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咱們彈劾皇帝吧(1 / 3)

許久,時穿緩緩開口:“北伐兩次了,這兩次我們把所有的北軍都調上去,何蘭煌精銳一觸即潰,陝西精銳一觸即潰,京師禁軍一觸即潰,是廢材遼軍很能打嗎?是金兵很凶悍嗎?”

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在詢問,一直詢問了一千年,依舊爭執不下。

“何蘭煌軍隊曾經在本地與青唐吐蕃,跟西夏軍隊打的不可開交,大多數時候他們是勝利的”,大宋朝對外戰爭勝率百分之七十,所以在大多數時候宋軍都取得了戰場勝利——然而戰場勝利不見得戰略大局上勝利,向童貫主持的青唐戰役就是,戰場上取得了勝利,甚至逼迫對手撤退千裏,然而對手的撤離純粹是因為雙方國力差距太大,戰爭將其家底消耗一空,己方無力再戰,不得不戰略撤退。

“這支勝利的隊伍到了南方,剿滅方臘教匪叛亂,依舊是犀利的,但為什麼他們與同樣精悍的秦兵一起北伐殘遼,卻被一群烏合之眾打得落花流水?”時穿沉默片刻,容眾人消化了自己的話,繼續說:“河北軍隊曆來是軍中翹楚,在種老經略的指揮下,他們與遼人相持多年未落下風,依舊讓遼人匹夫給殺的片甲不留。

那麼,遼人匹夫很能打嗎?為什麼他們在金人麵前變成豆腐渣?京師精銳為諸軍之冠,為什麼禁軍在金人麵前毫無反抗之力?難道金人很難打嗎?那麼,為什麼金兵最精銳的、全金兵體係的軍隊,頓足於太原民夫手中?

金軍兩路進攻,東路軍勢如破竹,是宗望比宗翰更凶猛嗎?那麼為什麼宗望大軍奪不下中山百姓守禦的小城?”

說到這裏。時穿停頓了一下,繼續說:“戰爭這個東西,一旦參與了,那麼第二名就沒有說話的權力。參戰之前我要弄明白,為什麼很能打的北軍,在廢遼以及金人麵前不堪一擊。中山、太原,他們為什麼而勝?”

這問題張橫回答不出,停了一會兒,時穿身邊的趙師俠嚅囁的回答:“童貫誤國,奸臣當道……”

“不是童貫,也不是奸臣”,時穿打斷趙師俠的話:“童貫是陛下的童貫,奸臣是陛下的奸臣。僅僅一個童貫,也不

令連續數波、幾十萬將士陡然失去戰鬥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士兵消失了戰鬥欲望——太原城那裏,百姓依舊公認勝捷軍要比他們會戰鬥,但勝捷軍全軍覆滅了,比他們還不擅長戰鬥的老百姓,卻打的金人寸步難行,為什麼?”

張橫小聲插嘴:“常勝軍過去也很能打,今日也一觸即潰,大約是朝廷殺了張覺,冷了將士們的心,促使將士離心離德……”

時穿呲的一聲:“天祚帝不曾殺了常勝軍同僚,還讓蕭幹親手組建常勝軍、給他們軍糧兵器,可常勝軍為什麼投降大宋?郭藥師等本就是個奸詐小人,見風使舵而已。”

船艙內沉默下來。

張橫剛才插嘴,是對時穿命令他出海一事有點不滿。在他看來郭藥師已經被他說通了,時穿該給郭藥師的東西都給了,但現在卻一副如臨大敵的防範模樣……早幹啥去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扶持郭藥師呢?

而剛才時穿的回答,讓張橫慢慢的回想起來——郭藥師那廝就是一條喂不熟的狼,這時候窮途末路的郭藥師不會放過任何向金人獻媚的機會,自己真要待在塘沽城中,那真是危險。

但就這麼放棄了?花那麼多錢財與精力,好不容易壯大了郭藥師,真當做喂了狼?

看時穿滯留在海上,恐怕還不死心,弄不好還有後招……

張橫的思緒已經歪樓了,趙師俠乃宗室出身,太祖爺的後裔,趙家江山有他一份,所以他對江山社稷遠比張橫關切,時穿提出的問題他不敢放棄,但這問題把他徹底繞暈了,他反複思量,心中疑惑難解,禁不住問:“大人……兄長的意思是什麼,兄長以為原因何在?”

“這就是我剛才要說的——我們為何而戰?”稍一停頓,時穿快速的說:“秦兵在秦地很勇悍,在南方很勇悍,到了殘遼卻成了豆腐渣,是因為前者,他們知道為何而戰;後者,他們不知道戰鬥的目的?”

趙師俠立刻辯解說:“怎麼會不知道了,燕雲之地乃中華舊地,數百年流離在胡人手中,收複燕雲乃是每個中原百姓的百年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