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實際上隻是一種使能的技術,深刻撬動改變的是其背後的傳統行業,無論是傳媒、教育、票務、餐飲、貿易還是其他。隻看到既有的互聯網產品和技術,而不去嚐試分析理解其背後的產業,就隻能隨波逐流看看熱鬧,卻不能洞見未來的趨勢。
無論是從做好當前的工作,還是從為未來事業打基礎的角度,我都認為,應該走到網站和應用背後去,熟悉傳統行業的模式、變遷和機遇。那麼,國內有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到最鮮活的原生態商業案例,接觸到不同行業的資深專家和研究方法呢?
唯有和君可以。
2.共同的價值觀
入學和君商學院之前,我們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懷揣一絲理想主義的情結,不過已被現實打磨得幾乎要放棄了,或者即使沒有放棄,也羞於和身邊的朋友啟齒。然而突然之間有人告訴你: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如果沒有理想主義精神的光芒照耀,人生必將暗淡無光!再然後,你就看到身邊聚集著一群和你一樣的人,相互取暖,彼此勉勵。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那就仿佛是在黑暗無邊的冥河漂流了幾萬萬年之後,看到遠方岩洞中透出的微微光芒!
我們常說這個世界太浮躁了。在學校的時候,大家忙著找名企實習,混社團學工,鉚著勁兒往自己身上貼標簽;工作之後,互聯網這個圈子裏麵也不乏在各種自媒體上炒作自己,混充專家的所謂意見領袖;但時間久了,耳濡目染,連我們自己也不禁疑惑動搖。我自己雖然也常常說,拒絕光環,畢業後就該轉身忘記自己的名校身份。可是躬身自省,骨子裏難道就真的沒有一絲精英意識?
先生教導我們要沉住氣,踏實幹,蓄深養厚,和光同塵,把事業搞輝煌,把自己搞平淡。我想,正是出於對這種價值觀的認同,讓我們與和君結緣。
和君的同學們,很多在第一次見麵時,就能像多年不見的老友那樣彼此相擁,甚至於抱頭痛哭。因為我們終於找到一個地方,一群人能夠把憋在心裏很久的想法相互吐露,能夠分享彼此生命中不堪回首的辛酸,而不用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
為了安放彼此漂泊無依的靈魂,我們來到和君。
3.學習型組織
前一陣公司組織管理層進行MBTI 16型人格分析培訓,我的性格測試結果是ENTP(我所在公司絕大部分人都是ISTJ)。關於這種性格的描述為很簡單一句話“one exciting challenge after another”,我把它翻譯為:追求不斷超越自己既有能力的邊界(不是越軌)。
回顧起自己的人生經曆,這個描述還是挺準確的。過去的十幾年,不啻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我總是習慣把自己拋到不熟悉的環境中,然後完成讓自己驚訝的事情。
不管是在本科的時候參加趨勢百萬程序比賽,讀研的時候參加微軟“企業家之路”創業比賽,還是在工作後負責組建新部門,拓荒新市場,這些在一次次挑戰自己當時極限的事情,都很對我的胃口。
習慣於“幹中學”讓我對學習型組織情有獨鍾,我的成就感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麵:首先是看到組織本身的壯大和成長,其次是組織成員間由於共同奮鬥產生終生不渝的情誼,最後才是組織順利完成目標後的滿足感。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個人的經曆也是有局限的,甚至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很短暫的。但組織卻可以超越上述三種局限而存在。和君正是這樣一個我夢寐以求的學習型組織:還記得在和君B1第一次班會的時候,宋老師告訴我們擘翼班上同學都是經過精心挑選,來自各種行業和背景。的確,班上同學有做編導的,有做教育培訓的,也有做銷售的;有在軍隊的、外企的、運營商的、大型民企的,也有自主創業的。我們能夠從彼此的經曆中學習,並從同他人的交流中印證彼此生命的精彩。
這種感覺,既溫暖又熟悉。
三、我在和君商學院一年的學習打算和成長計劃
在和君商學院求學的一年,注定是我人生當中極其重要的一年,我是這樣規劃我這一年的成長的。
1.商學知識方麵
認真完成每一次和君大課的預習和複習,認真及時完成課後作業回帖,絕不敷衍了事。
盡可能多地參加二十四節氣講座和班級組織的學習沙龍,認真總結,積極參與討論。
閱讀100份招股說明書和15本以上的商科專業書籍,每本書完成詳細的書評,和班級同學做分享。
熟悉和學習50個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並購案例。
2.移動互聯知識方麵
梳理總結移動互聯網的知識體係,形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包括設備、操作係統、運營商、渠道、應用、瀏覽器、商業模式、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等各方麵的基礎知識。
長期訂閱包括36kr、199IT、虎嗅網在內的行業數據分析,產品快訊,公司分析在內的資訊網站,並努力從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後的商業意義和真實動機。
認真選擇國內外幾家處於不同階段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市企業,深度閱讀招股說明書,理解其組織架構變遷,跟進企業財報。
3.實踐方麵
參加擘翼班MITI興趣小組,係統深入研究醫療保健或其他傳統行業,和興趣小組成員一起,產出實際的商業計劃書或走得更遠。
在工作中實際應用產業研究和組織設計的方法,規劃所負責業務部門的發展。
希望在一年學習結束後,自己能夠達到這樣一個成長目標:
在商科知識體係上,能夠具備比較成體係的知識結構,對於基本的商科理論、思想流派都能夠做到比較熟悉;
在專業能力上,能夠對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條上的代表企業和市場格局有清晰的了解,並加深在移動互聯產品設計方麵的專業能力;
在個人發展上,開闊視野,獨立思考,能夠規劃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請各位老師、同學監督。
因為是你
[1](和君商學院第五屆學員,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遇羅克說:所謂的不朽,就是在後代的心中產生共鳴。
——致和君商學院
一、緣起
一個人獨處時,我偶爾會穿行至暮年,懷一顆靜謐祥和的心閱讀現在和過往的種種。在這流水般的日子裏,2009年的初春注定是值得銘記的,那一年我第一次知道和君商學院。於是,隨著哥們兒對商學院展開了長達兩個月的追求,我知道了“人生如蓮”,知道了“三度修煉”,也看到了《心有理想,春暖花開》;我也驚奇地發現這家商學院入學考試居然看的是電視劇《士兵突擊》 。以此為節點,仿佛瞬間身邊的人都與和君建立了聯係,實習時的朋友是二屆的,一哥們兒的女朋友是三屆的,校內上特佩服的一個師兄也是三屆的……
之後,我把自己的窩往北挪了兩公裏並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這兩年裏我跟和君保持著這樣不遠不近的距離,沒有再靠近但也一直關注著朋友們在商學院的生活。兩年多的學術生活過得波瀾不驚,我一次次地試圖找到自己,可是一次次的碰壁後留給我的仍然是彷徨和迷茫。在我苦苦追尋之際,和君再次眷顧了我,從各個渠道我都得到了和君商學院五屆招生的消息。認真閱讀了招生簡章後,我遞上了自己的申請表,一切即將從這裏開始。
緣分既定,考驗伊始,緊張刺激又受益匪淺的“四筆三麵”撲麵而來。收到一筆試題,緊張的戰鬥正式打響,一萬多字的答題做完,仿佛接受了精神洗禮一般,從《亮劍》的刀槍炮火中走來,跟許三多一起突擊人生的重圍,曆經人生的“三度修煉”。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迎來了一麵,卻沒想到是這樣簡單卻濃重的方式。用先生的話說,這一次是我們麵和君,麵的是他們的誠意和決心。隨後,二筆二麵三筆接踵而至。三筆對我是真正的考驗,我想我要是過不了肯定是倒在三筆這一關。對於一個從沒接觸過經管專業知識的理科生來說,三筆的閉卷考試讓我壓力極大,恰逢當時在準備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時間極其緊張。迅速買書,我囫圇吞棗般地把薩繆爾森和羅賓斯大神的書過了一遍,大義凜然地上了三筆的考場。從科學院教學樓出來時,我以為真的緣盡於此,卻沒想到三天後竟收到了終麵的通知。麵試前從朋友那兒大致知曉終麵的形式,一言笑過。然而,直至直麵先生誠懇堅毅的眼神時,我才明白“能堅持”這三個字的分量。同行者之間,真心易真意之間,毋須多言,一言九鼎。
於是,我可以被稱呼為和君人。
我是誰,你們是誰,和君是誰?
在二麵的會議室裏,先生給我們每人一分鍾談談自己,講講緣何選擇和君,說說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都說大學時期是對一個人的思想塑造最大的時候,我亦如此。我從人大走出來,如今也是留下了深深的人大人烙印。人大教育我,誌存高遠爭當國民表率,腳踏實地敢為社會棟梁,我也一直將此存於心,將它作為我為人處世的標尺;人大有一份學生報刊叫《青年人大》,它的題刊詞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在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就靈魂震顫,沒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就是我的人生目標,這就是我的理想!
然而,我也深知自己的怯懦,陰差陽錯地跟物理學打了七年的交道,一度我以為也許我真的能成為一個科學工作者。事實表明,我對科學的興趣與對其他知識性事物的興趣並無二致。拿物理說,我對物理學史和科學哲學的興趣比物理研究本身更甚。時間越久,我越發現長久被壓製的對人文社科的濃厚欲望未消反漲,這些領域的知識讓我覺得遊蕩在這個社會上並不虛空,它們極大地滿足我個人的知識框架構想:能夠宏觀地審視一個領域,知曉曾經發生了什麼,洞察現在正在發生什麼,預測並且驗證未來會如何發生;並且這一切能使我感知到它的存在,我想這大概就是廣義上經世濟民的學問吧。
我曾經寫過一段自己追尋快樂源泉的文字,摘錄如下:
偶然思忖,對於我來說,快樂有三個來源。
其一,肉體或感官上的愉悅,此所謂食色性也。此為初。
其二,同朋友親人交流所獲取的情感愉悅,此孔子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為中。
其三,個人獨自思考生命、社會和宇宙的終極,或通達某一問題上的精神亢奮,此老子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抑或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與坦然。此為極。
而兄弟姐妹們,你們是我在和君最大的驚喜。米奇·阿爾博姆在《相約星期二》中說:“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於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庸庸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於愛,獻身於你周圍的群體,去創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所以,我遇見了你們。你們學識淵博,與我亦友亦師;你們聰穎謙遜,永遠保持一個求知的心;你們朝氣蓬勃,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你們激情澎湃,誓言打造更美好的社會和未來;你們真誠奉獻,所有人從此就是兄弟姐妹。如果說有一種神奇將我們的這些光斑放大,那必定是和君這片熱土。
和君是誰?和君以水的精神,造就事業:接納八方來源,終成其大。不拒絕加盟的沙石和物障,反而是夾裹前行,壯大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任何時候遇到阻擋,總是慢慢蓄積力量,最後加以衝破;無論何時何地,總是改變自己的形態不斷尋找出路;曆經千難萬險,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本質和前行的動力。和君提倡“人生如蓮”,告誡我們人生曆經三度修煉,以態度、氣度、厚度為養分,助人生之花綻放得燦爛奪目。和君鼓勵、培育我們懷抱自己的理想,以“商學”為最大的事業,砥礪和君人拒絕喧囂,拒絕浮躁,拒絕擺秀,拒絕浮名,拒絕速成,沉住氣,慢慢地蓄深養厚,最終把事業搞輝煌,把自己搞平淡!
所以我來了,我希冀和君的博大可以引領我的成長,還有你們,讓我結識相伴一生的兄弟姐妹。
二、修煉
一晃,和君的課程已經上了三期,頓覺整個的計劃不免滯後。未來的一年中,我期待在如下幾方麵多做些事情。
1.閱讀
由於自身在經管方麵學識背景的缺失,對這一領域的認識相當茫然。因此,這一年,一方麵我計劃惡補科班的經管教材上的知識,另一方麵我計劃多讀一些有助於增加自己對於產業認識和管理認識的輔助性的書籍和案例。此外,我本身是個酷愛閱讀的人,多集中於人文曆史社科方麵,礙於時間,可能略微少讀,不過也不放掉。
2.交流
和君的同學裏臥虎藏龍,個個身手不凡。這一屆也同時開展了諸多學習小組,目前我報名參加班上的行業策略小組,我計劃通過類似的方式,多與朋友們溝通交流,盡享思想盛宴。此外,我有幸得到企業家導師的指導,因此這一年裏,我會多向企業家老師學習,交換彼此的看法,見識真實中的商業典範,並從實踐中去感悟和反思自己學過的知識。
3.思考與寫作
讀過這麼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傷害,思考是對傷害的彌合,表達則是彌合後的綻放。”鑒於此,除了一味地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反饋,無論是書麵上的還是實踐中的,通過思考反芻將其納入自己的認識體係,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以有效的方式表達出來,一方麵可以與他人很好地交流,一方麵這也是對自身的檢查和反饋。在商學院期間及以後,重拾筆杆子,記錄自己的所看所讀所聞所思所想所感。
4.鍛煉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僅對於持久戰如此,好的身體也是每天精力充沛的保證。我目前的鍛煉計劃是:每周跑步至少三次,每次跑六圈,時間為半小時;7月份到9月份每周遊泳一次,天涼些後每周打籃球一次。
以上,盼同仁們多交流和監督!
三、燃燒
說到能為同學和班級做什麼事情,我不免覺得非常的慚愧,這些日子以來自己為大家做的事情微乎其微。我想,生命的真諦正是在於燃燒自己給予那些我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以光和熱,將自己的熱情和溫暖傳遞到周圍。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彼此更能坦誠信任,聚集靠攏在一起。我想我能在以下方麵一盡綿薄之力。
其一,積極地參加班級活動的策劃、籌備、運行等,導演監製做不了,賣苦力打醬油絕對沒有問題。
其二,如果有什麼跟我學科背景相關的問題,需要我一起討論交流的,一定責無旁貸。
其三,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還不錯的傾聽者,如果兄弟姐妹們有什麼需要傾訴的,倘若願意的話歡迎騷擾。
其四,想起一件小事,我平常基本上都在電腦跟前,所以如果兄弟姐妹們在外需要查詢什麼信息又不方便上網的話,我一定做大家穩定可靠的信息樞紐。這段寫下來自己都覺得有點無語了……
說起來,都是些小事情。我想最重要的是一顆願意燃燒的心,如果兄弟姐妹們需要我,我希望我能及時出現!
是為入學小記。我相信先生所為正是盡心影響他認為將來會有影響力的人,而我們懷著共同的追求凝聚到一起,我期望這種共鳴能被我們延續下去。於己而言,一年半載之後,當我回頭再看這篇小記,我希望能不負自己,更不負你們。
緣之一物,起於和君,終於無期
[1](和君商學院第五屆學員,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
緣分,是心有靈犀的一種感覺,是一見如故的一種傾向。
——佚名
如果要盡數我與和君不得不說的故事,那就一定要從“緣”字說起。緣分這個東西,當它並未降臨的時候,我們妄圖求索,卻也求之不得,索而無果。而當我們四目相對,用心微笑,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我們都知道——緣分已經來了,緣分不會走了。
一、識緣
第一次聽聞“和君”,出自家人之口。舅舅在和君工作,年逾四十,卻比許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更有活力,也更有激情。每天見到這樣一個人——比自己大二十歲,起得比自己早,睡得比自己晚,工作時似乎身上都會散發光芒。感到不解的同時,我的心底更多了一份惶恐。如果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與我年齡相仿,每天如此的工作和生活,在未來的社會中,在未來的競爭麵前,哪裏還會有我的立身之處呢?
“每天叫自己起床的不應該是鬧鍾,而是理想。”舅舅似乎隨口引用的一句話,如果真的體會了,足夠震撼心靈。在這個連年輕人都羞於談論“理想”的年代,這個詞出自一個年逾四十的長輩之口,還有什麼比這更動人心魄的呢。
和君——理想主義的代名詞。雖然那時我依然對和君知之甚少,但和君“理想主義”的印象,卻紮根心靈。當時不覺怎樣,今天想起來,那時的一抹星火,如今已在我的心裏,燎原!
二、拾緣
偶然的相識,並不代表同行的必然。和君泉順流而下的蓮花,若想俯身拾起,其中所經曆的,真的難說輕易。
有迷茫,有遲疑,有知道十比一錄取後的自卑和絕望;有堅持,有倔強,也有在一個個不成眠的夜裏灑向書本的台燈微光。
我不是超人,沒有過人的頭腦,也沒有絲毫背景知識。在報考和君之前,我經曆了三次的考研失敗,經曆了感情世界的轟然崩塌,更經曆著看不見未來、不知道何去何從的痛苦掙紮。也就在此時,和君商學院、《三度修煉》和《心有理想,春暖花開》一步步走進了我的生活。那抹理想主義的星火,也似終於找到了助燃的幹柴,經曆了風吹雨打,可以漸漸變暖變熱,直到足夠慰藉心靈。
一位師兄說,人的一生中,改變命運的機會並不多,但結識和君一定算一個。當人生跌到穀底,我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抓住這次機會。在報考和準備的過程中,不斷會有身邊的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和君商學院,那不是正式的教育機構,也沒有文憑證明什麼。但對我來說,考入和君,既是改變自我的一次契機,也是尋找自我的一段旅程。
“改變自我”,在和君一句句滌蕩靈魂的話語中,我躬身踐行。
“不可一日不讀書”,讓我從經管零基礎到筆試第16名;“不可一周不鍛煉”,讓早已不鍛煉的我,現在可以每天跑10圈,可以一天做幾百個仰臥起坐,可以連續騎車13小時;“激情隻能點燃夢想,習慣才能成就理想”,讓我重拾激情的同時,改掉了許多阻礙我前進的惡習;“同行的人比要去的地方更重要”,更是讓我格外珍惜與五屆兄弟姐妹的相逢,現在看來,好多早已如老友一般,推心置腹。
“尋找自我”,什麼樣的我才能讓自己滿意?舉目遠望時,依然是無限可能。但回頭看去,我會堅定地說,比起從前,我更愛現在的自己。
當學習中沒有渴望隻有慣性,當考試成為生活中唯一的重點,當安於現狀成為理所當然,當每天需要自己騙自己說這樣其實也挺好,我的生活黯淡腐朽。
終於,這樣的生活無以為繼,靈魂深處的聲音與腐敗的現實生活也終於無法調和。自我催眠的謊言塵埃般散去,剩下了破而未立的我,站在原地,無所適從。
和君的出現,最是當時:讓我在這個重拾理想的地方,遇見最愛的自己;讓我去拚搏、去感受、去交流、去磨礪;讓我洗去頹廢,蕩盡浮誇;讓我腳踏實地,野蠻生長!
俯身拾緣,難言輕易;改變、追尋,終換回一次擦肩、攜手前行!
三、實緣
贏得一次機會,當用心經營這次相逢。實緣,用奮鬥讓一年的時光不虛度,用付出為兄弟姐妹們的生活添一抹光彩。
四屆的一位師姐說,在商學院的這一年,和君是值得成為你價值排序中第一位的。聽後深以為然。正式進入商學院,已過了兩個月,對這句話的認同感,又更添幾分。
價值排序,指導著生活方式,決定著生活重心。為兄弟姐妹們付出,紮實這相逢;為自己的未來拚搏,踏實這緣分。
兄弟姐妹們,我渴望成為你們的開心果。親和力是我的特長,我會在與大家相處的時間裏,讓大家有個好心情,可以開心地工作和生活。
我渴望成為你們強健自身體魄的同行人和組織者。我成立了一個騎行群,會在時間和天氣合適的時候組織大家去騎行,磨煉我們的意誌,強健我們的身體。
我渴望成為你們的知己和可以傾訴的人。當你為了什麼而痛苦迷茫,請說給我聽。其中可能有我已經經曆過的,我會與你分享成長,為你的前行提供建議。其中更會有我並沒有經曆過的,我願和你共同麵對困難,一起尋找方向。陪你喝兩杯,陪你流眼淚,我們是朋友,我們是親人!
對我自己來說,這一年要做的事同樣很多。
1.修身
“泰山喬嶽以立身,明鏡止水以居心。青天白日以應事,光風霽月以待人。”我將用這四句話與“三度修煉”一起,鞭策自我。在這一年中,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境界。
2.求學
完成書單上三十本書的深度閱讀,無論身處何地一定回北京參加每一次大課,積極參加市值管理小組的培訓和講座,此三項是硬性指標,一定完成。另外,隻要時間不衝突,我也會積極參加其餘所有的和君講座,領略外麵世界的景色。
3.健體
如今,鍛煉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跑步、騎車、仰臥起坐、上肢器械,每天都有運動陪著我。我會繼續保持這樣的習慣,用一副好身體,迎接即將到來的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
4.礪魂
人的強悍,是靈魂的強悍。一個團隊的強悍,說到底,同樣是一個個強悍靈魂的集合。“立身不求無患,處世不求無難。”在和君的一年裏,乃至今後的歲月中,我都會直麵一切磨難,將其當作砥礪自己靈魂的機遇。褪去學生色,練就一身英豪氣,用磨難和曆練鑄就一個強悍靈魂!
和君同行,共赴前程!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渴望為你們付出,我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我們秉持著“我相信”的信念,遵循著“三度修煉”的指引,懷揣著自己堅守的理想和踏實前行的實幹作風,共同用心走過這人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年!
緣之一物,起於和君。識緣,拾緣,實緣。我與和君,與五屆兄弟姐妹的故事,剛剛開始。
緣之一物,終於無期。莫忘,莫忘,莫忘。我與和君,與五屆兄弟姐妹的情誼,一生銘記!
和君,圓了我真正的大學夢
[1](和君商學院第五屆學員,廈門大學碩士畢業,埃森哲谘詢工作)
一、初識和君
在看完馬文·鮑爾締造的《麥肯錫傳奇》後,突發奇想要進入谘詢行業,因它能帶來光鮮亮麗的名頭:不同的行業經曆,與企業高層的溝通交流,快速成長等。也很幸運,畢業後順利地進入一家知名的谘詢公司。但當真正開始谘詢之路時,我開始猶豫了,在光鮮的表麵之下谘詢工作是如此辛苦,即便如此你的成果還是經常被客戶挑戰,認為毫無價值。這一切和我所期待的大相徑庭,沒有那種驚心動魄、激動人心的場麵,每天更多的是麵對電腦單調地碼字和畫PPT。此外谘詢工作要求你不僅精於一個領域,更要通曉各行各業,所以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的積累也遇到了瓶頸,很多東西急需惡補。一個初入社會,渴望成長的年輕人,苦於沒有係統的學習架構和氛圍,病急亂投醫。嚐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效果。那時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換工作,但是換去哪裏,又不知道,迷茫、困惑、衝動、無奈、掙紮、焦躁,最終成了懶惰,沒有鬥誌……
就在這時,從朋友口中知曉了和君商學院,當時口頭說試試看,但心裏並未重視。20多年的求學經曆讓我對讀書,對學校,或者說對應試教育有一種無形的抵觸——除了一味的知識灌輸,並不能培養真正的人才。所謂的MBA、商學培訓也大都是“賺錢、拓展人脈”的工具。持著“小人之心”我讀了和君五屆的“培訓計劃招生簡章”。萬萬沒有想到,短短幾頁的招生簡章給我極大的震撼。還清楚記得那晚自己邊讀邊興奮的情景,特別是看完附錄的閱讀指引讀書清單,心中大呼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正是我日思夜想的學習結構,甚至比我能想到的更加全麵,更加係統。曾自己夢寐以求的讀書夢,今日終得以找到誌同道合之人。而且“管理谘詢+投資銀行”的理念也正好解決了我對谘詢的困惑——隻有想法,沒有實踐。但當我看到培訓免費時,心裏起了疑惑,在這個物欲橫流、金錢為道的社會,目的何在?(又一次小人之心)還有讓我有疑惑的地方是考試複習範圍除了經管類和先生的書外,還包括兩部電視劇。前者可以理解,後者就感覺有點“山寨”,琢磨不透。就這樣懷揣著疑惑,我開始了和君商學申請之路。
二、申請和君
平日工作很累,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每天下班後隻想回家在床上躺著。和君的申請又異常的“麻煩”,“四筆三麵”,讓我想起當年找工作的辛苦。實話說,中途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和君每一次的筆試麵試,都讓我獲益匪淺。其實應該這樣說,和君商學院的申請過程不是在考試,而是在一步步地培養塑造我們,同時傳授和君的理念、思想及雅度。坦白說最開始我是應付的姿態,但在筆試和麵試的過程中,和君一次次的教導,一次次的指引,一次次的觸動,一次次的震撼……讓我肅然起敬。
一筆側重習慣培養,思想提升,精神塑造。拿到一筆試題的刹那,有點詫異,很簡單。帶著一筆的問題觀看《士兵突擊》和《亮劍》兩部很早就看過的電視劇時,竟然感動得莫名落淚。看到《亮劍》中趙李對彼此的兄弟之情、對敵人的同仇敵愾,看到《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對鋼七連的認同感……許多場景都觸動心弦。一筆引導我讀懂了真正的亮劍精神,真正的兄弟情誼和真正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也讓我開始明白和君為什麼把它們放在筆試中,放在其公司文化中。在預備先生《三度修煉》的題目時,“人生如蓮”的描述也點醒了迷茫焦躁的我,請允許我再次背出先生這段讓我醍醐灌頂的描述:“人生就如睡蓮,成功是浮在水麵上的那朵看得見的花,這朵花能否開放得美麗燦爛,取決於水麵下看不見的根係和養分。我們太在乎成功,往往全部心思都專注於水麵上看得見的花朵,卻疏於關心決定這個花朵盛開還是枯萎的水麵下那些看不見的根和本!”再加上如何定義成功的短文,讓我對成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看似“簡單”的一筆試題,用了整整一天才完成。與其說是筆試,不如說和君在教導我們成功的習慣,教導我們成功的思想,教導我們成功的精神。
一麵讓我認識和君,了解和君,欣賞和君。一麵的形式同樣讓我詫異,學生麵試和君,在了解和君的理念、文化、結構之後,決定是否繼續進一步的應聘。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記得一筆最後一題“和君商學願景”,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這明顯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明顯是理想主義情懷。姑且隻是一個夢想,不可能實現。但看完和君介紹視頻,裏麵提到和君在經過不斷努力尋找之後,終於找到了一片淨土,準備作為未來的和君商學院。刹那間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和君不是理想主義,不是虛無縹緲的想象。在偉大夢想背後同樣有著偉大的執行力,我對和君欽佩不已!
二筆側重基礎知識、理論模型、分析體係。二筆試題比較多、雜,好在開卷。同樣和君不隻在考試,而是在告訴我們做谘詢、投行工作時所用到最基本的知識點和工具,是在幫我們複習。後續的二麵有點小插曲,但慶幸最終還是順利進入三筆、三麵。“我相信眼睛對視的刹那,我相信你的一次口頭承諾……”那一刻神聖肅穆油然而生,仿佛回到古時拜師學藝的佳話,最後很慶幸能入選和君五屆。
當我回頭反思,最初覺得和君的選拔過程煩瑣,現在卻是欽佩出題者的良苦用心。一筆教給我們思想、理念、精神;二筆教導我們基礎、理論、模型;三筆閉卷對前麵的知識點進行測試,加深鞏固,為後續的課程打好堅實的基礎,特別是非經管專業的同學。和君並未因為商學培訓免費而缺斤少兩,相反無論是軟硬件,都為我們準備了最好、最合適的資源。用心良苦,可見一斑!我對和君的認識,由疑惑轉向了真實,由真實轉向了敬佩,再由敬佩轉向仰慕,最終轉向認同、內化,我願意在這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真實地經曆在和君的每一刻。
三、經曆和君
隻有真正經曆過和君,才能找到最真實的求學態度,才能體會出融會貫通的商業邏輯和商業精神。每月一次古典內修式文化大課,數百個商業原生態案例,高質量的講座、討論、沙龍和班級活動,常態化的論壇交流和分享,知識和思想的碰撞,濃濃的師生情、同誌情……在和君經曆了很多個震撼的場景。
第一個震撼是和君論壇上每日成千上百個帖子和回複,班級活動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同誌們個個都充滿著激情,想要分享、想要付出、想要參與。開始我覺得活動浪費時間,總以工作忙為由推脫。在看到班委、同學無私忘我地付出時,我真的被感動了。當文藝委員邀請我參加開學典禮節目時,本來最怕跳舞的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不是因為要裝作給班級做點什麼,裝作熱心,而是真心覺得自己應該為這個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工作兩年了,深知在工作中調動同事參與公益活動的不易。和君做到了,商學五屆的同學們做到了,我真心佩服、真心融入、真心享受。戰場拚殺的鬥士是魏巍眼中最可愛的人,和君的兄弟姐妹是我眼中最可愛的人。
第二個震撼是先生的講座,真如往屆師兄學姐所言,氣勢恢宏,大氣磅礴,對中國商業原生態的深刻剖析,講故事式的案例解讀,儒雅風度,著實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上課完後,聽說會安排再次播放視頻,我實在忍不住又跑來重新溫習一遍,依舊獲益匪淺。但要想完全消化,還需進一步沉潛內修。
第三個震撼是平常周末二十四節氣及各班組織的講座。以前對和君了解不多,隻聽說過先生的名聲,在聽完每周末舉辦的講座後,才發現和君原來是人才濟濟。而且各位老師也都精力充沛,盡心竭力,傾力傳授,每次講座都是一次思想和心靈的洗禮。和君老師們,理想不失現實、大氣不失細致、激情不失穩重、溫文爾雅而又底蘊深厚。每位老師都很獨特,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