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戰略管理:不需要花哨的理念,隻需要腳踏實地的結果(3)(1 / 3)

這番話也應當值得許多管理者去思考。管理者要尊重別人的意見,聽取員工的建議,但更重要的是,應當有自己的主見,遇到好的建議,可以采納;遇到糟粕,就要果斷地摒棄。在管理時,吸收四麵八方湧來的信息,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有著這樣的氣魄和膽識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管理一家企業。

所有資源在一點突破,才有可能贏

1999年3月,我去新加坡出席亞洲電子商務大會,發現85%的演講者是美國人,85%的聽眾是美國人,舉的例子全是美國的。我覺得這裏麵肯定有問題,我就站起來說,我也不知道問題是什麼,但我覺得“亞洲是亞洲,美國是美國,中國是中國”。當時我有一個想法,就是要找出一個有中國和亞洲特色的東西。

首先,我發現亞洲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大家都想自己做老板。其次,互聯網的特色是個性化,而不是集團化。網絡的用戶是以個人為中心,而不像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時代那樣以企業為中心。

我另外一個發現是,大家在遊長城時總喜歡在城牆上寫上“××到此一遊”,這表明BBS是亞洲人喜歡的東西。我還有一個觀點是互聯網時代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所以我覺得要做一個信息庫,做一個亞洲任何企業都會用的東西,為中小企業服務。美國的模式是以大企業為主,它們的工作是把自己的供應商搬到自己的網站上來,它們的一套軟件要100萬美元。中國沒有多少企業買得起100萬美元一套的軟件,即使買得起,也不一定用得好,因為中國企業的流程不一樣。中國特色的B2B就是Business people to Business people。

——馬雲在2001年第89屆廣交會阿裏巴巴會員見麵會上回答會員提問

馬雲管理案例

引領電子商務潮流的馬雲總是走在互聯網的尖端,馬雲的嗅覺似乎比常人更敏銳,他總是能發覺先機,在別人還未動時,他已經先動了起來。2005年1月31日,馬雲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發表了一個觀點:“2005年將是中國電子商務的安全支付年。”

2005年春節剛過不久,馬雲的這個觀點很快便得到了驗證。馬雲召開大會宣布,支付寶要全麵升級,還要單獨推出支付平台alipay網站,目標是要將支付寶做成國內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的標準技術。

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馬雲覺得支付寶的服務對象不應當僅僅局限於阿裏巴巴和淘寶網的用戶,還要同時為其他的客戶服務,隻要是使用電子商務網站的客戶,都可以用支付寶來實現他們的資金周轉。

支付寶的一位高層這樣說過:“馬總想解決的是整個國內電子商務中的支付問題,而不是僅僅給淘寶網找一個支付的解決方案,所以,支付寶必定是要從淘寶網中脫離出來的。脫離淘寶網,支付寶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華爾街投資者曾經預言:“誰在支付上掌握了主動,誰也就掌握了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馬雲這一次出擊,就是要在支付上掌握主動權,從而掌握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試想,如果買賣雙方都能接受支付寶,做任何交易都選擇支付寶為其支付資金的工具,那麼,如果買家在eBay易趣上看中一件商品,但是這位買家習慣於用支付寶支付貨款,就會要求賣家用支付寶進行交易。幾次這樣下來,賣家就會考慮換一個能夠方便使用支付寶的平台來做生意,那對eBay易趣的威脅可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