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枯骨接翠(三)(2 / 2)

論讚婆羞愧地低下頭。

“還有,我為什麼最後又將薛仁貴放走?”

“不知道,”論讚婆真不知道。

“薛仁貴臨行時說過一句話,今歲在庚午,星在降婁,不應有事西方,鄧艾所以死於蜀,吾固知必敗。不是他會看星象,他乃是有名的安東大將軍,對唐朝漠北與遼東熟悉,到了青海未必適合。所以才隱隱有了敗感。此人放走,對我吐蕃無什麼妨害。但是薛仁貴一旦死去,唐朝人抹不開臉麵,那麼必然與我們死戰到底。勝一次行,勝兩次行,若是敗了一次,唐朝能吃得消,可是我們吐蕃能不能吃得消?再想想當時的情況,吐穀渾新近收複,許多部族依然沒有誠服,就是數次大勝,戰爭所帶來的負擔,必然讓所有吐穀渾人倒戈。勝亦敗也!”

“二哥遠見。”

“漢人孫子說上戰伐謀,要謀啊,三弟。所以我在大勝之後,都沒有派大軍越過赤嶺,實際上那時候攻打鄯城鄯州,是不是可以輕易的拿下來?但不能拿。先將吐穀渾穩定。唐朝若是出戰,利用地勢一一殲滅。數次大敗之下,就不會再有妄想了。這才是我們目前所需要的。或者是西域,唐朝軍隊鞭長莫及,也可以盡力囊入手中。可是你做了什麼?攻城鄯城。想要鄯城,何必現在攻打,當年我就拿下來了。”

“二哥,我錯了。”

“無妨,不過你這一次不是沒有收獲,原來我也輕估了這個太子。若不是你這數次戰役,提醒了我,弄不好,我也要吃虧。”

“是啊,可現在有些難辦啊。”

“我知道,唐軍將所有要衝都築上了固城,似乎我們想要進攻,隻能從九曲進攻,可哪裏唐太子無疑會再次設下天羅地網。但不進攻,我又帶了大軍過來,消耗不起。一撤退,唐朝人又要擴張,向曲水軍、獨山伸展,將整個九曲籠入懷中。”

“正是,所以我才數次想發起進攻,將這個危機化解。”

“那就錯了,上戰伐謀啊,什麼叫伐謀?如果眼睛隻盯著赤嶺兩端這一小片地方,你永遠不是唐朝太子的對手。”

“何解?請二哥教我。”

這對兄弟感情很深,否則論讚婆也不會對論弓仁如此細心教導。

“謀在天邊,謀在天涯海角啊。”說完這句高深莫測的話,轉過身,看著論弓仁說道:“聽說你在石城山前要單挑?”

“是,”論弓仁小聲答道。對這個父親,十分畏懼的,他寧肯與三叔走得親近,都不願意與父親呆在一起。

“勝了嗎?”

“沒有。”

“跪下,在此跪兩個時辰,你才能起來。單挑?隻有武力,沒有智慧,能不能做大事情?要不,那個唐太子歲數也不大,論莽夫之力,你有可能勝他十倍,可讓你們各帶一萬大軍殺一殺看。”

論弓仁老老實實地在草地上跪了下來。

論欽陵繼續與論讚婆交談:“還有,三弟,幸好沒有讓你大勝,雖然戰局糜爛,可能收拾回來。”

“為什麼?”

“一旦你大勝,有可能就誤了我的大計。這個太子勝似五百萬雄兵啊。”

“這個不會。”

“我不是指戰爭,而是指他一旦繼承帝位後對我們吐蕃人的危害,文有文治,武有武功,昔日唐朝李世民也不過如此啊。幸好,他終於來到青海。”

“二哥,你剛才不是說不能激怒唐朝嗎?”

“那也要看,若是當年大非川之時,我依然會猶豫不決。但現在吐穀渾穩定下來,諾曷缽逃到靈州,再過幾年,他的子民就忘記他了。此時就是激怒唐朝,我也要將這個太子擊殺。再說,你又忽視了一條消息。唐朝那個昏皇帝居然要扶持那個叫什麼德的王子,就是為了預防萬一的。薛仁貴隻有一個,他兒子倒有不少。太子一死,對一些大臣有利啊。如果再敗上一兩次,唐朝隻會吞下這個苦果子。”說到這裏信心百倍,就象殺李威如探囊取物一般。

“可是二哥”

“你是不是想說,唐朝太子製訂的策略,就是固守不出,我們拿他們沒有辦法,更不要說唐朝太子,會有許多人拱衛他的安全?或者我們大敗了唐朝軍隊,也不會傷害到唐太子的生命?”

“正是。”

“記好了,隻要有足夠的智慧,這世上沒有辦不到的事。你又忘記我剛才所說的話了。上戰伐謀啊。”

“是,”論讚婆答道,可心中還在苦想冥想,這個怎麼去謀,難道派神兵神將,從天而落,將那個唐朝太子從重重大軍中,生生擊斃?

可是論欽陵說完這句話後,再沒有給他答案。大手一揮,號角聲響起,一隊隊大軍從天際奔來,又消失在天際。

論欽陵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