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33(2 / 3)

有的說:“麵對和君商學院一年教學回顧和總結,無數的感動、溫暖、省思和觸動,勾畫出了這一年我們的學習曆程。當聽到先生說‘也許這次課將是我和你們中很多人一生中最後一次見麵’時,我的心為之一顫。一年多的課程,我已經習慣了聽和君老師講授案例知識、傳授思想認識、激發道德情操。不敢相信這一切即將結束,難舍之情油然而生。不管能否與和君繼續牽手同行,和君的教誨,我將永遠牢記於心,實踐於行。”

一位商學院同學當晚在論壇上發帖說:“一年的戀愛結束了,我很感傷……我以為我不會哭,坐在回學校的出租車上,忍不住給班上同學通電話,禁不住淚流滿麵……我深愛著這裏的老師和同學們,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將永遠地銘刻在我的記憶中!班委會提議大家寫下感動故事,我沒有寫。不是不想寫,而是太多太多的人和事讓我感動,讓我心靈震撼,寫誰呢?寫什麼?寫得完嗎?在和君,我找到了心靈的交融;而在學校,我的心靈孤寂,很少有人會來關心和過問。最後一講結束了,大家分手在即,我想說:‘我愛你們!’同學們,讓我們聽首歌吧:《朋友別哭》。”

有沒有一扇窗

能讓你不絕望

看一看花花世界

原來像夢一場

有人哭

有人笑

有人輸

有人老

到結局還不是一樣

有沒有一種愛

能讓你不受傷

這些年堆積多少

對你的知心話

什麼酒醒不了

什麼痛忘不掉

向前走

就不可能回頭望

朋友別哭

我依然是你心靈的歸宿

朋友別哭

要相信自己的路

紅塵中

有太多茫然癡心的追逐

你的苦

我也有感觸

朋友別哭

我一直在你心靈最深處

朋友別哭

我陪你就不孤獨

人海中

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

這份情

請你不要不在乎

此帖一出,同學們的離愁別緒一下子泛濫四溢。有的說:“昨晚下課後就聽你說‘一年的戀愛結束了,我很傷感’,大家登時沉默了,當時我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是啊,今晚之後,一段烙在生命中的日子,一種溶進血液的精神,開始遠去。《朋友別哭》,一首聽了無數次的老歌,如今我聽哭了,止不住涕淚滂沱……”有的說:“昨晚下課後我看到你流淚轉身離去的背影,心裏突然揪了起來。你是一直憨憨地稱自己是大笨笨的男生,今夜卻如此的琴心易脆!最後一課結束了,但並不代表著分離,我們這群人的戀愛還可以繼續。兄弟,別難過,一輩子的朋友,不是隨便說說的。一諾即一生!同意的同學請舉手。”有的說:“直到現在,我仍不相信結束了!同學們,如果說是一年的‘戀愛’結束了,那就讓我們‘結婚’吧!畢業那天,大家一起唱這《朋友別哭》的歌,讓我們痛痛快快哭一場。”

情景十四:化不開的濃情裏,萬般不想離去

其一

不久前的經學課,老師說:“孔子作《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解釋說‘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朱子《四書章句集注》也說‘仲尼作《春秋》以討亂賊,則治世之法,垂於萬世,是亦一治也’。”

我理想中的一所真正好的商學院,大一點說開去,在某種程度上它應該有孔子作《春秋》的意義。暢想一下,世界各路企業爭相擠進這所商學院,隻為了一睹院裏開壇說法的風采,遑論一旦有資格進入商學院修習後的狂喜;500強企業都會以商學院的教學體係為自己招賢納士的評價準則,誰爭得了這所學院的人才誰就贏得了商業征戰的地盤……這一路演繹下去,一百年、兩百年,直到更久遠,這樣的一所商學院會不會也像《春秋》一樣可以垂範萬世……冥冥之中似乎告訴我,這不會僅是幻想。

目前的和君商學院,顯然離這樣一所理想中的商學院差距甚遠。然而,它確實讓我看到了某種曙光。

我甚至本能地認為,和君商學院注定會成為幹將鑄劍一般的神話,並且“自此以後,無人稱勇士”。我一直神往如此這般古老的中華血脈,像這段神話一樣的曆史鑄就的輝煌,後人注定難以企及,隻會留下或英雄、或詩意的詠歎,留下數不盡恨不相逢當年的流連。和君也像是在鑄就這麼一段輝煌,讓後世諸人每每讀到,都禁不住釋卷神往,追隨這股詩酒劍茶走天涯的餘香。

因你而濃墨重彩的2008,難道也會成為我生命中不可企及的輝煌?如果真是這樣,竟是何其的幸運與悲傷。

在和君商學院裏,先生是清臒的,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曆能造就這樣一種睿智,但我分明看到了我的前方。立於千仞,氣韻若蘭,揮指風雲,神逸九天,這是一種人生的高境界。我時常在想,或許出世悟道是簡單的,入世做事才會找到真正的大智慧;某些時候,我會埋怨國學思想奪走了我在某些程度上的血氣方剛。生活是真實的,我追求奔流的事業,借以橫行天下,我也希望生活的情趣如詩如畫。我有些懷疑,佛經說的是不是想當然了,隻有不空才能懂空、隻有俗了才能不俗啊;如同衣食無憂了,才能擺一杯清茶,看風吹鳥鳴,享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愜意。

其二

和君商學院裏,我慶幸自己加入了六班。對於六班,會有太多太多的話,我時常閉上眼睛感覺他們的存在:張振婆婆媽媽地為我們忙上忙下;唐堯屁癲屁癲地供我們使喚;李楠一個勁兒地標榜自己是純爺們兒,盡管他的心比女人還細;趙洋總是笑眯眯地出現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各種場合,帶給我們意料之中的各種歡樂;笑容是甜甜的、柔柔的、暖暖的;張瑾則氣質脫俗,一如月下睡蓮,讓我們不由得鄙視柳梢黃昏的膚淺;王力的古怪與不合邏輯總是讓我們大跌眼鏡;還有楊鵬、高皓、柳娜……還有嫂子。

我時常幻想著共同寫一本六班的《世說新語》,第一則寫“高皓言為士則,行為世範”“楊鵬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誌”;《任誕》篇就寫“康生嗜酒如狂,然逢酒必睡,昏昏然直至三竿”……

六班是重義氣的。璐娉跟我說,她很難想象,如果10年、20年後有一天打電話給柳娜、給趙洋,結果最後竟是形同陌路,她會是怎樣的抓狂與氣急敗壞。我則用我慣常的冷靜與孤獨本能地拒絕這種災難性的假設,我不知道如果真的如此演繹下去,我以後的靈魂會是何等的荒蕪與落寞。

是啊,我們是有夢的一幫人。我是何等欣喜地讚同趙洋在六班博客上的設想:以後不管誰生了孩子,都集體認幹爹幹娘,吃百家飯。我現在就在想著朱達、龐博的孩子在我身上亂爬。我狂熱地預想著六班的後代們叫遍大江南北的三十多個幹爹幹媽,預想將來的他們會是怎樣的出息,會是怎樣的叱吒江湖。

在去野三坡的路上,璐娉也在設想我們集體做一隻類似“無憂生活”的基金,就讓高皓與澤林操盤,先保證六班兄弟們的衣食無憂,然後在西湖旁、孤山上,買下一座大的莊園,定期去逍遙……

六班啊,這場細膩的雨,本身就注定了要鑄就一個夢幻般的傳奇。

其三

對於我自己,或許以前真的讀了太多究及人生的書,把自己弄得雅不雅、俗不俗。我逐漸習慣了在夜深人靜的月光下低頭幽想,伴著我的是淡淡的、朦朧的、排遣不去的憂寂與孤單,盡管我有六班那麼多的知心兄弟。趙洋說,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孤獨的;璐娉在操場上感悟般地告訴我她終於學會了擁抱,雖然我隻是像個孩子一樣地聽她講這些溫暖的回憶。我羨慕璐娉的單純,並嫉妒趙洋的熱情奔放;我厭惡自己“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習慣性冷漠。

寫到這裏,我開始思念昨天的清華園,和君的男人女人們旁若無人並肆無忌憚地互相擁抱;對此覬覦已久的曉勤總算趁機左右開懷,占盡了桃花,蓄意漠視男人們一致投來的憤恨眼光……我細數一幕一幕,愜意地享受當時的羞澀,早就忘了王力打來電話罵我們抱他女朋友,還柔媚地揚言要弄死我們這幫無恥之徒。

其四

前幾天,我帶著些許的虔誠讀了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並借以做關於人生的思考。我逐漸發現,從前的自己果然是如此的渾渾噩噩:按部就班地上課、讀書,上很多課、讀很多書,按部就班地保研;我終究沒有想過我究竟是在為了什麼讀書。我茫茫然享受日子的輕快而豐富,它也回報我如此的漫無目的、危機四伏。

人果然是很難認識自己的。自己的人生將何去何從是一個類哲學命題,也是一個一直在被我忽視的命題。

但人生終有意想不到的禮物。我意想不到地走進和君,然後懵懵懂懂地聽課,對“市盈率”、“道指”之類完全陌生的名詞瘋狂地搜索;我很幸運地接觸商業命題,很幸運地擁抱各個專業的兄弟,很幸運地體驗種種不一樣的人生,然後很欣喜地感覺到自己的轉變與成長。

我曾被逼無奈地對自己的未來進行烏托邦式的漫天規劃,盡管對職業、對未來沒有任何感覺。我人雲亦雲而又想當然地描述自己臆想中的產業格局、文化產業,像小時候被迫彈奏《高山流水》一般茫然不知所措……

然後,很欣喜地,就在這一場場的迷惑與苦惱之後,我開始學會欣賞王功權、俞敏洪、唐萬新、沈南鵬這樣的實戰中人。我就有了一個做投行的夢,我實在說不清楚它起於何處,可能起於跟彬毓的閑聊中,可能起於易陽春老師那場關於VC·PE的講座,也可能起於先生的最後一堂課。盡管熊飛跟我說隻有“曲線救國”才有可能實現,盡管在實現這個夢之前我可能會做各種各樣的工作,但是,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為之奮鬥並為我指明方向的夢。而這樣的夢,很重要。

其五

其實,孫孝立老師曾經勸過我不要再讀書,盡快出去做事;何夢傑老師在野三坡那個溫潤如詩的晚上也很鄭重地給我同樣的建議。我很清楚地記得先生在交談時說過,讀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讀書有時候是毒藥,並勸我要接地、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甚至到菜市場賣菜的大叔家做客……

我不想再重複和君人已經說得爛熟的水的精神,我隻是深深地感覺到山山水水的純樸;山河無相、滴水乾坤,最樸實的往往蘊含最大的智慧。

昨晚順路去清華旁邊打印材料,有點多,我就在那家打印店裏從7點一直弄到10點半。小店有些冷清,隻是陸陸續續地有些客人。在這三個半小時裏,我聽女主人操著我聽不懂的湖南方言打電話,聽他們家孩子稚嫩洪亮並有些讓人煩躁的哭聲;我看著這個清瘦柔弱的女人在複印機綠瑩瑩的激光下一頁一頁地複印她看不懂的英文書籍,看著她不顧我的存在就泰然自若地敞開胸脯哺乳孩子。我和她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談,一直到她丈夫回來;然後男主人開始忙碌地在破舊髒亂的小屋裏嫻熟地修理機器,女主人很快熱好了粗糙的飯菜;我不知所措地推辭他們盛意地邀我入座,看著他們掛著滿足、端著奇形怪狀的碗筷享用他們眼中的美食……我隻能又一次如此深切地感覺到質樸,並且沒來由地蔑視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繼而憤怒於顧客們冷漠地討價還價……我不知道他們家的孩子未來在哪裏,畢竟,我隻剩下卑微的同情。

其六

我是有點懶,總是借口自己很忙而疏於階段性的回顧總結,日子忙忙碌碌地平淡過去,了無痕跡。所以,我時常擔心自己的暮年會很孤獨,因為遺忘太多過去的記憶。

我不習慣用電腦看東西,好的文章要打印出來才能認真去看,隔段時間就能纂成厚厚一大本。和君那一大本用了粉色的書皮,在封麵親手畫上牌記,做得號稱很詩意。

以此為借口,所以每次的課後作業都做得不是很完整,盡管從來沒缺過課。

記得當初,我謀劃了好久才混入紀律檢查小組,璐娉、唐堯、夢新、文芮、瑩瑩……幸福又個性十足。我們很享受地在每次上課的時候站在門口,看著黑壓壓的眾人從我們麵前穿過,或歡喜、或平靜、或茫然;我們站在桌後擺出各種表情迎接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們,急匆匆打招呼。就這樣,很輕易地得到滿足。

其七

六班是極幸運的,有了鬆琳與楊旭兩個帶頭大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成為我們的前行目標與精神導師。更幸運的,我們從四位老師身上得到太多。

孫孝立老師不僅是挺拔的,似如突兀的藤雕奔湧著鋼鐵般的硬氣,勝出《闖關東》裏的朱傳武。傳說中的孫老師是極重視兄弟的,定然。

劉誌強老師像是一尊笑佛,讓人感到親切;又汩汩散溢一團混沌,使得靜躁皆化入圓融。

林誌革老師雖然也是科班出身,但總覺得有一股江湖氣。

易陽春老師,單是名字就足夠讓人銷魂了,又在言談中灌入彬彬碧潤,讓唯美飄逸的理想融進紮實的專業功底,似水流年,悠長婉轉。

其八

臨近畢業了,李楠說,想起畢業就有想死的衝動;康生說,畢業那天咱兄弟一塊喝“死”吧。而我,隻能是惋惜這個急促的春天,不自覺地欄杆長倚,萬般不想離去。

情景十五:畢業時,請帶先生的一句特別問候上路!

一個又一個畢業的同學走上工作崗位。你們的上崗,讓我想起1993年1月1日的一輛南行的火車。一位南京大學的窮學生憑研究生證買了一張半票,拿著一摞準備用來墊地以坐的報紙擠上了這趟火車。懷揣200塊錢,不舍得買一個盒飯吃。他去闖深圳!這200塊錢就是他的所有本錢。火車擁擠不堪,他幾乎是站了30多個小時被那輛火車拉到深圳的。

一切就這樣開始,後麵的路遠比火車上的擁擠和饑餓艱難一萬倍……

十年後,這個窮學生在北京開了一個私塾,就是一個願望——想用自己的見識和經驗幫助一些不容易但又真正有誌向的年輕人實現夢想!

這個當年的窮學生迄今都不能算是取得了什麼了不起的成功,但他的經曆卻是“十年立一誌、十年磨一劍”的很好寫照。這充分證明:一個人的十年奮鬥,足以徹底地改變一個人的境況和命運,甚至足以改變一群人的境況和命運。

你們,一切都才剛剛開始。十年後,你在哪兒?

“十年後,你在哪兒?”這就是先生在你走上職場前夕送給你的一句特別問候。請你帶它上路吧。

祝你們成功!

情景十六:畢業生代表發言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商學院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叫王冠,是和君商學院三屆的一名普通畢業生。很榮幸能夠代表商學院三屆在這裏做畢業發言。

在準備這份發言的時候,我心裏很忐忑。翻看三屆每位同學的畢業報告,生怕錯過了哪片感悟、哪個故事、哪份心聲,但我知道,就算我記下所有的文字,也仍不足以表達我們心中的感恩與感悟。

所以今天,我隻想說說這一年中我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兒。

他常年出差在外,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就趕來參加班上同學的產業研究活動。點評、指導,整整一個上午。到了中午他和同學們一起吃盒飯。後來大家才知道,那天是他女兒13歲的生日,而整整一天,他都給了學生。他叫吳清功,和君商學院三屆七班班主任。

他,一副娃娃臉,笑起來兩個酒窩,可愛得像位大哥哥,但談笑間滿是智慧。在班級博客上,他先於我們“裸奔”,在一幫孩子麵前袒露自己的過往,告訴我們他曾經的落淚。他叫林楓,和君商學院三屆三班班主任。

他很帥,商學院裏粉絲無數。那晚,在京郊的一個小四合院兒裏,他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職業發展、未來打算,對每一個人設身處地地提出建議、忠告。諄諄教誨,直到淩晨1點。他叫易陽春,和君商學院三屆二班班主任。

一年時間,我們看到了太多這樣的身影,在我們還懵懂、傲慢、孩子氣的時候,他們先於我們竭盡真誠、傾囊相授。他們用靈魂對接靈魂,用智慧啟迪智慧,把我們這幫甚至還未相識的孩子尊為天使,視為棟梁。他們承諾過,他們做到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和君老師。

一年前,他說:“中國商業英雄的崛起不是靠紙上談兵,不是靠信誓旦旦,靠的是真刀真槍,在實踐中打拚。”半年前,他說:“談到理想,我自己有點戰戰兢兢,因為理想容易讓人興奮。而一旦興奮,就可能會忘記一切的成功來自腳踏實地的耕耘,就可能成為一個誌大才疏的平庸之輩。”於是,這一年,我們每天都能在論壇上看到一個更新過的帖子:每日一記。從2009年6月29日起,連續306天,沒有間斷。他叫楊紅強,和君商學院三屆一班同誌。

她是同學中的另類,明明可以找到很好的研究所工作,但非要轉身投向互聯網公司,而等待她的是一路的挫折與拒絕。她也曾深深懷疑,但最終她告訴自己要追隨內心的選擇。求職不順、母親病重,她哭過,但依然堅持,艱難但也堅強地前行。就像她在永定河畔留下的身影,雖然滿腳血泡,但卻用不停的奔跑化解疼痛。她叫李晶,和君商學院三屆四班班長。後來,商學院詞典中多了一個以她名字命名的詞條:李晶精神。

一年時間,我們看到了太多這樣堅強、沉潛、厚重的生命。不拋棄,不放棄,他們的雙手永遠伸向藍天;沉潛內修,腳踏實地,他們在理想的道路上默默前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和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