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可憐的樵夫辛苦一場,到頭來一無所獲。
麵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保持懷疑的態度;有的人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那個始終背著棉花不肯舍棄的樵夫失去了一次次的機遇,而那個不斷發現機遇,不斷抓住機遇的樵夫,一次次地獲得了成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今天,人們大都知道“時間是金錢”,遺憾的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機遇是財富”。隻要你抓住了機遇,也就抓住了財富!那個發現細布和黃金的樵夫,因為毫不猶豫地抓住了機遇,放棄了棉花和細布,挑著兩擔黃金回家,因而改變了他的一生。那個始終背著棉花的樵夫因為喪失了機遇,依舊窮困潦倒。
上個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建築業和房地產業開始飛速發展。霍英東大受感悟.獨具慧眼.認為這兩項都離不開海沙,海沙需求將會得到極大增加,認為這是個發展挖海沙事業的大好機遇。於是,他毅然決定投資經營淘沙業。此行業需要招用大量的勞動力,投資大,風險大,獲利小,弄不好有破產的危險。但霍先生不因為風險而退縮.用160萬港元從泰國買回了一艘大型挖沙船,命名為“有榮四號”。由於香港建築業和地產業的急劇發展,對海沙的需求猛增,海沙價格一路看好,事實與一些人原來的擔憂正好相反.“有榮四號”一下子成了霍先生的“掘金船”。隨後霍先生又到世界各地訂購了一批淘沙機械船。兩年多的時間達到20多艘,別人曾經擔心過的“搞不好會血本無歸”的淘沙業竟成了霍先生的搖錢樹。這正是抓住機遇所得來的豐厚回報。
機遇無時不在.無時不有。機遇隨時都在你的身邊。
20世紀90年代中期,河南鄭州市紡織廠的一名下崗女工李桂英.由於生活無著落,帶著行裝好不容易地擠上了去廣州的火車,準備到廣州去打工。可是車廂裏全是人,擠得不可開交,過道裏站滿了人.座椅下躺著人,連廁所裏都站了人。叫罵聲、汗臭味.充滿了整個車廂。一連20多個小時的站立,使得李桂英很難支持。她多麼想能有一個座位啊。可是,沒有。到了廣州火車站,她累得什麼似的。她還在想,火車怎麼就這麼擠呢?火車站不能多加一點位子嗎?在廣州轉悠了幾天,她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她義擠上了回去的火車。與來廣州時不同的是她從市場上批了20多個塑料小凳子,輪留租給車上沒座位的人。到了鄭州火車站,她竟然賺了500多元。
李桂英發現了賺錢的時機。於是和丈夫一起專門幹起了火車上出租塑料凳子的業務。一個月下來,賺了1萬多元。
靠這個方法,他們現在已是百萬富翁。前不久.李桂英給鐵路有關部門寫信.建議火車站可以給每個火車增設此類塑料凳子,方便旅客。
李桂英因為坐火車,而發現了出租凳子的賺錢方法,並因此而成為百萬富翁。
張維仰,現在是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家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環保企業。1987年以前,張隻是深圳市城管部門的一個普通員工。一天,深圳蛇口的一家外資企業找到深圳市城管部門,提出以每噸500港幣的高價,請求靜忙處置其公司的工業垃圾。城管部門派人拉回來兩三噸廢物,卻不知如何處理。一位工作人員將這些垃圾拿到實驗室化驗。發現廢物中銅的含量很高,經過技術手段加以綜合處理,可以製成廣泛應用於工業和農業的化工原料硫酸銅。這件事當時也沒有誰留意,卻被旁邊的張維仰默默記在了心裏。不久,張維仰辭職創業,從為深圳企業處理垃圾做起,後來發展到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變廢為寶。當時適逢國家大力倡導環保,張維仰好風憑借力,一下子便發達了起來。應該說,當時這個機會擺在張維仰與每個同事麵前,都是大家經曆過的,大家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但卻隻有張維仰善於搶抓機遇,因而他成功了。
世界上最偉太的推銷員之一、美國的富豪達比這樣說:“從人們思想中挖出來的金礦,超過從地下開采出來的黃金。”這是他回顧自己喪失機遇、後來緊緊抓住機遇的內心總結。在當年的淘金熱中,年輕的達比在做著“黃金夢”的叔叔帶領下,前往西部挖金礦。他們買到了一塊礦地,沒日沒夜地用鋼釺鐵鏟去開采。
辛苦了幾個星期,他們終於從礦地上挖到了金礦。達比和叔叔十分高興。第一車的金礦被挖出來,結果證明他們已經挖到了科羅拉多州最富的一個礦源。隻要再挖出幾車金礦.就可以償還所有的買地欠下的債務,然後就可以大賺、特賺。
就在他們無比高興的時候,發生了他們意想不到的事,金礦的礦脈竟然不見了。
他們繼續地挖,焦急地想要挖出礦脈來,但是,完全沒有收獲。絕望的叔叔和達比放棄了尋找,將地賣給了別人。
然而,根據工程師的計算,隻要從達比和他叔叔停止挖掘的地點再往前挖90公分,就能找到礦脈。
果然,就在工程師所說的那個地方,礦脈叉重新找到了。請工程師的人是一位售貨員,他把從礦坑挖出來的金礦賣出,獲得了幾百萬美元。
達比和他叔叔痛失了發財的機遇,這件事給了達比極大的教育。他後來從事推銷人壽保險的業務,並獲得了巨大成功。他感慨地說:“我在距金礦一公尺遠的地方停下來,如今,在我向人們推銷人壽保險的時候,我決不因為對方說’不‘就停下來。”達比後來成為少數每年推銷出數百萬美元以上的人壽保險推銷員之一。他把鍥而不舍的堅持精神,歸功於他在挖礦時輕易放棄的教訓。沒有堅持,機遇就會在你退縮的一刹那間消失。
潘石屹現在是商界的名人。他之所以能夠成為名人有他成為名人的理由,這就是他智慧超群。他有一段搶抓機遇的佳話,就是從隔著桌子的別人的一句話裏聽出了8億元的商機!
1992年,潘石屹還在海南萬通集團任財務部經理。此時,萬通集團決定將移師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鋒。
潘石屹來到了北京。一天,他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聽旁邊吃飯的人說北京市給了懷柔四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製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充滿機敏的潘石屹知道指標就是錢。他不動聲色地跟懷柔縣體改辦負責人邊吃邊聊:“我們來做一個行不行?”體改辦負責人說:“好哇,可是現在來不及了,要準備6份材料,下星期就報上去。”潘石屹立即找到北京市某主管的一位負責人。這位領導說:“這是件好事,你們願意做就是積極支持改革,可以給你們寬限幾天。”做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公司,提案要求需要找兩個“中”字頭的發起單位。潘石屹通過各種關係,最後找到兩個“中”字頭的單位作為發起單位。萬事俱備,潘石屹打電話問海南那邊:“準備做多大?”海南那邊在電話裏頭告訴潘石屹:“8最吉利,就注冊8億元吧。”北京萬通就這樣,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拿到了8個億的現金融資。
陳索斌在美國留過學,有經濟學碩士的頭銜,所學與蠟燭無關,在創業之前,他亦從未與蠟燭行業打過任何交道。為什麼他會選擇時尚蠟燭作為自己的創業方向呢,原來1993年的一天晚上,他到一位朋友家中談事,突然停電,朋友的妻子趕緊找出一截紅蠟燭點上,紅紅的蠟燭一股股地冒著黑煙,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在一旁抱怨道:“如今衛星都能上天了,怎麼這蠟燭還是老樣子,誰要是能搗鼓出不冒黑煙的蠟燭,說不定能得個諾貝爾獎什麼的。”就是這一句話,觸動了陳索斌,於是不久就有了“金王”。再不久,“金王”成了中國的時尚蠟燭之王。對蠟燭冒黑煙的抱怨.相信不隻陳索斌一個人聽到過,為什麼隻有他抓了這個機會呢?這隻能歸結於陳索斌比一般人更為強烈的商業敏感和創業意識。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傳來了發現金礦的消息,許多人聽了垂涎三尺,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快掀起了,一股淘金熱。這個消息也魔力般地吸引著17歲的小農民亞默爾。他隨著渴望的人們.曆盡千辛萬苦趕到加州,便一頭鑽進山穀,投入了挖金者的行列。
在很短的時間裏,亞默爾真的賺了一大筆錢,然而卻沒有找到一兩金子,隻是賣了不少涼水。
原來.山穀裏氣候幹燥.水源奇缺。挖金礦的人最痛苦的就是沒有水喝。很多人一麵挖金礦,一麵不停地抱怨:“要是有一壺涼水,老子給他一塊金幣。誰要是讓我痛飲一頓,老子給兩塊金幣也幹。”這些話隻不過是挖金礦的人一時發的牢騷,但卻沒有人注意,說完之後,人們又埋頭去挖他的金礦去了。就在這一片“渴望”聲中,亞默爾想,如果把水賣給這些人喝,也許比挖金子能更快地賺錢。他那具有企業家素質的頭腦第一次開始轉動。
於是,他毅然放棄了去挖金礦,把手頭的鐵鍬掉了個方向,由挖金礦變為挖水渠,把河水引進水池,經過細沙過濾,變成清澈的溪水。他把水裝在桶裏、壺裏,賣給找金礦的人們。
當時不少人都嘲笑他:“我們千辛萬苦來到加州.就是為了挖金子.發大財,如果幹這麼一種蠅頭小利的生意,在哪裏不能幹,何必背井離鄉跑到加州來。”對於這些挖苦,亞默爾根本不介意,繼續賣他的涼水。結果,在很短的時間裏,就靠賣水賺了6000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當許多人因找不到金礦而忍饑挨餓、流落他鄉的時候。亞默爾已經成了一個小富翁了。
按說,在大山穀淘金的環境裏,是沒有別的什麼發財機遇的,隻因淘金者的怨言,亞默爾就將此作為難得的發財機會,堅決果敢、義無反顧地抓住了它,因而他成功了,發財了。牛仔褲的誕生,也是因為淘金者的一句“哪裏能找到耐磨又耐用的褲子就好了”的怨占,被同樣是淘金者的李維史特勞斯聽到。可貴的是史特勞斯從中發現巨大商機,將帶去做帳蓬的帆布改作了褲子,這就是牛仔褲的來曆。那是1873年美國淘金熱中的事。後來,牛仔褲成為百年不衰、四季不分、老少皆宜、風靡全球的服裝。
有人到一位雕塑家家中參觀,看到眾神之中有一位臉被頭發遮住,腳上長著翅膀的雕像.便問:“她叫什麼名字?”雕塑家答道:“機會之神。”“為什麼她的臉不露出來?”“因為當她到來時.人們很少認識她。”“為什麼她的腳上長著翅膀?”“因為她很快就會離去,而一旦離去,就不會被追上。”“機會女神的頭發長在前麵。”一位拉丁詩人說,“後麵卻是光禿禿的。如果抓前麵的頭發,你就可能抓住她。但如果讓她逃脫,那麼即使主神朱庇特本人也抓不到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機遇客觀存在,到處都有,可並不是誰都能夠發現機遇和利用機遇的。因為發現機遇需要培養機遇性思維方式。
培養逆境性思維方式
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日本鬆下幸之助.可以說是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求壽得壽(他將近100歲才逝世)。像他這樣名、利、壽三者兼得的企業家,在人類史上是罕見的。
鬆下幸之助擁有的鬆下電器工業,1995年排名世界最大100家公司的第19位。像這麼一家世界屈指可數的大企業,是他曆盡人生坎坷才創建起來的。
鬆下幸之助的前半生是十分艱苦和不幸的。他11歲時因家庭生活貧困而輟學;13歲時父親因為無錢醫治而早逝;他本人17歲時由於生活勞碌而差一點被累死;20歲時母親又病故,而他本人又因患肺病幾乎死亡;34歲時唯一的兒子出生僅6個月就死去;他長期受病魔折磨,40歲前有一半時間因病臥床人生啊!似乎沒有人不遇苦難的。自三皇五帝到平民百姓,從古至今,做人難是個亙古的話題。所以人們慨歎:“做人難,人難做,人人難做人人做。”飽經艱難的鬆下幸之助沒有被一次次的不幸擊倒。他堅定地認為,壞事可能變成好事.危機可能變成時機,逆境可能變成順境。他每當受到挫折遇到打擊時,就以鄉下人洗甘薯的景象撫慰自己。
日本的鄉下人洗甘薯是這樣的:在木製的大桶裏裝滿了水和甘薯,人們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攪動,大小不一的甘薯隨著攪動,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浮浮沉沉,互相輪替,甘薯終於被洗幹淨了。
鬆下幸之助說:“甘薯的浮浮沉沉,互相輪替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寫照。每個人的一生,也會浮浮沉沉的,不會永遠春風得意,也不會永遠窮困潦倒。這持續不停地一浮一沉,就是對每個人的攝好磨煉。”的確,挫折的本身就隱含著積極的意義,這正如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鬆下幸之助創業是靠變賣了妻子的陪嫁飾物得了幾塊錢起步的,從生產電燈插座開始,然後逐步擴大生產,進而生產電器產品,再走上世界電器大王的寶座。這中間亦遇到許多的挫折,但均被鬆下幸之助的逆境思維和不懈奮鬥所戰勝。
卡耐爾桑達斯,是肯德基的創始人。6歲時隨著父親的去世,卡耐爾曲折的一生開始了。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補貼家庭支出,他開始當起農民,16歲時不得不退學。
卡耐爾性子暴烈,是個不實現自己的願望決不罷休的人。他不願意被別人支使來支使去,開始自己經營一家汽車加油站。但不久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加油站倒閉。第二年,他又重新開張一家帶有餐館的汽車加油站,但是,沒有料到,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他生意興隆的餐館燒為灰燼。
怎麼辦?卡耐爾沒有沉淪,百折不撓的他叉振奮精神,建起了一個比以前規模更大的餐館。餐館生意再次興隆起來。可是不久厄運又找上門來,附近開辟了一條新的交通要道,使卡耐爾加油站前的那條道路變成背街背巷的胡同。無奈,65歲的卡耐爾放棄了餐館。然而,卡耐爾並未死心。他想到手邊還保留著一份極為珍貴的專利——製作炸雞的秘方,他決定賣掉它。
為了賣掉這份秘方,他開始走訪美國國內的西餐館,並給各隸餐館傳授製作炸雞的秘方——調味漿。他可從各家餐館每售出一份炸雞中獲得5美分的回扣。
已經70多歲卡耐爾,創出了著名的肯德基炸雞。5年之後,出售這種炸雞的餐館遍及美國及加拿大。1992年肯德基炸雞的連鎖店遍及全球。
我們從卡耐爾的經曆中可以得到許多啟示。因為商店前的繁華街道突然間變為背街背巷的胡同,迫使他不得不賣掉自己苦心經營的餐館。如果不曾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卡耐爾能夠有今天的如此輝煌嗎?我們常說“危機正是機遇”。卡耐爾愈挫愈奮.沒有因為一時陷入深淵而驚慌失措,自甘沉淪。這種精神實在讓人感動和欽佩。
更讓我們欽佩的還有卡耐爾毫不在意自己年事巳高,以65歲的高齡開始挑戰商業新領域。那些無所事事、自暴自棄、甘於逃避的年紀輕輕的人相比之下是多麼的慚愧!實際上這些年輕人是精神上的老人。相反,即使年紀很大,隻要敢於向著夢想,向著理想不斷挑戰並相信能成功,那麼他仍舊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逆境中的人由於采取的對策不同.其人生、事業結果也不同。什麼叫逆境?簡單說就是人遭受挫折。
困難是任何人也避免不了的,關鍵是培養逆境性思維方式。獲得巨大成就的人們都有過逆境,但是他們敢於麵對逆境,積極奮鬥,不屈不撓,終於戰勝困難,越過逆境.取得最後勝利。如果遭遇逆境,就自暴自棄,自卑自沉,想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培養創新性思維方式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熊比特於1912年把第一次使用“創新”一詞.並把“創新”引入經濟學理論,從此,熊比特的“創新”理論在世界引起深刻影響,推動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