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路、才路與財路——思考能力(1 / 3)

思考就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思考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習慣。思考不是天才的專利,人人都能做到,時時處處都可以有。思考就是要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其實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而成功的。

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

良好的思維方式對於成功者來說非常關鍵。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呈現出共同的特點。

學會審時度時

要學會跟對形勢,符合法律政策。

很多創業者不太注意這方麵的事情,認為研究形勢和政策是“假、大、空、虛”,沒有實際意義。實則不然。無論對創業者來說,還是對經營者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層麵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說,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麵進行限製、淘汰,你偏趕在這時倍懵懂懂一頭撞了進去,你不雞飛蛋打才怪。所以.應該明確,國家法律政策明令禁止的事再賺錢也不能做(如黃、賭、毒、軍火、走私等),做了,休就是自掘墳墓!

中央電視台~個著名欄目於2005年10月報道過這麼一則事例:北京的王自新鼓動親友籌資600萬元,投資建設廢舊電池處理廠。這個想法原本很好,想減少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汙染。可沒想到廢舊電池處理廠本身汙染環境,沒有被環保部門批準,遭到扼殺,王自新600萬元打了水漂,自己落到了極度艱難、債台高築的境地。此時,清華大學一位著名的教授在報紙上撰文指出:集中回收舊電池會導致更大的環境汙染,零散處理舊電池不致引起大麵積汙染環境。這更是對王自新的當頭一擊,無疑是對他廢舊電池處理廠的徹底否定。

在我國,利用國家大勢獲得收益的人很多。例如澳瑞特健康產業集團。該集團位於山西長治,是由做過礦工的郭瑞平在一個破產的小自行車廠基礎上組建的,時間隻有十來年,年產值卻超億元。郭瑞平創業成功的秘訣便是順勢而為。

本來山西長治地區是個窮地方,一些人連飯都吃不飽,哪裏有心思搞什麼健身。在毫無經驗的基礎上,將創業定位於本地毫無市場的健身器材上,在當地許多人看來等於找死。但是,郭端平有一個很好用的頭腦。他利用了當時國家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大勢,將創業目標定位於“群眾喜歡群眾樂用的健身器材”,避開了與國內眾多專業競技體育器材生產廠的競爭,又利用國家發行體育彩票,其中一部分收入指定用於群眾健身器材投資的機會,利用一直以來精心與國家體育總局建立並保持的良好關係,首先將一整套“群眾性體育健身器材”安裝在國家體育總局家屬院,然後又從這個家屬院走向了中國。

現在走到北京街頭看一看,都是這種刷成黃色、紅色、橙色、紫色的一組組健身器械,上麵都標著“澳瑞特”的字樣,僅這一單生意,就讓郭瑞平賺了個盆滿缽滿。

要學會把握市場機遇。

市場現在時興什麼,流行什麼,人們現在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能就標明了你創業的方向。

“珠三角”、“長三角”,得改革開放中國風氣之先的地區,許多中小創業者都非常懂得借勢的道理。不少人依靠借勢發了家。借什麼勢呢‘借外資企業在本地投資的勢。比如說,一個台灣的電腦生產廠家在蘇州建廠,他不可能什麼都自己生產,有一些零配件,包括一些生活供應,都要依靠當地人解決。這就是勢。有人稱之為“為淘金者賣水”。其實不是賣水,而是一起淘金,隻不過有人淘的金塊大一些,成色足一些,有人淘的金塊小一些,成色差一些,但最後大家都有錢賺。在一個地方,大家都在做IT,你偏要去煉鐵,你不賠錢誰賠錢?和市場主導一樣,這就有一個產業主導的概念。不管做什麼,你一定要和身處的環境合拍,創業才容易獲得成功。

溫州,全國最富的地方,擁有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剃須刀生產基地、中國鎖都、中國印刷城、中國製筆之都、中國塑編之都、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塑料薄膜生產基地等。這些都是“國”字號的。每一個“都”字下麵,都有成千上百家企業,造就了諸多產業和市場的發展方向,同時造就了眾多巨商富賈。

假如你準備創業,而你的資金不足,經驗又不足,那麼.你可以看看周圍的人都在做什麼,大家一起做的,你跟著做,一定沒有錯。正如蘇州做電子的多,溫州做皮鞋的多,寧波做服裝的多。義烏做小商品批發的多一樣,形成產業集群,雖然不可能賺到大錢,但賠本的機會也少,風險也小,較適合於那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創業者。能賺平均利潤,對於小本經營的創業者就不錯了,通過這樣的鍛煉,可以慢慢學習賺大錢的本領.慢慢積累賺大錢的資本,一旦機會來臨.是龍翔九天。還是鳳鳴朝陽,還不是由你說了算?假如你的本錢雄厚,風險承受能力強,你當然可以從創業伊始就去走偏鋒,尋冷門,賺大錢,隻是這樣的創業者不多。

要學會懂得人情事理。

老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創業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合理合法地賺錢,不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社會是等你發達以後,還需要你有那樣的興趣。創業更不是為了要跟誰賭氣,你非要如何如何,非要讓對方覺得你這個人如何如何,你才覺得心裏舒服,否則那就是自己為自己設絆。

前一段時間,傳海南有一富翁×被抓,很多人在網上為他打抱不平。一些法律、金融專家就其私自攬儲、非法集資的罪名發表觀點。有的人覺得以他的作為,遠遠夠不上私自攬儲、非法集資的罪名,擾亂金融秩序更談不上。當地稅務部門指責他偷稅漏稅亦迄今拿不出有力證據。但這不是我們關心的內容,我們關心的是翁×落人今日的局麵,有無自身的原因。

他領導的集團從1000隻雞、100頭豬起家.至今已發展成集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固定資產過億元。有人說他不會辦事,肯定不是指他不會辦企業。

那麼,他不會辦的是什麼事呢?一是“摳”。該集團在對外交往上,每年基本沒有什麼招待費。他從不請客。就算逢年過節給一些單位送點年禮,也都是十幾元一箱的雞蛋。二是“傲”。平時他隻喜歡和學術界名流交往,對政界人士卻“不屑”打交,使一些人感覺他很清高、很狂,心裏很不舒服。三是“倔”,不懂人情世故,與地方政府關係鬧得非常僵,和地方的稅務局工商局、土地局等多個權力部門都發生過衝突,打過官司。

他領導的企業發展要用錢,而從銀行和有關金融機構又貨不到錢,於是走上“非法集資”的道路。反觀當地另一家集團人家也缺錢,也需要融資,但采取的方法卻與這家集團迥然不同,他們始終有政府和銀行的支持。

創業是一個在夾縫裏求生存的活動,尤其處於社會轉軌時期,各項製度、法律環境都不十分健全,創業者隻有先順應社會,適應環境,才能避免出現問題。作為對照,很多原先很牛氣的外資企業,認為本地人才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隻有外來的和尚才能念好經,現在也都認識到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人才為什麼要本地化?因為本地的人才更熟悉本地的情況,能夠按照“本地的規矩”做事,也就是說更能人鄉隨俗,遵循當地的“遊戲規則”。創業者一定要明勢,不但要明政事、商事,還要明世事、人事,這應該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培養預見性思維方式

預見思維實際就是超前思維,從平凡的事情中發現不平凡的事情,從而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情。

我們周圍有些人做生意、辦事情,比別人總是早了一步.善於抓住機會,當別人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當別人沒有想到去做時。他們已經開始做了。我們常常評價這樣的人“聰明絕頂,悟性超人”。其實,這樣的聰明人不過是在無意中運用了超前思維,因而比普通人更有超前意識,更能超前行動、追趕潮流、抓住機遇。

溫州人是“超前思維、敢為人先”的典型。人們說: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有溫州人;哪裏沒有市場,哪裏就會出現溫州人!現在,全世界有100萬溫州人在做生意,全中國有150萬人在做生意!伊拉克戰爭一結束,溫州人就跑到伊拉克。他們去幹什麼?他們是想去賺伊拉克人的錢。因為戰爭結束,下一步就是戰後重建。戰後重建意味著有巨大的商機;有商機,就會有溫州人。大家知道,伊拉克戰爭雖然結束,但戰事還是不斷,至今仍不斷有爆炸性事件、襲擊性事件發生。在那裏時刻都有生命危險,可溫州人卻敢去!

有人說:“溫州人頭發都是空心的,無孔不入,無洞不鑽。”這就是溫州人超前思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個人資產達20億元人民幣、被2001年《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中國內地100富豪第16位的華達集團董事長李曉華,在20世紀80年代是個個體戶,因生活無奈,準備到廣州進點貨回北京擺個小攤。在廣州,他被一件新奇的東西吸引住了,那是一個直徑約半米的透明玻璃大罐子,上寬下窄,裏麵橙黃色的果汁鮮嫩嫩的,不知追隨著一種什麼力量,不安分地跳著。沿著玻璃壁上滑落下來的汁液像是鍋蓋上蒸騰的水汽變成了水滴.劃出十分誘人的軌跡。

他站住了,站在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麵前,不想走了,準備花4000多元買回一台。

4000多元在今天看來並不算多,可在當時,在人們每月的工資隻有三四十元的時代,這可是一筆很不小的投資,也是李曉華的全部家產。

“我買一台。”

就這樣,一趟廣州,他沒買眾且所矚的新潮時裝和據說好賺錢的家用電器,而是抱了一台噴泉製冷機興衝衝地回到了北京。

他和妻子商量去北戴河擺噴泉製冷飲,賺遊客的錢。

李曉華說幹就幹。可是他口袋裏沒有錢了,於是就拉了一個合夥人,他出設備,北戴河的朋友出場地和人員,一間冷飲商亭紅紅火火地開張了。

那是一個難忘的夏天,已屆而立之年的李曉華嚐到了實實在在的成功。他的喜悅溢於言表,他賺足了大把鈔票。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商業敏感和決策能力充滿了自信。

按說,第二年他應該接著幹,繼續用冷飲機大把大把地賺錢。可是,他想,今年在北戴河獨領風騷的冷飲機,明年肯定就不那麼新鮮了,一些腦子動得快的人會緊緊跟上,那時,北戴河同樣的冷飲機肯定不下於100個,競爭激烈可想而知,於是他決定另辟蹊徑。

朋友得知他要將冷飲機就地出讓,替他著急了:那簡直就是印鈔票的機器啊!怎麼可以這麼傻呢?

然而,事實又一次驗證了他的超前意識。第二年夏天,這種冷飲機在北戴河海濱擠成一團,恐怕100台都打不住。

李曉華笑了。利用手上的這筆“原始積累”,他又看準了一項從未有人涉足的新買賣。他買了一台錄像機和一個大屏幕投影機,在秦皇島與人合作放開了錄像,結果場場爆滿,門口的票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張。

幾筆漂亮的買賣使李曉華成了北京個體戶中的知名人物,1985年,他算得上響當當的大款。

李曉華的成功發跡,其實就是不斷超前思維。如果他不肯動腦筋,不善於思考,沒有超前意識,就不會有今天的李曉華。

培養機遇性思維方式

機遇隻鍾愛那些有準備頭腦的人。

機遇是窮人的第一桶金。

機遇無不決定著你的生死命運。如能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你必將飛黃騰達。

從前,有一個窮人一心想富起來,天天在盤算著怎樣才能發財。偶然的一天,他在一座橋上苦苦思索,不知不覺已到黃昏。這時一群木匠路過,走在後麵的學徒們背著很多木片,每走一步,都會有木片掉下來,卻無人回頭去撿。這個窮人看了覺得可惜,就跟在木匠後麵將木片撿起來,撿了許多,第二天拿去賣,竟賣了30元錢。他恍然大悟:原來腳底下就有這麼好的賺錢法,為什麼以前沒有發覺呢?從此每到黃昏,他就跟在木匠後麵拾木片,終於賺了不少錢。後來,他對木片進行加工,把木片製成筷子,最終使他成為以製作筷子而發家的大富翁。

這是什麼道理呢?說明機遇本來就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說機遇就是那一塊塊木片,丟在大街上多數人都熟視無睹.那麼機遇也就白白地浪費了。隻有善於發現和挖掘機遇的“窮人”,才能把握機遇,創造財富,成為資本的主人。

前幾年,在北京街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兄弟兩人和其愛人,籌集了兩家人的多年積蓄,從海南往北京販賣西瓜。當時,北京市場西瓜緊缺,許多經營者都紛紛弁赴海南購買西瓜,都想發大財,都認為這是發大財的好機會。

但是,當他們哥倆和妯娌倆把西瓜從海南運到北京後,北京市場西瓜已堆積如山,喊破了嗓子也賣不動,最後一算賬,連本錢都沒賺回來。於是那哥倆都絕望地說:“今後死也不幹長途販”。可是,那哥倆沒有想到的是,那妯娌倆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又籌借了一筆資金,不顧眾多人的勸阻,二次去海南。這次,當她們把西瓜運回來後,市場上當天隻有她們倆人的西瓜,一下子就被人搶光了,不但彌補了上次的虧損,還獲利1萬多元。當有人問她們賠了那麼多錢,為什麼還敢再去時,妯娌倆說:“第一次,市場缺西瓜,我們去販運的時候,別人也去販運了,又都是那兩天到的貨,貨一多,價格就低了下來。在我們賠錢的時候,別人照樣賠錢,就像我們那哥倆一樣,害怕再賠錢,都不再搞了。正是這個時候,我們把西瓜運進來,市場隻有我們一份,價格自然就上去了。”對於市場,經濟學原理認為.市場不但因地區而異,而且也因使供求雙方彼此達到均衡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不同而有所不同。這種時間因素比空間因素需要更加充分的注意。因為均衡本身和決定它的那些因素的性質都以市場所占用的時間的長短為轉移。

妯娌倆因抓住了別人沒發現、或不敢抓的機遇,因而成功了。

從前有兩名樵夫去山上打柴,發現了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如果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以使一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時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個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細布,足足有10多匹。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想~同放下肩上的棉花,改背細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取了這個細布卻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細布。

先前發現細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昕,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細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細布的樵夫望見樹林中閃閃發光,走近一看,地上竟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上的細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

他的『司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天無緣無故地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的荒野裏被淋了個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兩手和挑著兩壇黃金的同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