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宋慈洗冤錄》小說
宋慈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的再傳弟子(宋慈授業恩師吳雉是朱熹的得意門生),受過朱熹本人親自指點。他本人亦是才識過人,被譽為可與大名家辛棄疾比肩(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語)。
與辛棄疾、劉克莊等人以大量錦繡詩詞文章傳世截然不同的是,宋慈留給後人的,是中國甚至世界上第一本完整的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它比意大利人佛圖納圖·菲得利寫成於公元1602年的同類著作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在這本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中,宋慈以“檢驗”為案情之根本,主張“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內中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而他本人卻是“心包萬理,萬理具於一心”的理學門生。一個在程朱唯心主義理學體係熏陶下長大的才子,最終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法醫學的鼻祖,這本身就是曆史上的傳奇。
本書講述的是大儒朱熹病逝前後,在宋慈家鄉建陽發生的一段故事。當時宋慈才是個十五歲的少年,已經初顯崢嶸,展露出在推案方麵的傑出才華,為他日後創作《洗冤集錄》打下了基礎。書中絕大多數人物均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人物關係也保持了曆史原貌。對於建陽這座福建曆史上最古老的名城,作者也盡量做了還原,書中描述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等,均參考自《建陽縣誌》。故事結尾終止於宋慈離開家鄉建陽入臨安太學就讀前,本書今後還會有一部或幾部續集。
小說采用了線索並行的敘事方式,並不是一條線索講完後再講另外一條線索,而是幾條線索夾雜在一起。這也是真實世界的體現,通常不可能一件事完後才剛好發生另外一件事,世事的發生大多是無序的,不可預測的。另外,作者個人不喜歡太直白的故事,所以對一些隱線情節刻意隻交代了個大概,希冀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
人類社會是不斷延伸發展的,文明是逐步積累起來的,這亦是曆史存在的價值。曆史人物始終無法超越時代的局限,請勿以現代社會的標準來看待小說中的某些觀點。
須特別說明的是,本書所有章名包括副標題“一天明月”均取自辛棄疾的《珠玉詞》。宋詞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小說中引用了一些詩詞,在續集中還將對宋詞的流派做更多筆墨的介紹,以期更多地體現時代特征。
《宋慈洗冤錄》與之前出版的《魚玄機》《韓熙載夜宴》《孔雀膽》《大唐遊俠》《璿璣圖》《斧聲燭影》《大漢公主》《和氏璧》《明宮奇案》《包青天》共同組成了作者正在構思創作的“中國古代大案探奇錄係列叢書”。要指出的是,這一係列小說前後有交叉重疊之處,如《宋慈洗冤錄》《包青天》和《斧聲燭影》中均提及“斧聲燭影”疑案,但經過並不完全相同,細節多有出入,這是作者刻意為之,表示曆史記載亦有“訛傳”之處。
感謝楊瑞雪女士,感謝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肖啟明社長、劉海濤先生及所有的工作人員。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你們是作者努力前行的最大動力。
吳蔚
2012年11月30日
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