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1 / 3)

心裏犯嘀咕,絕不至於上書死諫。

許是吃準了朝臣們的這種心理, 遷都燕京之後,元琪不聲不響出了個大招。

正如陸珊當初對顧盼說的那樣,把皇室和朝廷機構搬到燕京不算費事, 前前後後大半年,基本也就妥了。

可恢複了燕京的地位絕不意味著遙京馬上就要退出曆史舞台了, 包括朔州在內,新光複的州郡都在淮水以北, 遷都燕京倒是有利於管轄,可原先南方的州郡,距離燕京又太遠了。

所以元琪下令設了陪都,就是原來的遙京,要等所有事務理順以後才會撤銷。

暫設陪都之事毫無爭議, 因為的確是有這個需求,問題的關鍵在於誰能留守遙京,這才是重中之重。

所謂留守遙京, 絕不是簡單地留個人看家,而是各部官員都要配置的,基本就算是個小朝廷了。

通常來講,這樣的差事適合東宮擔任,其他人不是擔不起重任,就是得不到皇帝信任。

可盛寧王朝哪來的東宮,滿朝文武急得都想幫皇帝夫婦求個生子符了,隻是考慮到皇後娘娘的武力值,大部分人隻敢在心裏想想,並不敢設施罷了。

然後元琪就說了,留守遙京的人選他早就有數了,齊國公主就很適合。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皇帝這是什麼意思,親自幫齊國公主建立自己的勢力,不過是個公主,有這樣的必要麼。

也有腦筋靈光的,馬上就聯想到穆親王府了。盛寧王朝北伐成功,順利光複舊土,皇後陸珊的功勞不可磨滅,可除了陸珊之外,戰功不能被人忽略的也大有人在,穆親王父女均位列其中。

顧茂已經是親王了,再往上升不可能,最好的賞賜莫過於王位傳承不降等。偏偏顧茂沒有兒子,女兒倒是有七個,降不降等毫無意義,因為郡主已經是帝女之外宗室女的最高封號了。

元琪既不忍心讓勞苦功高的大伯無子國除,也不能給他塞個嗣子過去——便是元琪有這樣的想法,客觀上也沒有條件,他的叔叔們並不是每個都有兒子——所以他想了個變通的法子出來。

因嘉興郡主顧元娘也是跟著穆親王上過戰場的,於是元琪說了,日後顧元娘生了兒子,長子隨母姓,可繼承外祖父的王位。至於實際上封了世孫的是顧元娘的次子,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嚴格來說,元琪的做法不是很符合規矩,但從感情的層麵講,這是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結果。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立下赫赫戰功,就因為沒兒子,一切就要便宜外人,擱誰也想不通。

能傳給女兒的兒子,還是隨自己的姓氏,也跟傳給孫子沒有區別了,好歹都是自己的血脈。

同樣的做法擱在王位傳承上,眾人覺得理所當然,可把王位換成皇位,有些人就覺得很可怕了。

以前元琪的做法不明顯,人們也都沒敢往這個方向去想,現在皇帝公然給齊國公主配置班底了,也難怪有人會多想。

然而多想又如何,皇帝沒有明說,誰還敢上趕著上折子提醒他不成,沒人敢出這個頭,倒是有務實的,已經在族裏挑選合適的年輕子弟了,說不準哪天就能派上用場。

那天下朝後,聽聞元琪說起眾人變來變去的臉色,陸珊笑不可抑,好半晌方道:“七哥是想有人主動請立皇儲嗎?”

“主不主動倒不重要,還得盼盼有機會表現自己,證明她能做到。”同樣是立皇儲,立女兒可比兒子難多了,顧盼要是個男孩兒,哪怕他什麼也不做,元琪立了他也是眾人齊誇皇帝英明。

就因為顧盼是女兒身,強勢如元琪陸珊,也得慢慢給女兒鋪路,讓滿朝文武接受他們將來會有位女皇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