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1 / 2)

“戴相公,李相公,可否讓仁傑與殿下單獨說一會兒話,”狄仁傑道。

事態嚴重,不顧戴至德與李敬玄他們感受如何了。半路上一聽到太子要到揚州,就馬不停蹄地趕路,同樣焦急。

太子的首要幕僚嘛,幾個大臣立即告辭,臨離開時,戴至德在狄仁傑耳邊說道:“千鈞一發,狄君努力。”

李威感到很鬱悶,一年多是養了一些神馬的“氣”,卻隨時準備跑路活命,並沒有十成十做太子的計劃。但天下百姓,以及朝中清直的大臣,對他是期望萬分。李威又少了這份自覺。當然了,知道了,壓力更大。

正因為這份期望,一旦太子變動,政局震蕩就更會嚴重。如太子是李承乾之流,到揚州就到揚州,估計多半沒有一個人來勸,甚至他前麵一動身,後麵就寫奏折彈劾,早點將他弄下台去,省得國家以後出一個昏君。

所以,戴至德用了千鈞一發這四個字。

“仁傑知道,”狄仁傑點了一下頭說道。

幾人離開,碧兒立即殷勤地沏上茶,皇上莫明其妙的下了雷霆聖旨,太子怒氣衝天地要離家出走。碧兒很擔心,可是歲數小,見識少,不知道如何規勸。隻是看到上到宰相,下到舍人、郎中、員外郎之流,甚至沛王殿下前來規勸,都沒有勸好。心中很著急的。

狄仁傑及時來了,碧兒很高興的。

“臣不敢,”狄仁傑做了一個手勢,還是按規矩來,江碧兒今非昔比,已經良媛,卻不可再象以前那樣,當作一個宮女相待。然後說道:“殿下,臣聽聞你要出行,不知帶何人前往揚州?”

這一句問得有些出忽李威意料之外。

李威怔忡了一下答道:“孤不會擾民,隻會帶一些親近之人以及少量侍衛即可。”

“但是不是合乎朝廷禮製,陛下會如何想?即使殿下不想做太子了,也會對這些人處罰,侍衛、內侍、宮女,包括江良媛、韋良娣、上官良媛,金內侍,甚至包括他們的家人。這隻是小的處罰,如果大的處罰,陛下更換殿下太子之職,牽連的人更多,包括臣等,甚至在西京的幾位相公,對殿下希望的劉將軍,不會有多少人處死於午門,可是嶺南肯定會憑空增加許多冤魂。”

李威隻是想出出氣,逼得有些緊了,逃路的條件又有了,腦海裏就在想著整天逃跑。所以很想到揚州看看。可這份想法,不能向狄仁傑說的,隻好緘默不語。

“陛下對殿下,使臣想起了一些嚴厲的父母教育子女。有時會用仗責,打得痛了,喊幾聲,未必是壞事。可抓起了棍杖反抗了,事情隻會變得越發不可收拾。”

也未必的,世間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皆愛子女,可碰到那個百分之零點一的活寶,越是喊痛打得越是凶。不過李治顯然不是,連武則天現在也不能算是,否則都不會容忍李威多次拉她的小手,或者鑽入她的懷中。

不知道陛下為什麼對太子生氣,但讓他回到長安後繼續監國,即使有氣,也不是致命的。這些道理,戴至德他們也懂,因為忌諱,不大好開口。說服時隻好用大道理來壓,效果肯定不理想。

太子鬧上一鬧,皇上會生氣的,並不全是壞處。一旦真的離開長安,下揚州離家出走,事情變得很嚴重了。再說,此例也不可開的,太子不是王子,有人君大義在身的,隨便著就上山下鄉的,一旦與地方官員軍隊勾連起來,卻是什麼事都能發生的。不但李威不可,就是李威以後做了皇帝,也立了太子,同樣不可。

狄仁傑又說道:“問題不大緊,殿下做得好,不知又出現了什麼問題,但相信臣。去年臣給殿的承諾,是除掉許敬宗這個後患,臣也辦到了。現在臣再給殿下一個承諾,臣一定會替殿下找出陛下生氣的原因。”

以前也勸過,是太子,連你這個身體不是你一人的,是許多人的,一動牽連無數人。狄仁傑這一回沒有這樣說了,得說問題的根源。

現在沒有心理醫生的說法,可狄仁傑這一句話擊中了李威的內心。不僅是楊思儉與徐齊聃的遭遇,是父親對自己不滿。本來母親就讓他忌憚,再加上一個不滿的父親,心中其實很害怕的。因此,才失去了冷靜。

性子還算能沉住氣,否則手中有人有錢,換作那一個現代人穿過來,也早就要離開。逃到南洋,不用南洋,就是現在的台灣,也會有一條活路。

狄仁傑隻要能將父親怨怒化解,還能平安地呆幾年。呆的時間越長,自己力量會越大的。

這想法,狄仁傑依然猜測不出來,忽然壓低聲音,幾乎是附耳說的:“殿下,陛下龍體欠安,拖得越久,對殿下有利。到時候上下對殿下真正歸心,陛下行事時,也會考慮一下殿下的想法。再等等吧。”

那有那麼簡單,還有一個母親

但狄仁傑這一番話終於使李威稍稍安心。下揚州的事沒有再提,這使京城的官員都鬆了一口氣。真走了,自己最少有沒有勸阻住的失職。

可李治還是很生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