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在先秦那個時代,不像我們有電腦,有這麼發達的資訊,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麼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所讀的書,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驗係統。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裏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了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驗裏麵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係統。
那孔老夫子所說的三種壞朋友又是些什麼樣的人呢?
同時,他說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三者損矣。這是損者三友。這是三種什麼人呢?
所謂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壞朋友為什麼把便辟這種情緒暴躁作為第一位呢?因為盲目的激情有可能會出現永遠無法追回的後果。好朋友之間應該以理性為先,告訴他怎麼樣去過上一種沒有危險的生活。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反著,這個不是脾氣特別暴躁的朋友,是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現,過分優柔寡斷其實他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辭職了,你說有一個機會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問朋友,朋友說,啊呀,想想吧,你現在的地方也不錯呀,你要是萬一走了你什麼什麼就丟掉了。我們有很多朋友都會在這種關鍵的時候給你一種製約的力量,讓你覺得說我還是退一步吧,我還是慎重一點吧。我們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不要讓被過分優柔寡斷的朋友幹擾了你的思維,這種朋友太多,也是一種危害。
至於第三種,所謂友便妄,這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麵孔。
交對一個朋友,也許就是取得進步的梯子。交錯一個朋友,可能就會掉進一口可怕的陷阱。這就是“居必擇鄰,交必擇友”的道理所在。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損益之別。如果交往不慎,就會身不由己,陷入庸俗之交、勢利之交,不會有好的結果。有道是,“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這話雖然有些絕對,但基本道理是能夠給人啟迪的。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你在這一輩子裏麵所做的所有事情,內心是應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麼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他可能就覺得說這個人做我的朋友以後有可能是我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