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2 / 3)

想起趙寂這些年與那幫子言官的“鬥爭”,衛初宴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來。

趙寂想到那些言官,也覺頭疼。她雖然總說,她不怕汙名,但身為帝王,且是個自小做到大的帝王,哪個會真的不愛惜頭上這頂冠冕呢?便是她自己,前世沒了初宴後,唯一的樂趣便是將齊國治理好來,做一個千古流芳的帝王了。

趙寂一手撐在桌上,思索著讓言官閉嘴的方法來,但這哪是一時半會兒便能做的妥帖的?原本開內朝阻力就大,她雖有魄力改製,卻也不能一蹴而就,此中門道多多,很是複雜。

趙寂又順手將這件事記下了。

她是一定要讓衛初宴做初任的尚書令的,但具體該如何做到,還待斟酌。

......

齊國疆域廣闊,等到陛下駁回諸侯王們請朝的詔書一一落到各諸侯王的封地時,已是十一二月。

又是一冬。

冬寒使人懶。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尋常百姓,到了冬日,都有些不愛動。

平民們缺少禦寒之物,往往將門一關,擋住寒風,再緊巴巴地燃些炭火,便是一冬。如今已算是好年歲,若是那饑寒年,莫說炭火和暖屋,下著鵝毛的大雪,人們出去做活都是常事。

那些年歲,凍死了許多人。

雖然不愛動,但是長安的官圈中,這樣那樣的宴會未曾少過。這家辦個賞梅宴、那家便要來個冬詩會,再不濟,哪位大人做壽,也是一場宴會。

這樣的宴會,自然少不了忙著為自家子弟相看親事的,隻不過,今冬的宴會比起往年,總有些奇怪的味道,這卻是因為一個人。

這人便是那自草原來的,西單於的妹妹,匈奴王庭的蘭於公主。

說起這位公主,有一件趣事,此事還是與衛初宴有關的。

先前匈奴東西王庭分裂,東單於主戰,西單於主和,彼時趙寂正為不斷拉長的戰事焦慮,聽聞這一消息後,麵上雖是說“感念西單於之誠意”,其實,她是為了不讓主和的西單於被逼再次和大齊作戰、也是為了讓匈奴繼續維持分裂狀態,又是為了西單於承諾的千匹駿馬。

她答應了西單於的議和,也便不能拒絕一同而來的和親公主,這位蘭於公主既是來和親的,按照禮製,應當納入趙寂後宮,然趙寂十分不喜,她先前納妃已是不得已而為之,況且那些皆是有安排的,後宮中不能多出一個變數。她便以蘭於公主算是她的侄女、不能越了禮製為借口,讓蘭於公主在大齊勳貴中隨意挑選良人。

這位草原公主,卻是被西單於保護的很好的,因此雖然兩國交戰數月,她的性子仍然直爽率性,覲見趙寂那日,她偷偷地看了眼端坐在帝位上的齊帝,見其姿容絕世、儀態威嚴,心中很是喜歡,又聽陛下降旨道不能娶她,她還顯得很是失落,竟當朝與陛下辯解了,說她並非和親公主所出,為何不能入陛下的後宮?

言下之意,便是她很喜歡陛下,希望入她後宮了。這樣的大膽求愛,落在大齊的帝王身上,還是第一次。

趙寂一時失笑,好在她先前已做過功課,便令朝事官將先前考據的書文拿出來,大聲讀了,那上邊倒是很清楚地表明,上一位和親公主——即趙寂的一位同宗姐姐,是老單於的妃子,也即蘭於公主的一位母妃,因此從禮法上說,趙寂比蘭於公主要長上一輩,趙寂以此為借口不願納她入宮,似乎也是為了守禮。

但人長一張嘴,若是帝王想要納她,又也有一千種說法能夠圓的過去,甚至,趙寂的祖父還曾娶過自己嫡親的侄兒為後,與之相比,這繞的不能再繞的“親戚關係”,又算得上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