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曾說:“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在馬雲的眼中,能夠對阿裏巴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公司裏的幾千名員工和客戶,而自己隻能處於非常次要的地位,因為沒有這些員工和客戶,阿裏巴巴就不會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在公司裏,馬雲從來不會以一個管理者的身份來命令其他員工,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來和他們相處。他經常會神出鬼沒地出現在某一位員工身邊,然後興高采烈地和他聊上一會兒,甚至在工作之餘,他還會和員工們玩圍棋和殺人遊戲。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平易近人的處世方法,為他贏得了大量對他忠心耿耿的員工,使得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快。
2005年,在當年一手導演了阿裏巴巴收購雅虎中國這場好戲的馬雲,首次進入胡潤中國富豪強勢名單,名列第六位。在記者采訪他時,他卻說:“我真的挺吃驚的,沒有想到會入選。”馬雲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十分強勢的人,也從來沒有想過諸如此類的事情,之所以能夠入選富豪榜,不在於自己的才能,而是被經濟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所造就的。
2007年4月,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來到中國,參加在海南舉辦的博鼇亞洲論壇。在一次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的時候,主持人曾問他:“下一個比爾·蓋茨會是誰?”比爾·蓋茨的回答是:“亞洲的馬雲。”於是有些國外媒體開始大膽預言:未來40年內,馬雲將替代蓋茨而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
對於這種說法,馬雲卻認為自己從來沒想過成為首富,也不可能成為首富了。他說:“在別人把你當英雄的時候,你千萬別把自己當英雄。”
馬雲管理智慧
在《塔木德》中,有這樣的記載:“降低自己的人,上帝抬高他;抬高自己的人,上帝降低他。”而在《財箴》中也記載著這樣的話語:“如果自己的內心已由自己占滿時,就再也不會有留給神住的地方了。”由此可見,在數千年的猶太曆史中,始終保持謙卑是猶太民族一項重要的做人原則和處世之道。
李嘉誠之所以能在生意場上收獲巨大的成功,這與他一直保持著謙虛的態度、不自負的品質是分不開的。
萬通集團總裁馮侖曾參加過一次李嘉誠組織的晚宴,當他和三十多位企業家訪問團代表進入電梯口時,驚奇地發現李嘉誠已經在電梯門口等候,並且按順序給他們分發了名片。
宴會廳內一共有四張桌子,晚宴開始後,李嘉誠並沒有在主桌上一直坐下去,而是每一張桌子坐15分鍾,確保自己和每一桌的人都能聊天。晚宴結束時,李嘉誠一定要與每個人握手告別,包括距離較遠的服務人員,然後又送每個人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關上才離開。
多年來始終穩居首富寶座的李嘉誠,富甲一方卻仍保持著創業初期謙虛的品性。他的經曆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能夠在創業之初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就能夠讓人們快速地接納他,幫助他贏得更多的機會;當他獲得一些成就之後,還能保持一顆謙虛的心,那麼他的事業就會蒸蒸日上。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談起自己早年創業時這樣說:“在我的事業漸漸有些起色的時候,我每晚把頭放在枕上睡覺時,總是這樣對自己說:‘現在你有了一點點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則,你就會站不住,就會跌倒的。不要因為你有了一點開始,便儼然以為是一個大商人了。你要當心,要堅持著前進,否則你便會神誌不清了。’我覺得我對自己進行這樣親切的談話,對於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害怕我受不住成功的衝擊,便訓練自己不要被一些蠢思想所蠱惑,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謙虛是一種促使人進步的力量,刻意地抬高自己,可以拉開與他人的距離,但並不能提升自己的高度。一個人隻有低頭,才能積蓄向上攀登的力量。事實上,越是有學識、有成就的人越懂得謙虛,也正是這種謙虛的精神才促成了他們學術和事業上的成功。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也是一個十分謙虛的人。1785年,他接替富蘭克林出任駐法全權公使。有一天,他來到法國外長的公寓進行拜訪。
在交談中,法國外長問他:“聽說您代替了富蘭克林先生?”
托馬斯·傑斐遜急忙糾正說:“不,我是接替他,沒有人能夠代替富蘭克林先生。”
法國外長不解地說:“在我的眼中,您和他都是美國建國時期的傑出人物,由您來執筆、富蘭克林先生修改的《獨立宣言》非常著名,因此你們是分不出高下的。”
托馬斯·傑斐遜回答說:“您說錯了,富蘭克林先生不僅在思想、政治領域傑出,在其他領域也表現得十分出色,因此我是替代不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