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嶽飛參戰(1 / 3)

張叔夜一副怒氣衝衝的神態,見到迎候的諸位官員隻是鼻子裏哼了一聲,馬上問:“時長卿呐,老夫來了,怎麼不見他過來拜見?”

趙師俠一直河對岸,輕笑一聲:“兄長此時大約已進入開德府(今濮陽)。”

張叔夜早已見到當先站立的趙師俠,話說自宗澤稱呼趙師俠“燕王”,認可趙師俠的地位後,京東東路官員有意無意的突出趙師俠的身份,張叔夜從對方站的位置早已猜到這位就是時穿力捧的“燕王”,朝廷新任命的“東道都總管”。按禮,眾官員跟他見禮之後才會介紹趙師俠。而張叔夜想先樹立自己的威信,乘官員還沒介紹,先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得到趙師俠的提醒,張叔夜這才看到眼前伸展到河對岸的舟橋,稍一沉吟,他禁不住脫口而出:“好心思。”

女真人在安利軍渡河,京東路兵馬自東而來,如果雙方在安利軍硬頂上,贏了女真人,也不過是挽救了汴梁危急,而河北之地,大宋將永遠失去了。而在濮州渡河,金人摸不清東路軍底細,全軍可以順利完成渡河,一旦對女真人完成包抄,那麼女真人恐怕再也不敢南下牧馬了。

可是這樣一來,也顯示時穿完全沒有救援汴梁城新皇的心思。

目光茫然地轉向京東路諸官員,張叔夜將焦距對準宗澤,詢問:“這位可是登州知州宗大人?”

宗澤點點頭,張叔夜立刻從身邊抽出一份官身文告:“我動身也玩,昨日聽聞太上皇過了南京,下人們去南京追趕,沒追上太上皇,倒是取來幾封文告——朝廷任命宗大人為磁州知州、河北義兵都總管。”

剛說完這話,隻聽對麵發出哈的一聲幹笑,一位大胡子官員笑道:“我本以為朝廷這次能安省,卻原來朝廷早已開始分化瓦解,背後下黑手的伎倆,隻是咱們走在路上不曾得到消息而已。”

張叔夜也不理睬這話,轉身對趙師俠鞠躬:“下官,東部排陣鈐轄,京東西路鎮撫使張叔夜,見過東道都總管。”

趙師俠張了張嘴,卻沒說出話來。稍停,才又開口:“朝廷新任命大人為東部排陣鈐轄,好好好。我記得你父親曾經當過這個官職,哈哈,有了張大人幫助,我總算可以輕鬆一下了。”

張叔夜直起身子,目視剛才大小的那位絡腮胡子,問:“大人怎麼稱呼?”

絡腮胡子回答:“本官,登州都監呼延綽。”

張叔夜反問一句:“是朝廷的‘登州都監’嗎?”

呼延綽咧嘴笑了:“張大人,不是我說你,當今最緊要的事情是什麼?是抗金!咱們這些人站在江岸邊,金人就在河對岸,可我們卻在袖手爭執誰的官大誰的官小,這些旁枝末節,與滅金有何幹?”

張叔夜揚起眉毛,但馬上,他長出一口氣說:“老夫著相了……宗大人,河北你去不去?”

真定府已經失陷,河北已在金人鐵蹄之下,任命宗澤為磁州知州,顯然不懷好意。宗澤稍一猶豫,趙師俠已經接腔:“張大人,出兵之前,兄長反複問我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而戰?”

頓了頓,趙師俠繼續說:“兄長說,此戰的關鍵就是讓士卒弄清楚我們為什麼而戰?伐遼失敗在於士卒弄不懂為何而戰,失去河北在於士卒弄不懂為何而戰,若是我們弄不懂這個問題,這一仗我們還要敗。張大人,本王愚鈍,你能替本王解惑嗎?”

這個問題把張叔夜弄懵了,在他想來這個問題顯而易見、不證自明,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天下熙熙攘攘,無非是名利二字。國家危難之際挽救國家挽救民族,不是莫大榮譽嗎?

然而,時穿不是笨人,趙師俠不是笨人,他們鄭重提出這個問題,由不得張叔夜往深裏思索——國家危難之際,挽救國家挽救民族,真的就是這個民族的大救星嗎?不,如果這個人不登上那個皇位成為天下第一人,也許他會被君王宣傳為“民族罪人”。因為隻有達到了這位,皇帝的位子才能坐得穩。五胡亂華時代,多少英雄被打傷民族罪人的標記,冉閔、桓溫……等等。

如今國家危難,道君跑路了,丟下河北百姓給金人糟蹋,時穿挺進河北,收複江山——如果最後他不奪取皇位,那他就是皇帝的眼中釘。即使時穿自己能保住性命,他的兒女也不見得能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