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心中不留事(2 / 2)

寬容是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如一股麻繩,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團結於自己的周圍;寬容是一種豁達和摯愛,如一泓清泉,可澆滅怨艾、嫉妒和焦慮之火,可化衝突為祥和,化幹戈為玉帛;寬容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心理的寧靜和恬淡,慰藉和升華自己的心靈世界。

“君子不為苛察”,莊子如是說;“君子賢而能容不肖,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如是說;“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過”,魏征如是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人如是說;“一個寬容大量之人,他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他樂觀、愉快、豁達、忍讓,而不悲觀、消沉、焦躁、惱怒。”納素夫如是說。

江西武寧佛香山彌陀寺中一尊笑嘻嘻、胖乎乎、袒露大肚皮的彌勒大佛身旁有副意味深長的楹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它既是彌勒大佛生動形象的寫照,又是寬容忍讓處世之道的藝術再現。彌勒大佛,有達觀(開口笑)的態度,在其永恒的微笑裏,洋溢著一種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徹悟的愉悅;有寬容的度量(大肚皮),顯示著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博大的涵養。它的形象,可說是古人按寬容忍讓的處世哲理結合佛教教義而塑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一位老禪師用平靜和寬容無聲地教育了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的弟子。

東漢的陳甫用平靜和寬容警戒、教育了“未必本惡”的梁上君子。

楚莊王用睿智和寬容教育和鼓舞了曾因調戲其愛妾許姬而被絕帽纓者。

魏國範雎不記魏大夫須賈淩辱之過,寬容了曾送其一件粗綢袍子的須賈。

東漢劉寬待人以寬,曹操寬釋背叛的將士,後趙王石勒的不計前嫌,唐太宗的大度容人,呂蒙正的不計非議,孫中山的寬宏大量……

公共汽車上,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一位男士的腳後紅著臉道歉,男士寬容而幽默地說:“應由我說對不起,怪隻怪我的腳長得太不苗條了。”

古人今人的寬容讓人無時無處不感受到寬容的美好與偉大。

寬容是一種雅量,也是一種風度。

麵對勝利者,我們要寬容其成功;麵對發財者,我們要寬容其富有;麵對與己觀念不同者,我們要寬容其差異。我們要寬容別人的才華、能力、機遇和觀念,甚至寬容別人的疏狂、偏激、冷漠和孤僻。

寬容是人與人交往的緩衝,它可以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寬容又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減輕磨擦,緩和緊張的關係。

這就是寬容,它甜美如醇酒,讓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寬容,它溫馨如關愛,讓人感慨不息。

這就是寬容,它親切如善誘,讓人感動不已。

這就是寬容,它明亮如晨星,讓人迷途知返。

壯闊的大海,不拒百川,才能成其大;崔嵬的大山,不辭抔土,才能成其高;涓涓的小溪,不捐細流,才能成其恒。

正如無門禪師所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不管世事變化如何,隻要我們的內心不為外境所動,則一世榮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們,牢獄雖小,但心裏的世界是無限寬廣的。

這是我們凡塵俗子都應追求的生存境界。

寬容,不庸人自擾,不錙銖必較,不為外物所役——心中無事一床寬,將能使我們擁有這種至真至純的境界,將能使我們擁有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