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看透自己,檢查處世的準星(1 / 3)

《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99896669814803492,6975087905651821576,729718475498874781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萬千皆識,惟有難辨自己。看透自己,是完美處世的第一步;徹底看透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主題;正確地看透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處世的準星,成為一個運籌帷幄、左右逢源的處世高手。

1、認識自己,戰勝弱點

人的一生,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的一生,遭遇過無數的對手和敵人,但最強大的敵人並不是外部的,而是我們自己!正如哲人羅蘭所說:“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戰勝別人之前,先得戰勝自己。”

人的生命中都存在著六種恐懼,這就是:害怕貧窮、害怕批評、害怕不健康、害怕失去某人的愛、害怕年老和害怕死亡。正是這種生存的本能使人的智慧受到一定的限製,形成了人自身的弱點。隻有認識到這種弱點,並且戰勝種種弱點,人才能夠走向成功。

這種恐懼麻痹了一個人的推理能力和想像力,使人不能自立自足,瓦解了活力,扼殺了動機,導向了漫無目標;它鼓勵人再三拖延,令人不能自製;它使得人性格無趣,甚至摧毀人精確思考的能力,分散心力;它打敗恒心毅力,化意誌力為一無所有;它扼殺情愛,刺傷心靈上細膩的情感……自我分析可以揭示一個人所不願承認的弱點。這種檢查方式,對所有渴望不要平庸潦倒終其一生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記住,你在逐一檢閱自己的時候,你既是原告,也是被告;你要公正地麵對事實:問問自己確切的問題,並要求自己直接作答。驗審終結,你會多了解自己一點。如果你不覺得自己能大公無私地做個法官,為自己檢驗,可以要求某位識你甚深,足以在你反複詢問自己的時候,扮演法官的人來幫助你。你正在追尋真相,即使事實真相會令你一時尷尬不已,都要不惜代價,得到事實的真相。

如果被問及最怕什麼,大部分人都會說:“我什麼都不怕。”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因為很少人了解到,自己被某種形式的恐懼所捆綁束縛。恐懼之情太細微深入,所以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背負著恐懼,而未曾體察它的存在。隻有勇於分析,才能揭發這舉世公敵,讓它無所遁形。開始分析的時候,務必深入探索自己的性格。

沒有任何事物能像貧窮這樣,讓人曆受折磨,飽受委曲。隻有體驗過貧窮的人,才能完全領會到個中辛酸。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裏,很多人成了物質財富、金錢美女的俘虜,一生的努力毀於一旦,全是因為無法戰勝自己內心的敵人——人性的弱點。

羅曼·羅蘭塑造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人要戰勝自己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曆程。

約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一個貧民家庭,他要靠自己的奮鬥獲得人生成功,就得與社會鬥、與自己鬥。

藏在約翰·克利斯朵夫內心的敵人有兩個:一是宗教意識,一是本能、欲望。前一個要他認命,後一個要他墮落。約翰·克利斯朵夫靠著頑強的意誌與自己戰鬥,他決不認命,不甘於墮落,在那個汙泥濁水的世界裏始終保持純潔的品性,戰勝了自己身上人性的弱點,實現了自己的曆史使命,在他臨終時心靈達到高度和諧的境界:沒有痛苦、沒有恩怨,隻有真正的快樂。

人們常說:英雄難過美人關。

其實,並不是美人打敗了英雄,而是英雄自己打敗了自己。

你有勇氣反省自省,你會查出自己問題出在哪裏,並且著手矯治。然後,你就有借過錯受益的機會,或從別人的經驗中取得教訓;因為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你要是早些花點時間在分析自己的弱點上,少花點時間找借口文過飾非,早就已經成功了。

以借口托詞為自己的失敗開脫,是人們一致的消遣休閑。這種習慣跟人類一樣自古長存,卻是成功的致命傷!為什麼人們抓住借口有如抱著寵物不肯放手?答案很明顯,因為他們創造了借口,所以他們維護借口!人類的借口全是自己想像力的產物。嗬護自己頭腦的產物,是人類的天性。

找借口是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很難革除,尤其是這些習慣能為我們所做的事找到合理的解釋時,更是積重難返。柏拉圖說:“最大和最初的成功,是征服自己。最可恥和罪過的,莫過於被自己打敗。”當時他心中已有這則真理。

另一位哲人也有同樣的想法,他說:“我發現自己在別人身上看見的醜惡,竟不過是自己本性的反映時,我大驚失色。”

“對我而言,這始終是個謎,”哈伯德說:“為什麼大家花那麼多時間處心積慮捏造借口、搪塞自己的弱點、欺騙自己?如果時間用到不同的地方去,同樣的時間足以矯治弱點,然後,借口就派不上用場了。”

所以,要提醒你:“人生是一局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如果動手前,你猶豫不決,或者沒有刻意立即采取行動,你的棋子會被時間奪去。你碰上了容不得遲疑不決的對手!”

以前你可能有合情合理的借口,不去迫使人生交付你所求索的一切;但是現在,那個借口已經不管用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打開人生豐饒財富之門的大鑰匙。

這把成功的大鑰匙是無形的,但是卻力大無窮,這把鑰匙是你心中的渴望,是渴求確切形式財富的特權。運用這把鑰匙不會招致懲罰,但是你若沒有用到這把鑰匙,則必須付出代價。代價是失敗。如果你運用鑰匙,收集報償是多不勝數的。所有戰勝自己的人,迫使人生交付所求的一切者,全得到了這種滿足。

推銷你自己,就要戰勝自己的弱點,克服恐懼心理,坦然麵對現實,你就能夠發揮自己的智慧,取得人生成功。

一語道破:

人性的弱點盡管很多,很強大,難於戰勝,就像一張張蛛網束縛著我們走向成功,使人不知不覺陷入自己的敗局,但隻要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把自己的失敗歸於社會、歸於家庭、歸於他人,自我反省,從現在開始,重新做人,克服自身的弱點,那麼,就完全可以開始成功人生。

2、正直:處世的準則

為了利益,一些人不擇手段,到頭來其實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特別是這樣做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

在工業社會中,那些前途遠大的人所麵臨的競爭是嚴峻的。一年接著一年,實業家們苦心研究年輕人在學校裏的成績,審查他們的申請,為符合理想的人們提供特殊的優越條件。然而,他們實際上尋求的是什麼呢?大腦?精力?實際能力?這一切都是需要的。但這些隻能使一個人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高峰,擔當起指揮決策的重任,那麼還必須加上一條因素;有了它,一個人的能量才可以發揮出雙倍、三倍的效力。這一奇跡般的品格就是:正直。

在一個人的推銷生涯中,正直是不可或缺的品格。不要以為推銷就是騙人,如果沒有這種正直的品格,你就不會得到人們的信任,也就無法實現你的推銷。在英語中,“正直”一詞的基本詞義指的是完整。在數學中,整數的概念表示一個數不能被分開。同樣,一個正直的人也不能把自己分成兩半,他不會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因為實際上他不可能撒謊;他也不會表裏不一,怎麼說怎麼幹——這樣他才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我堅信,正是由於沒有內心的矛盾,才給了一個人額外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使他必然地獲得成功。

正直的人,實際上意味著他有某種內在原則。幾個例子可以說明正直意味著高標準地要求自己——許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黴的投資中,損失了一大筆財產,趨於破產。他打算用他所賺取的每一分錢來還債。三年後,他仍在為此目標而不懈地努力。為了幫助他,一家報紙組織了一次募捐,許多要人都慷慨解囊,這是一個誘惑——接受這筆捐款將意味著結束這種折磨人的負債生活。然而,作家卻拒絕了。他把這些錢退還給了捐助人。幾個月之後,隨著他的一本轟動一時的新書的問世,他償付了所有剩餘的債務。這位作家就是馬克·吐溫。

正直意味著有高度的名譽感——提醒你,這裏指的不是聲譽,而是名譽。偉大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曾經對美國建築學院的師生們發表講話,他說:“這種名譽感指的是什麼呢?那好,什麼是一塊磚頭的名譽感呢?那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什麼是一塊板材的名譽呢?那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實的板材;什麼是人的名譽呢?這就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弗蘭克·勞埃特·賴特恰恰如此,他不愧為一個忠實於自己做人標準的人。

正直意味著具有道德感並且遵從自己的良知。馬丁·路德在他被判死刑的城市裏,對著他的敵人說:“去做任何違背良知的事,既談不上安全穩妥,也談不上謹慎明智。我堅持自己的立場;上帝會幫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選擇。”

正直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確認是錯誤的東西。在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裏,一位年輕的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大夫,你已經取了十一塊紗布,”她對外科大夫說,“我們用的是十二塊。”

“我已經都取出來了,”醫生斷言道,“我們現在就開始縫合傷口。”

“不行!”護士抗議說,“我們用了十二塊。”

“由我負責好了!”外科大夫嚴厲地說,“縫合。”

“你不能這樣做!”護士激烈地喊道,“你要為病人想想!”

大夫微微一笑,舉起他的手讓護士看了看這第十二塊紗布:“你是合格的護士。”他說道。他在考驗她是否正直——而她具備了這一點。

正直意味著自覺自願地服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正直的核心,沒有誰能迫使你按高標準要求自己,也沒有誰能強迫你獻身。同樣,沒有誰能勉強你服從自己的良知。然而,不管怎樣,一位正直的人是會做到這些的。

這一點很難做到嗎?的確很難。這就是為什麼真正正直的人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欽佩的,但是從根本上說,正直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價值,是值得人們為此而努力的。下麵這些品質就是正直帶給你的。

勇敢:正直使人具備了冒險的勇氣和力量,他們歡迎生活的挑戰,絕不會苟且偷安,畏縮不前。一個正直的人是有把握、並能相信自己的——因為他沒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堅定不移:正直經常表現為堅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拒絕放棄自己努力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們決不屈從!決不,決不,決不!無論事物的大小巨細——永遠不要屈從,惟有屈從於對榮譽和良知的信念。”溫斯頓·邱吉爾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心地坦然:我注意到,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們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平靜,使他們能夠經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哈利·愛默森·福斯迪克曾講過亞伯拉罕·林肯在1858年參加參議院競選活動時,他的朋友警告他不要發表某一次演講時,但是林肯答道:“如果命裏注定我會因為這次講話而落選的話,那麼就讓我伴隨著真理落選吧!”他是坦然的。他確實落了選,但是兩年之後,他就任了美國的總統。

正直還會給一個人帶來許多好處:友誼、信任、欽佩和尊重。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人們似乎對正直具有一種近於本能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怎樣才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呢?找不到一個現成答案的。我想也許第一步就是要鍛煉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誠實。當你不便於講真話的時候,不要編造小小的謊言,不要去重複那些不真實的流言蜚語,不要把個人的電話費用記在辦公室的賬上,等等。

這些戒律聽起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你真正在尋求正直並且開始發現它的時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會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辭。最終,你會明白,幾乎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的不容違背的正直的內涵。

這就是萬無一失成功的秘方嗎?是的。它之所以是百靈百驗的,正是因為它與人的聲望、金錢、權力以及任何世俗的衡量標準毫不相幹——如果你追求它並且發現了它的真諦,你就一定是一個成功者。

一語道破:

正直是做人最起碼的原則,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品質,在任何的候都要有一顆正直的心。正直就是財富,正直的人可以得到財富,不要為了追求一些世俗的利欲而喪失真正的財富。

3、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在你嚐試消除消極的思想時,你可以同時增加你給你自己的正麵。

當你的配偶、情人、朋友和孩子做了一些令你喜悅的事情,你會讚揚他們。有些人很喜歡批評別人卻很少稱讚別人,但稱讚已被證實比批評有效得多。

即使你對於稱讚別人非常大方,對於稱讚自己你可能還是很吝嗇。你可能會覺得承認自己把某些事情做得很好是很自大的,持有這種態度的人,通常過於依賴別人的意見。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方法確認自己是正確的,所以他們必須依靠外來的回饋。當你覺得你已經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時,你必須養成一個用言語獎賞自己的習慣。

你可能會發現在你能夠獎賞自己之前,你必須消除一些消極的思想,當你把一件工作做好之後,你通常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養成一個習慣,每一天結束的時候都重溫一下你當天完成的事情,對於那些你做得很好或者你覺得很好的事情,自己給自己一個讚美,不要停留在消極麵,極力主張積極的那一邊。

一個缺乏自信的人處處要跟別人比較,但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這是因為他們時時把焦點聚在自己的缺陷上,對自己進行太多的否定和責備。而一個自信的人,卻總是把眼光放在自己已有的進步上,無論做什麼總是充滿期待和希望,在向目標邁進的過程中他們總是不斷鼓勵自己,接納自己,最後做成了在別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格雷就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自信心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品質之一,從本質上講,自信是一種最大的勇氣。”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沒能給他尋找到一個優秀的弟子。

事情是這樣的: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燭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燭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住助手趕快說,“您的思想光輝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優秀的承侍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了。有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地回到蘇格拉底病床前時,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麵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裏,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衰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隻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了,不知道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這些話給了這位助手很大的信心,因而他經過了自身的努力,終於把蘇格拉底的思想光輝得以很好地傳承了下去。

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先哲的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隻有你才是你生命的重心,也惟有你給自己最有力的肯定,那才是你潛能開發、實現突破的最佳基礎。

自信,就是受到傷害和挫折不會被擊垮,咬著牙露出藐視的微笑,盡管眼中閃著淚花!堅持著不倒下,讓對方害怕,讓困難卻步!要常常想想自己的好,並且強化這種優秀的感覺,給自己更多的激勵和肯定,把自己當作不斷超越的目標,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都要相信自己,隻有相信自己,你才能做好。相信自己,遵循內心的夢想努力實踐,自身才會充滿生命的能量,充滿生命的激情。請相信自己,不論前途多麼崎嶇,它注定要為你延伸一條跨越山脈、走向成功之路。隻要你勇敢地朝著希望的方向走,你就不會失敗!

一語道破:

成功處世的人自有其不同於凡俗的神態,那種流露在臉上的堅強自信,正是內心不折不扣的表現。你若是想要在交際場上出人頭地,一定要具備肯定自我的心態,必先肯定自我,你才會獲得交際的成功。

4、心態積極,正視得失

當你朝好的方麵想時,好運便會來到。積極心態是一種對任何人、情況或環境所把持的正確、誠懇而且具有建設性,同時也不違背上帝律法和人類權利的思想、行為或反應。積極心態允許你擴展你的希望,並克服所有消極心態。

人生總有得與失,對待得失,關鍵是要調整自己,從而保持積極的心態。積極心態要求你在生活中的一時一事中學會積極的思想,積極思想是一種思維模式,它使我們在麵臨惡劣的情形時仍能尋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結果。換句話說,在追求某種目標時,即使舉步維艱,仍有所指望。事實也證明,當你往好的一麵看時,你便有可能獲得成功。積極思想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過程,也是一種主觀的選擇。那麼什麼是積極的心態呢?讓我們看看下麵的幾個例子吧!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比爾被解雇了。他是突然被炒魷魚的,而且老板未作任何解釋,唯一的理由是公司的政策有些變化,現在不再需要他了。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就在幾個月以前,另一家公司還想以優厚的條件將他挖走,當時比爾把這事告訴了老板,老板極力地挽留他說:“比爾,我們更需要你!而且,我們會給你一個更好的前景。”

而現在比爾卻落到了如此結局,可想而知他是多麼痛苦。一種不被人需要、被人拒絕以及不安全的情緒一直纏繞著他,他不時地徘徊、掙紮,自尊心深受損害,一個原本能幹而有生機的比爾變得消沉沮喪、憤世嫉俗。在這種心境下,比爾怎麼可能找到新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