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教育,在西點軍校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新生入學伊始,教官們首先就會針對“榮譽”這一主題,對學員們進行長達16個小時的言傳身教。而在此後的4年學習生活中,榮譽教育會貫穿始終,從而促使每一名學員都樹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榮譽就是生命!
對榮譽的珍視,是職業軍人的基本行為準則,它時刻鼓舞並指導西點畢業生勇擔重任,努力報效社會、報效國家。
榮譽感,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它在男人的人生坐標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說:“光榮是我們獲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貴,實不下於天賦的生命。”而德國文豪歌德對此也非常認同,他說:“你若失去了財產——你隻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當一個男孩樹立起榮譽感,同時也就樹立起了向往榮光、譴責醜惡的道德取向,也就具備了不畏艱難、拚搏不息的戰鬥精神,也就有了爭當卓越、建功立業的不竭動力。
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的長篇史詩《伊利亞特》不僅重現了特洛伊戰爭的經典片段,更是將一個個頗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每一位讀者都會對其中的阿喀琉斯印象頗深,因為他簡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向我們詮釋何謂英雄。
阿喀琉斯剛剛出生,諸神就對他的命運做出了預言:如果他願意安分地待在家中,過和平的生活,那麼他將幸福長壽;如果他執意要上戰場,雖然可以獲得無上的光榮,但將注定早早死去。而對於阿喀琉斯而言,在戰場上所贏得的榮譽比生命更為重要,因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條路。
阿喀琉斯的一生都在追求榮譽。他在刀光劍影之中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戰功,並由此獲得了他一心向往的榮譽。人們尊稱他為“古希臘最偉大的英雄”,這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無上的光榮。
雖然阿喀琉斯最終因為腳踵這個致命弱點而被敵人用箭射死,未能逃脫宿命。然而,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奮鬥在追求榮譽的路上。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有多次麵對生命與榮譽的抉擇,而他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榮譽,他的一生都在為榮譽浴血奮戰。
關於榮譽感的力量,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
公元前480年,強大的波斯王國準備進犯希臘。一些較有遠見的波斯人事先對希臘進行了一番了解,當他們聽說希臘人正在舉行運動會,勝出者的獎品不是金錢,而是用橄欖枝編成的、代表榮譽的冠冕時,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們認為“這是一群不可戰勝的敵人”;於是勸告國王放棄這場戰爭,但意見並未被采納。事情正如他們所料,野心勃勃的波斯人在氣貫長虹的希臘人麵前,最終折戟沉沙。
榮譽就是生命!這種理念賦予了西點畢業生無限的熱情、自豪、卓越的領導能力,以及強大的精神動力!試想一下:一個男人,如果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沒有足夠的榮譽感,對自己、對社會、對工作沒有足夠的責任心,那麼他還對什麼會有足夠的熱情呢?毫無疑問,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趣與無意義的。
所以,為榮譽而奮鬥吧。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我們就要像阿喀琉斯一樣,將榮譽作為人生的唯一奮鬥目標,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珍惜榮譽而不被榮譽所累,功成名就而不被功名所惑”,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是值得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