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管理智慧
“權威說”一直在中國很盛行,這就導致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即使明知自己犯錯了,也不會輕易低下頭來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麵對自己的錯誤,如果不能主動承擔責任,反而是想方設法隱瞞,最終會使員工對他失去信心,影響企業的全局發展。
一個人之所以不會主動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害怕承擔責任,二是顧及自己的麵子。馬雲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從來不回避錯誤,當犯錯之後,他總能積極對待和分析,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再一步步走向成功。
馬雲之所以能做到主動承擔責任,是因為在他的思想中,有一套自己的CEO理論。他說:“平時你不是CEO,隻有在兩種情況下你是CEO:一是你做決定的時候,二是在你犯錯的時候。CEO犯錯誤的時候要敢於承擔責任,而不能說成功的時候就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失敗的時候是你們執行力不行。”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維利·勃蘭特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並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在記者的攝像機鏡頭前,他突然雙腿下跪,並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以此來向“二戰”時期被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
維利·勃蘭特的這一舉動立刻傳遍了全世界,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對他這種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的態度表示了讚賞。1971年12月20日,勃蘭特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1973年,維利·勃蘭特接受媒體采訪,當記者問到他當時為什麼要做出這一出人意料的行為時,他說:“我明確區分罪過和責任。我問心無愧,而且我認為把納粹的罪過歸咎於我國人民和我們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過隻能由希特勒等發動‘二戰’的戰犯去承擔。盡管我很早就離開德國(‘二戰’期間勃蘭特流亡國外,從事反法西斯鬥爭),但對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義,我也感到有連帶責任。出任德國總理後,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的社會責任。”
一個優秀管理者的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當企業麵臨困境時,隻有其願意走上前來,擔起責任,問題才能得以圓滿解決。犯錯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麵對錯誤。有的人能夠正視錯誤並積極改正,因此可以不斷進步。
有人曾做過分析並指出,“隨時矯正自己的錯誤”是大多數成功者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一個渴望成功、渴望改變現狀的人,絕不會因為一個錯誤就止步不前,他必定會找出成功的契機,繼續前進。因此,當出現錯誤時,我們不應該因為好麵子而掩飾它,我們應該積極麵對它,像有創造力的思考者一樣了解它的潛在價值,然後把它當作墊腳石,從而產生新的創意,最終獲取成功。
學會放棄的時候,才是進步的開始
我自己有計劃,我40歲時準備退休,準備回學校教書。我喜歡當老師,我是一個好老師,我當老師比當CEO強多了,我把自己叫作首席教育官,我喜歡和年輕人交流思想,向他們學習。
人的一生有許多事可以做、可以貢獻,為什麼要在一個行業裏待上10年呢?而且如果一個創始人總在公司裏不走,會讓許多年輕人失去機會,年輕人總比我要做得更好。我相信“打天下者未必能坐天下”,給新人空間就是給自己空間。
當然我45歲時,可能會做點新東西,現在還沒想好,現在說也太早,接下去三四年,我要為阿裏巴巴好好計劃計劃。
——2001年馬雲回答網友提問
馬雲管理案例
在“2010中國企業組織高峰論壇”上,宏碁創始人施振榮曾說過:“建立一家公司並不是一個馬拉鬆比賽,而是一個接力賽,要學會交棒和接棒,給年輕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