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都黃昏(四)(3 / 3)

論欽陵同樣也不急。又過了數天,李謹行率軍跨過蔥嶺,直撲疏勒。這一支唐軍數量不多,僅隻有兩萬五千人。但全部是精銳軍隊。他們突然殺出,對吐蕃人是很致命的。

論欽陵聽到斥候打聽到實際的情報,也不由地皺起了眉頭。

多少出忽了他的意料。

事實在出兵之前,他已經暗中派了使者通知了大食,堅持一下,一旦我們吐蕃出兵,數方夾攻,唐朝軍隊必然潰不成軍。到時候你們大食可以順利地重新奪回呼羅珊,我們吐蕃也能重新收回西域。

這時候他也聽到李威回到青海的消息,有些失望。一旦他還在呼羅珊,隻要大敗,有可能還能再次將這個皇帝擊斃或者生擒活捉。不過唐朝的局勢,對吐蕃也很有利,對武則天與裴炎一些舉措,論欽陵恨不能拍掌叫好。

但他對西方世界不了解,不知道大食此時也在內亂之中,同時呼羅珊的丟失,拜占庭的入侵,讓葉齊德焦頭爛額。本來身體不大好,焦急之下,居然在十月份就去世了,比曆史上整提前了二十多天。然後大馬士革一群大臣們捧了葉齊德的兒子伊本.葉齊德繼位。這一來,大食反對的呼聲更高,顧不得呼羅珊了。能保住敘利亞不被拜占庭人乘機奪回,已經是謝天謝地。

這些變化,讓唐朝可以從容將軍隊從呼羅珊撤回來。甚至不考慮距離遙遠,隻要擊敗吐蕃軍隊後,還能乘機向南向西進行擴張。

但在這個通訊落後的年代,有誰可以自居為能對整個東西方形勢了解的?頂多隻有李威一個人,通過前世的記憶,依稀地記得一些知識,再有斥候的稟報,大約能抓住一些大方向。其他的人,換成大食與拜占庭的任何名將,都不敢自居,對整個東西方局勢,能了如指掌。

不過事情也發生了一些讓李威意料不到的變化。

這個變化還真是如李威嘴中所說,來自突厥。此次為了全麵擊敗唐朝軍隊,論欽陵做了很多準備。派了使者說服了骨咄錄,讓他派出兩萬軍隊進入葛邏祿。又派人說服葛羅祿的熾俟斤部,你們當初收留了溫博,使唐朝沒有取得全果,這才造成了東突厥烽火燎原之勢。熾俟斤部幾位酋首讓吐蕃的使者七嚇八嚇的,害怕了。再加上看到突厥勢大,於是動了心。

但葛邏祿並不是他們一部,他們共有三部,原先就對唐朝很不滿,曾加入阿史那賀魯叛亂,被蘇定方平定後,被迫投降唐朝。蘇定方讓他們重新回到故地,將熾俟斤部劃分為大漠州都督府,在最東邊。踏實力部臨近玄池(齋桑泊)的南邊設立了玄池州都督府,在最北邊。又在咽麵部的東北麵設立了陰山州都督府,安置了謀落部。

咽麵部叛亂,謀落部也脫不了幹係。考慮到牽扯很大,李威沒有對他們處罰。

聽到突厥率軍而來,謀落部在使者的說服下,也心動了。謀落部呼應,踏實力部隻好參加。其實史上葛邏祿部就一直沒有老實過,時叛時複,可是他們地處東西突厥交界的地方,唐朝也怕將他們逼得走投無路,成為東西突厥重新融合的紐帶,所以一直很容忍。後來勾結大食人,擊敗高仙芝,葛邏祿反而借機壯大,取代了突騎施,侵占了七河地區。

三部再加上突厥的兩萬軍隊,一下子會合了六萬多大軍,逼向了新設的車鼻施州。當初李威為了掣肘突騎施,將車鼻施另劃了一州,又選了阿史那可賀作為刺吏。

這一次李威看錯了人選。可賀乃是一個心機很陰沉的人,屈於局勢,不得不低頭服從李威安排。吐蕃派出使者遊說後,他立刻心許,再看到三姓葛邏祿齊叛,加上東突厥出兵,吐蕃兵臨天山,認為唐朝軍隊有可能會大敗了。

唐朝將他們車鼻施部單獨劃分出來,可是與突騎施相連,以後也會受到突騎施欺侮,再說,在唐朝人眼裏,他們部族畢竟參加過叛亂的,還是叛亂的主角之一。不劃開沒有矛盾,一劃開必然有矛盾發生,以前的印象,車鼻施部境況會變得更差。

六萬多軍隊浩浩蕩蕩而來,可賀沒有反抗,提前悄悄集中了部族的所有戰士,再次抽出了兩萬多軍隊,撲向了突騎施。突騎施匆匆忙忙組織了兩萬多軍隊,一戰即潰,紛紛向西方逃離。被殺死與擄獲的民眾不計其數。如願地削弱了突騎施部,可是九萬多大軍,很快就逼近了碎葉城。

這才是最凶險的時刻。

若是論欽陵南撤,黑齒常之與郭元振兩部夾擊,前麵李謹行軍隊狙擊,吐蕃必然大敗。然而黑齒常之一旦後撤,營救碎葉城,論欽陵隨後尾隨,黑齒常之部同樣必然大敗。然後調轉頭來,從容擊退郭元振的一群散兵遊勇軍隊。整個西域將會糜爛。

此時,雙方的圖盡已窮,匕已現。

但是局麵卻對唐朝很不利了!

碎葉城怎能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