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解脫智慧
南懷瑾說: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說一個人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自己成佛,這才是學佛的真精神。
大師智慧串講
佛教認為,人人心裏都有佛,隻是自己沒有發現。人可以因某一件事情突然發現自己心中的佛,於是就成佛,這叫頓悟。所以佛不在別處,佛就在我們心中,佛就是我們自己。
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坐禪。
坐了一個時辰,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內外舒泰,便忍不住問佛印:“禪師,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蘇東坡,點頭讚道:“像一尊佛”佛印隨後問蘇東坡:“你看我坐姿如何?”蘇東坡揶揄地說:“像一堆糞!”
蘇東坡回家以後,高興的告訴蘇小妹說:“我今天贏了佛印禪師。”蘇小妹不以為然地說:“哥哥,其實今天輸的是你。禪師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像佛;你心中有糞,所以視禪師如糞。”
走到哪裏其實佛都在每個人的心裏,快樂不用四處找尋,在你的心中,佛不會嫌棄任何生命,無論高低貴賤貧窮富貴,無論身在哪裏,生命的光輝在於創造意義。佛在心中。
生活中,你心中有美,你就能成為好人;你心中有惡,你就會成為惡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造就的。
俗話說:“窮算命富燒香”。近些年可能是日子過好了,善男信女也越來越多。逢到初一十五、除夕元旦……,你到雞鳴寺、棲霞寺、毗廬寺轉一轉,摩肩接踵。香火之旺恐怕連菩薩們也始料未及。點香的,燃燭的,作揖的,跪拜的,無一不虔誠至致。
每每此時,便想起一個故事。
說是很久以前,有兩個信佛的人,終身吃素,燒香拜佛,極其虔誠。終於有一天,離成正果還有一步之遙了。於是在佛誕前夕趕去西天麵聖,以求佛主點化成仙。途中路過一肉鋪,賣肉的也虔心向佛,終身樂善好施。然而,為生活計,隻得以賣肉為生。見到兩位西去之人,賣肉的問:“二位可是去西天麵聖?”答:“是。”“請幫我帶一樣東西去西天,可否?”得到二人首肯後,賣肉的便用刀取出自己的心,用荷葉包好交給二人。二人繼續趕路。眼見西天已近。一日,見路邊一人,支著一口大鍋,鍋中的油已沸騰。那人問:“二位可是去西天麵聖?”答:“是。”“去西天必經此鍋中走過。”二人駭然,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想起賣肉的那顆心,悄悄商量,何不以此試之。於是,把心輕輕放進油鍋。驟然,一朵蓮花從鍋中飄然而出,冉冉升空。二人大喜:果然得道也。於是,攜手跳入鍋中。呲啦一聲,擰在一起……。
據說,這就是油條的來曆。
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它告訴我們,能不能修成“正果”其實在乎心而非在乎行也。
所以說,“心好不吃齋,命好不學乖”。這句話更有道理。有的人買一張彩票就中了大獎,有的人買一隻股票就翻了幾番,有的人平平庸庸卻平步青雲,有的人尋尋常常也擁賢妻靠旺夫美滿一生。嘿,你還別嫉妒人家,那是命。不是誰靠努力,靠“學”就一定能得到的。
而“心好不吃齋”,就是說隻要潛心向善,修行其實也是可以不拘泥形式的,就像那個賣肉的人。反之,即使終身吃齋念佛,若沒有一顆善良的心,也難成正果,就像“油條”。
麵對紛繁的現實世界,世俗化的佛教修煉遵循既出世又入世的理念———一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禪語,通俗表達了其深刻的哲學思想,為世人提供無以至尊的行為準則———不論何時何地,不管意欲何為,“向善”之根本不能丟。也許,這是佛教對人類的最大造化。
毛主席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其實真正難的,是有一顆善良的心。
有了善良之心就能處處以善意度人,以柔和的目光去看世界,以寬容平靜的心態去化解身邊的矛盾、衝突、齟齬,去營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
這樣的人即使時不時的“酒肉穿腸過”,也必成正果,因為“佛”就在他的心中。
多一點這樣的人,社會能不和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