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成歎息(一)(1 / 2)

很晚,李威才回來,吃過晚飯後,還要批閱奏折。

上官婉兒心痛地說道:“陛下,不用這麼辛苦。”

“你不懂的,國家將士不及開國遠矣,有種種原因,還有一個讓人忽視的地方,尚武風氣下降。昔日魏征等人說,華夏是根,胡夷是枝葉。不僅是財帛,也有將士的因素。以胡對胡,固然減少了中原百姓的傷亡,但久而久之,中原人武風銳減,戰鬥力下降,胡人會越發輕之,這同樣是一個不好的發展方向。此次開設軍務監與設武舉,不但是選撥與培養將領,也是提高全民的尚武之風。”

唐朝尚武風氣比宋朝好。

就是現在,滿大街的小青年大多數掛著一把佩劍,招搖過市,打架鬥毆的事件也很多,而且各個衙役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在鬥毆時勿得讓他們停下來,這是不道德的行為。要處理,得等到他們打完了,看有沒有人受傷,沒有人受傷,一笑了之,有人受傷,再進行拘捕。

可是李世民聰明的意識到,能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改為文治,所以廟號不是武皇帝,是太宗文皇帝,強行將國家扭向正常的發展軌道。但他本人還一再強調備武的,可許多人誤會了,認為文治是一切,所以李績一死,李治胡亂用帥,甚至用李敬玄為青海主帥。以及府兵製的敗壞,甚至許多百姓想方設法逃避兵役。

依然尚武,但不及從前遠矣。

在戰場上也能看出來,不拋棄戰術武器謀略等因素,漢兵與吐蕃士兵交手,大多數不是吐蕃士兵的對手。所以李威一直在用一部分漢兵漢將,這就是打磨,最少保持朝廷有一支強大的漢人軍隊,那怕象自家一樣,漢化鮮卑人的軍隊,這才是唐朝核心的力量。李世民當初重用胡將,是對功臣的掣肘,可現在卻不需要了。到了矯正的時候。

比如樹木,枝葉輸其營養,才能反饋。不能不顧根本利益,輸營養給枝葉,這顆樹必死無疑。想萬胡來朝,還得象唐朝初期那樣,國內有一支能以一當十的軍隊。再加上人口基數,財富,唐朝才能真正變成這個世界上的怪物!

但不敢說出來。

正說著,裴雨荷進來稟報:“陛下,大喜。”

“何喜之有?”

“禦醫診斷,野辭小娘子有喜了,”說著,用古怪的神情看著李威。

李威有數子,沒祿氏之子裴雨荷不知道,但東宮數子女,皆出身寒薄,徐儷稍稍好一些,然卻是一個女兒,江碧兒出身平民,狄蕙出身煙花之地,但還沒有這個野辭明月來曆古怪,一個黨項人。

然而心中稍稍放了一些心。她自己也無子,這是壓力,因此每次輪宿之時,皆是很主動,甚至放下身架,回到娘家向母親請教了一些房中術。想得是不錯,然而幾名女子那一個不想有一個孩子,李威是年青,可每晚都要索取,身體吃不消不提,那個小蝌蚪的質量也很成問題,反而減少了大家受孕的可能性。還好,李威主動節製了,否則連野辭明月這個孩子都未必能有。

李威也愕然,然後道:“過去看看。”

天就涼了下來。

不久後新的戰報再次傳到洛陽。

蕭嗣業數戰皆捷,然而出現了一個新的嚴重問題。

提前預警,此次準備得也比曆史上更充分,駐紮的兵力相對來說,也多了一些,另外就是大量的糧草與武器,都提前送到突厥駐軍大營。可不是防守,要剿滅,剿滅軍隊就要四處征戰,糧草也隨之調動。

才開始,突厥人被唐朝打慘了,有些畏懼,看到在正麵戰場上,唐軍雖少,戰鬥力卻十分強悍,再加上蕭嗣業的指揮,於是將主意打到糧食上麵。打不過你,我截你的糧草。能截走就截走,不能截走就地焚燒。

失去了糧草,蕭嗣業軍隊漸漸變得困窘起來。

看到了戰報,李威不客氣地回批,你傻啊,沒有糧草,敵人有沒有?就是敵人沒有糧食,有沒有牛馬羊,不吃麵食,肉食吃了會死人啊。都反叛了,一次次戰鬥都打響了,一條條人命倒在血泊了,你還對他們有什麼仁義?再者,你手中有多少軍隊,加上忠於唐王室的突厥各部,都不超過兩三萬人,不是兩三十萬人,靠擄掠維持不下來。寫完了,立即用快馬,用最快的速度送到蕭嗣業手中。

不然不要拖到朝廷大軍出發,很有可能一個月之內,蕭嗣業軍隊就會潰敗。那麼戰局能彌漫到邊境,對整個軍事布置都會產生極大的妨礙。

信送走了,李威卻歎了一口氣。

罵是一種態度,但蕭嗣業內心的想法,李威卻能知道。

朝廷最慢怠的兩名大臣,一人是裴行儉,說李靖出將入相,是發生了,但為相,李靖做得不是很好。然而裴行儉呢?在吏部銓選了那麼多年,所銓之人,皆是合格。也提出了許多建議,一些優良的革新,學問淵博,出身名門。無論從功績,或者資曆,才華與名聲,皆能擔任宰相。可朝廷換了那麼多宰相,皆與裴行儉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