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透貴人,尋找成功的捷徑(1 / 3)

《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14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14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14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9,\"start_container_index\":14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4},\"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13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3,\"start_container_index\":13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6},\"quote_content\":\"《共產黨宣言》reference_book_ids\":[7293395600677014578,7314185456948628542]}],\"1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4,\"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8},\"quote_content\":\"《時代周刊》reference_book_ids\":[7277374164372032524]}],\"14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6,\"start_container_index\":1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4,\"start_container_index\":1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9},\"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6,\"start_container_index\":1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4,\"start_container_index\":1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9},\"quote_content\":\"《資本論》reference_book_ids\":[6975087905651821576,6999896669814803492,729718475498874781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尋找貴人,依靠貴人,常常夠縮短你的奮鬥時間,指給你成功的捷徑。借貴人之勢能使你盡快得到提拔,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尋覓自己的貴人,並充分挖掘其內在的潛能,會為你的一生帶來好運。“對症下藥”是醫生常用的一句口頭禪。能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來開藥的醫生才是好醫生。這樣做才能夠保證藥到病除,找貴人也要遵循這個道理.

1、為自己找一棵“乘涼之樹”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貴人的能量遠遠超過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成為新巨人的最快捷方式,但必須是貴人主動獻出肩膀給你站。知道什麼樣的人是貴人垂青的對象是前提,隻有這樣才能在你與貴人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烈日當頭,為自己找到一棵乘涼之樹,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挫折與煩惱。當然,如果你本身天資過人,勤奮有加,那你可以說,我不必依靠他人,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成功,這當然是最好的了,你也不必靠這種方法來獲得成功。倘若你自認本領不強,同時也想減少挫折,那不妨找棵樹靠靠,增加你成功的幾率了自然能夠出頭。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如此。

20世紀90年代是科技巨富輩出的年代,甲骨文公司的董事長勞倫斯·埃利森就是其中的一位。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達70億美元,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美國第5巨富。2001年3月股市大跌,他的個人財富仍有421億美元,是僅次於比爾·蓋茨的第二巨富。

埃利森和他的公司取得大發展,很大一個原因是倚靠了IBM這棵搖錢樹。

埃利森1944年出生於美國,他是一個私生子,小時候他一直生活在母親的姑媽家。因為缺乏讀書天賦,他先後進了兩所大學,都沒拿到文憑。在伊利諾斯大學他因考試不及格而被校方除名,在芝加哥大學他未修滿學分而拿不到學士學位。

盡管如此,埃利森卻並沒枉讀大學。在芝加哥大學主修物理學時,他不但掌握了計算機編程技術,學會了操作IBM401電腦主機,他還成了學校的兼職程序員。這些有用的知識和實踐,為他日後“打江山”奠定基礎。

1966年夏天,埃利森去了一家研製數據庫設備的小公司——精密儀器公司。在這個小公司裏,埃利森被任命為係統開發部副總裁,這是他有生以來首次進入公司高層。

當時精密儀器公司研製的P1180數據設備很不理想,公司做出重大改進的決定,準備把它弄成圖像式,這實際上是要改變它的程序。老板讓埃利森組建項目小組,一向牛皮哄哄的埃利森這回卻“謙虛”地說,他算不上一流的程序專家,恐怕難以完成此大事。無奈之下,公司決定對外招標,項目預算初步定在230萬美元。埃利森見公司中計,心中大喜。

為把握住這次難得的個人賺錢機會,埃利森馬上打電話給以前的同事邁因納及另一位關係好的程序員奧茨,建議三人把這個項目包下來。1977年6月,埃利森牽頭的“軟件開發實驗室有限公司”(即SDL)成立。此前通過埃利森的推薦,邁因納已拿到了精密儀器公司的項目合同。埃利森表麵上代表公司監督合同執行,暗中操縱SDL公司。

在SDL公司中,表麵上邁因納是總裁,奧茨為副總裁。埃利森沒出麵,但他的股份卻占60%,其餘兩人各占20%。當他們完成這個項目後,賺到了第一桶金230萬美元。不久SDL公司正式對外掛牌營業,埃利森也露出了他的董事長真麵目。

在這個項目中,埃利森說他兩頭兼顧了,並沒有坑害精密儀器公司。下一步怎麼走?埃利森和邁因納、奧茨商量,他們覺得小公司要發展隻有背靠“大樹”才行。

當時在計算機行業的“大樹”,IBM是首屈一指的。這個計算機行業的龍頭老大,占領了大型計算機的大部分市場,很多軟件公司都是圍繞IBM的各種型號計算機來開發軟件的。SDL也想背靠IBM這個龍頭老大來求發展。

如何才能攀上這棵大樹呢?埃利森他們發現了一篇發表在《數據庫係統學報》上的論文《R係統:數據庫管理的關係式方法》,該論文的作者就是IBM的R係統小組的科學家。R係統小組當時沒有對這項成果保密,而以論文的形式公布出來。

埃利森等人如獲至寶,他們認為既然你公開了論文及成果,利用你的成果也就不算剽竊!三人一致同意把目標鎖定在研究開發基於R係統的關係數據庫係統,采用R係統小組的研究成果SQL語言係統來編製軟件,這樣就可以與IBM發展關係。

埃利森他們借助別人多年的研究成果,隻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第一版的數據庫係統軟件推出來了,該軟件取名叫Oracle,一上市就大受IBM用戶的歡迎。由於Oracle產品在市場名氣很大,為了擴大公司的知名度,後來埃利森幹脆將“軟件開發實驗室有限公司”改名為Oracle公司,這就是後來矽穀有名的甲骨文公司。

在甲骨文公司效益最好的時期,埃利森、邁因納等人日進鬥金,早已成為超級富豪。從1997年至2000年,埃利森連續4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50位數字精英之一。回過頭來看,他們倚靠IBM這棵大樹上謀求大發展的決策是多少英明!

不過,要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樹,並不是輕易就能夠做到的,而需要一段時間,因為雖然你,看上了某個靠山,對方可能卻不一定願意提拔你、照顧你。你必須在和他往來之間,讓他了解你的能力、上進心、人格、家世和忠誠,也就是說,要他能夠信賴你!這就需要一個過程,而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半年、一年,也有可能更漫長,而你不僅要好好表現,還要在難熬的歲月中等待機會,應付“大樹”對你的考驗!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有一日你和你的貴人分開了,這時你要和他保持聯係,如果他一時境遇不佳,你也應及時關心相助,否則你和他的關係就會中斷。如果你漠不關心,那他一定會感慨當時錯看了你。這樣,當他“複出”時,有好的機會也不一定會想到你!

不過,你在選定貴人之前,要考慮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靠山,這可是最重要的問題。以下幾個方麵可供參考:

(1)功成名就之人。

這種人和前者一樣,除非你有特別的表現,或者你的某些長處正好被人看中,否則你再怎麼“跟”,他還是看不見你!

(2)有能力有潛力之人。

這種人可能是最好跟隨之人,他們是一種“潛力股”,一時看不出效益,如果長期做下去必有收獲。但有能力有潛力的人也不一定最終飛黃騰達,人的機遇是很難說的,所以你要無怨無悔地跟!

(3)有家世背景的人。

不過這種人中平常就有很多喜歡自願助人,你的表現也許他不一定看得上,除非你在某些方麵令他特別喜歡你。不過,家世背景不一定保證他一輩子風光,如果他品行不正、能力不行,那麼跟這種。人相處也不長遠!

從今天開始,好好尋找一位靠山,找到一棵樹乘乘涼。不過你們之間最好能從利益相關的層次逐步提升到情感和道義的層次,這樣你們的關係才能長久。

最後要提醒你的是,當你找到自己的“靠山”與“乘涼之樹”後,不能完全倚仗他人來生活,你還得更加努力,隻是利用一下他人給你提供良好的條件罷了。

一語道破:

世界上很少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想多結識幾個貴人,就要自己創造機會去尋找。一旦找到了可以結交的貴人,讓他們成為你的幫手,你自然會體察到“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益處。

2、精誠所致,貴門洞開

任何一件事情堅持久了都會有一個結果,而且往往是好結果,因為堅持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做事情需要的恰恰是堅持的精神,所以古人雲:“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有些貴人站得比你高。感化他隻要聽他的意見順從他的智慧;有些貴人站得比你低。感化他就得放下麵子用誠心。有很多貴人,特別是地位比你低的貴人,他很有個性,你請他來幫你,他會很牛氣,坐如磐石,不為你言語所動。但真正成大事的人,懂得利用貴人的長處而不在乎貴人的短處,他會再而三的懇求對方出山為其創造價值。劉備得以三分天下,沒有三顧茅廬的誠心難以請到諸葛亮這位貴人。同樣,在現在社會中經商求財,如果看到才華橫溢的貴人,不能屈身懇求,那你就做不了大事。

戴維·史華茲出身寒微,15歲就輟學自謀生路,但他有很強的進取心,小小年紀就立誌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而且不露聲色地執行著自己心中的計劃。

18歲那年,史華茲進入斯特拉根服裝公司做業務員。這是一家著名的時裝公司,史華茲在這裏工作,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他後來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斯特拉根時裝公司幹了一年後,史華茲決定創辦一家服裝公司,開拓自己的事業。

史華茲和一個朋友合夥,用7500美元開辦起一家小小的服裝公司。公司雖小,但它是屬於自己的,這對於史華茲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開端。

史華茲將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這家名叫約蘭奴真的服裝公司,在他的出色經營下,公司發展得很快,生意相當不錯。

不久後,史華茲又不滿足了,他認為,老是做與別人一樣的衣服是沒有出路的,必須有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能設計出別人沒有的新產品,才能在服裝業中出人頭地。

然而,這樣的設計師到哪兒去找呢?

一天,他出外辦事,發現一位少婦身上的藍色時裝十分新穎別致,竟不知不覺地緊跟在她後麵。

少婦以為他心懷不軌,便轉身大聲罵他耍流氓。史華茲這才醒悟,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唐突了,連忙向少婦道歉和解釋。

少婦心中疑團解開,轉怒為笑,並告訴史華茲這套衣服是他丈夫杜敏夫設計的。於是,史華茲心裏就有了聘請杜敏夫的念頭。

經過一番調查得知,杜敏夫果然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他精於設計,曾在三家服裝公司幹過。他最近一次離開服裝公司的原因非常簡單:當他提出一個很好的設計方案時,不懂設計的店主不僅不予嘉許,反而橫挑鼻子豎挑眼,蠻不講理地訓斥了他一頓。自尊心極強的杜敏夫受不了這份窩囊氣,幹脆一走了之。

史華茲從小就自謀生計,飽受世態炎涼,對杜敏夫的遭遇很是同情,當即決定聘用他。

然而,當史華茲登門拜訪時,杜敏夫卻閉門不見,令史華茲十分難堪。

但史華茲知道,一般有才華的人難免會義氣用事,隻有用誠心才能去感化他。所以他並不氣餒,接二連三地走訪杜敏夫的家,幾次三番的要求接見。他這種求賢若渴的態度,終於使杜敏夫為之動容,接受了史華茲的聘請。

杜敏夫果然身手不凡,他建議采用當時最新的衣料——人造絲來製作服裝,並且設計出了好幾種頗受歡迎的款式。

史華茲是第一個采用人造絲來做衣料的人。由於造價低,而且搶先別人一步,盡占風光,約蘭奴真服裝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就成為服裝行業中的“大哥大”。

不用說,杜敏夫就是史華茲的貴人,如果沒有他的幫忙,史華茲公司的發展就要大打折扣,當然,史華茲是有“心機”的,他麵對拒絕毫不氣餒,敢於放下麵子,以堂堂老板的身份幾次三番的請求接見。

人要想成就大事,就務必放下麵子敢於求才為自己所用,如果這一點“心機”都沒有,貴人是不會出現在你麵前幫你扶你,孤單一人、光杆司令一個也永遠不能成功。

所以說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都有局限性,俗話說:“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如果隻憑自己的能力,會做的事很少;如果懂得借助貴人的力量,就可以無所不能。憑自己的能力賺錢固然是“真本事”,但是,能借他人的力量賺錢,卻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借別人的力量為自己辦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資與真誠合作。在商品社會中,人們總是這樣認為:商場無情,人們之間總是充滿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的鬥爭。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人類畢竟是人類,感情是無可替代的,隻要在社會上廣交朋友,善於用“情”,你就會獲得出人意外的驚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亞麗是某工廠的一名下崗職工,丈夫所在的工廠也不景氣,每月隻能發三百元,加上自己的下崗補貼,不足四百元,可家裏還有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政府為了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問題,在城區建了一個菜市場,鼓勵下崗職工進行自食其力的勞動。

李亞麗和丈夫一商量,借了四百塊錢,再加上家裏僅有的一百塊錢,租了一個菜攤,準備賣菜。

夫妻倆說幹就幹,亞麗跑上跑下,抱著批來的蔬菜,就像抱著自己的第一個兒子一樣,心裏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賬,賺了十二塊多,李亞麗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

然而好景不長。這個位置太偏,人們購菜都不願跑那麼遠,於是菜市場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時候,一天連一斤菜也賣不出去,亞麗決定第二天就收攤,不再賣菜了。

第二天快下班的時候,有一個黑黑的中年人,偶爾踱到這裏,買了五斤西紅柿讓亞麗包裝好,他待會兒再來拿。可是李亞麗守著攤什麼也沒賣,一連等了五天,這個人才終於來了,亞麗趕忙喊上他,給他西紅柿,可一看,西紅柿全壞了,於是李亞麗拿出口袋裏僅有的五元錢,去外邊買了五斤西紅柿,交給了中年人。

中年人怔怔地看著李亞麗和空空的菜攤,好像明白了什麼,輕輕地問:“這幾天你一直在等我?\"李亞麗慢慢點了點頭。

中年人略略思索,麻利地掏出筆,刷刷地在紙片上寫著,然後遞給李亞麗說:“我是附近工廠的夥食長,每天都到城裏買菜,往後你就照這個單子每天給我廠送菜吧!”

李亞麗驚喜地接過紙片。

從此,李亞麗每天就按時給工廠送菜,從而擺脫了家中的困境,生活慢慢好起來。

借力辦事,雖說借的是別人之力,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自己,隻有自己敢借、會借、善借他人之力,才能“借”來光明,“借”來成功,“借”來人生的一個新天地。

一語道破:

人心都是肉長的,要得到貴人的相助,就得以真情、真心與貴人交往,這樣才能打動貴人,得到他的支持。

3、把自己送到“貴人”的麵前

為了使顧客更容易接納自己的產品,許多推銷員會采用送貨上門的方法,同理,為了讓貴人更好地認識自己,首先要讓貴人知道你是誰。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大膽亮出你自己吧,可能當你亮出自己時,貴人已經賞識重用你了。

羅納德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時是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這之後不久,他就很幸運地通過了一家大型企業的考試,進入到這家公司工作。

在上千人的大型公司工作,不像在小公司裏樣樣都得自己來,優點是可以專注於自己擅長的工作上,缺點是公司人才眾多,自己所占的舞台麵積縮小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可以揮灑自如。

對於一個新進人員來說,如何加強自己的競爭能力,是一個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羅納德心想,要讓高層主管知道自己的能力,起碼先要讓他們認識自己,公司這麼多人進進出出,能讓他們叫得上名字的低層人員也沒有幾個。

但是怎麼才能夠讓高層主管認得自己呢?羅納德整天在心裏反複念叨著這個問題。

時間過得很快,又到年底了,依照慣例,公司根據年終盈餘發放年終獎金,大夥兒也照樣按著“慣例”,不管拿多少獎金,也要對發放的比例批評、諷刺一番,好像不這麼做就不能表示出自己一年來工作的辛苦似的。.發放獎金之後的第二天,一封“感謝函”靜靜地躺在公司總經理和幾位高級主管的桌上,內容是感謝各位主管辛苦的指導和帶領,署名是羅納德。

羅納德“又”在洗手間碰到了總經理,總經理笑著對他說:“噢!你就是羅納德啊!”

貴人是你堅實的靠山,隻有向貴人充分展示你的才華,才能夠引起貴人的重視,你才會得到貴人的鼎力協助。機智靈活地展示自己的才華,你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盛唐時期,詩人王維想參加科舉考試,請岐王向當時權勢浩大的一位公主疏通關節,事先向主考官打聲招呼,照顧一下第一次參加科考的王維。可是公主早已答應別人,為另外一位叫張九皋的人打過了一次招呼。岐王也感到十分為難,他對王維說:“公主性情剛強,說一不二,想強求她改變主意給你打招呼,實在不容易,我來給你出個主意。你將你舊詩中寫得最好的抄下十來篇,再編寫一曲淒楚動人的琵琶曲,五天以後你再來找我。”王維如期而至。岐王找出一身五顏六色的衣服,將王維裝扮成一名樂師,攜了一把琵琶,一同來到公主的府第。岐王事先對公主說:“多謝公主予以接見,今日特地攜了美酒侍奉公主。”說罷便令擺上酒宴,樂工們也都依次進入殿中。年輕的王維容貌秀美,風度翩翩,引起了公主的注意,便問道:“這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