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口才·表達篇(2)(2 / 3)

開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麵對的人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來講人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狡黠聰明;第二種人,敦厚誠實;第三種,則介乎兩者之間。

與第一種人開玩笑,他不會使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高下。

與第二種人開玩笑,他將無還擊之計,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喜歡和大家一起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怒。

對前兩種人,你可以看看對方的情形,而知道能否開玩笑。惟有介乎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最應認真對待。這種人大概也愛和別人笑在一起,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機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則變為惱羞成怒、反目不悅,如果是女的就獨自痛哭一頓,說是受人欺侮。

所以,開玩笑之前,要先分析對方,最為安全。其次,要適可而止。開玩笑,一兩句說過便完了,不要老是開一個人的玩笑,也不要連續開好幾個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來非議。

017. 喜歡抬杠,一種極壞的習慣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抬杠,隻要和別人一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麼,他總要加以反駁,不管對錯。你說“是”時,他一定要說“否”,你說“否”時,他又說“是”了。這是一種極壞的習慣。

這種不良習慣使你自絕於朋友和同事,沒有人願意給你提意見或建議,更不敢向你提一點忠告。久而久之,朋友、同事們都離你而去了。

惟一改善的方法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當中,你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而別人的意見也未必就是錯的。

人們談話時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別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並進一步希望別人對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別人的看法與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會感到極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興起來,這是人很正常的一種情緒反應,當然這也是一種很不利於人際交往的現象。因此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更應該注意的是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切莫自以為是,即使在別人不同意你對某事的看法時,也應該顯得對此很有興趣。

所以,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讚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不夠真誠。

018. 專業術語應視對象使用

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偶爾在公車上或水果店中,無意間聽到別人談話時,如果其中有專業術語,你就會特別注意到說話的人。這種情形在心理學上叫“凝離效果”。比如,在一大串的數字中有一個圖形標誌,那麼這個標誌就會很自然地變得特別明顯。換句話說,在一大堆同樣的東西中,隻要有少數不同的東西存在,那麼這些少數的東西就會成為大家注目的對象。

專業術語應視對象使用,否則會讓對方有被捉弄的感覺,說話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意思充分表達出來,讓對方了解。溝通是要更清楚地讓對方了解你的意見,雖然專業術語能正確地表達一個完整的含意,但前提是你溝通的對象也能明確地知道專業術語的含意,否則你傳達給對方的訊息是不完整、無法讓人充分了解的信息。除了溝通效果大打折扣外,別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無法與你溝通,因為你是活在特殊專業領域的人。

019. 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

古希臘神話裏有這樣一個傳說: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駕起裝飾豪華的太陽車橫衝直撞,恣意馳騁。當他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上時,恰好與月亮車相遇。月亮車正欲掉頭退回時,法厄同倚仗太陽車轅粗力大的優勢,一直逼到月亮車的尾部,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回旋的餘地。

正當法厄同看著難以自保的月亮車幸災樂禍時,他自己的太陽車也走到了絕路上,連掉轉車頭的餘地都沒有了。向前進一步是危險,向後退一步是災難,萬般無奈地葬身火海。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遇事要留有餘地,不可把事情做絕了。

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人情世事的變化速度無疑更快,社會生存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小,用不了“十年”就可能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人們相互間更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把話說得太滿,把事做得過絕,將來一旦發生了不利於自己的變化,就難有回旋的餘地了。

020. 說話要因“人”而異,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你應該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也就是在和對方交談時,盡量使用對方認同的語言,談論對方熟悉和關心的話題。但也要看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因“人”而異。

□ 與地位高者談話

態度要尊敬;對方講話時要全神貫注地聽;不要隨意插話,除非他希望你講話;回答問題要簡練適當,盡量不講題外話;說話自然,不要顯得緊張;自己尊重自己,不要做一個“應聲蟲”,一味地隻說“是”,如果那樣,別人就會不悅,覺得你沒有主見。

□ 與地位低於你的人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