大內侍衛身著黑衣出宮是為了什麼?又為何會剛好在該處,且剛好喪命於臣義弟的刀下?臣義弟從未入過宮,該名侍衛與臣也不親近,臣甚至沒能認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