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麵對社會的健康心態(2)(1 / 2)

另外,要善於接受道歉。別人向我們作真誠的道歉時,我們必須體諒他,並及時地原諒他、安慰他。你可以說,“這算不了什麼”或“你不必介意”等等。

誠心的道歉和由衷的諒解,將會使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並更加密切和珍視彼此間的關係。

9.回答他人問題時的健康心態

不能敷衍或表現出不耐煩

回答別人的問題,不要表現得過於自信,更不能自吹自擂。“絕對”、“毫無疑問”、“我敢肯定”、“我有把握”之類的說法,容易給人留下你好勝、武斷的印象。相反,“我不一定說得好”、“我沒有把握”、“我可以試一試”、“我不知道我說清楚了沒有”倒是很得體的。回答別人問題,愈是謙虛,愈能博取對方的好感。

決不能用質問的語氣回答別人的問題

質問最易傷人感情。許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惡,都是由一方喜歡以質問的方式同對方談話所致。以質問方式回答別人問題的方法,就好像先在對方的精神上打一拳,這往往使對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用質問語氣,讓對方難堪,自己逞一時之快,有時會導致很壞的後果。有時甚至是缺乏教養的表現。

避開對方問題的鋒芒,作婉轉的回答

有時,別人會向你提出問題需要你回答,你雖然知道答案,但為了避免對他的精神造成刺激,就不能或不便直接回答他。此時,你可以故意避開他問題的鋒芒,婉轉地甚至答非所問地回答他。這樣,既避免了唐突也能掌握分寸。

用表麵上的拒絕來掩蓋實際上的默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方對某個問題自己作了回答,而他的答案恰恰與你想到的答案一樣。當他征詢你的意見時,你由於某種原因不便於明確表態。這種情況下,你可采用表麵上拒絕回答而實際上默認的做法。

這種回答方式就是用表麵上的拒絕來掩蓋實際上的默認,給自己造成一種極為有利的形勢,可進可退,似是而非,無懈可擊。

假如別人向你提出一個你並不情願回答的問題,你公開拒絕,這是失禮的,你的回答可隨機應變,既委婉含蓄地回答了問題,又得體大方。

10.說笑話時的健康心態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時候,給自己的朋友們講個笑話,引得大家開懷大笑,會給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用巧妙的線索、離奇的情節和意外的結局精心編織而成的笑話,既能令人捧腹,又能給人教益。

但並非所有的笑話都能讓人開懷一笑。這就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對自己要說的笑話,必須字斟句酌,應用恰當

說好一個笑話,必須做認真的準備。其中,層次的敘述、妙語的選擇、故事中人物的介紹以及結尾的安排等,都需精心設計。如果及早地暗示故事的結局,選用一些不適當的過於誇張的詞語,過多地介紹了主要角色的姓名及有關事項等,都會衝淡故事情節,使笑話失去魅力。

不要剛想到笑話,立即就講出來

要等到環境、氣氛適宜於說笑話時再講出來。嚴肅的會場,正在緊張工作的辦公室,有陌生人在場,或周圍的人哪怕其中的一個情緒不佳……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中就不宜於說笑話。否則,你將被看成是不莊重、不懂事的人。而宴會上,工作之餘散步時,在老朋友家相聚,都是說笑話的適當時機。

笑話不要講得太快

要力求簡潔,不要過分渲染笑話中的人物背景。講得太快,將使聽眾因聽不明白其中的情節而影響對笑話妙意的理解。最好是笑話一說完笑聲即起。結尾,尤其需要幹淨、利落、明快。結束之後,對笑話的任何補充、說明、闡釋或自我評論,都是多餘的,隻會削弱笑話的感染力。

不要在說笑話之前先向聽眾發出預告

說笑話之前,你千萬不能說“這個笑話太可笑了”,“我講出來,肯定把你們笑死”之類的話,尤其是不要先哈哈大笑起來。因為這種吹噓或暗示,隻能引起聽眾的反感,而且會激起聽眾的逆反心理,你講得再好,他也不覺得可笑。倒是不動聲色地開講,好像很平常,似乎並不可笑,結果反而會大出聽眾意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能借笑話影射人或事

所說的笑話隻能是笑話,決不能讓人覺得它好像意在言外,好像在影射什麼,尤其不能讓聽眾(哪怕是其中的一個)以為對其有所暗示,有所嘲弄。如果這樣,再好的笑話都將不成其為笑話。

11.開玩笑時的健康心態

跟說笑話一樣,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喜歡開玩笑。要好的朋友之間,開開玩笑,互相取樂,借以消除疲勞,增進友誼,這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但開玩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樣開玩笑才合適呢?

要注意選擇開玩笑的對象

開玩笑,必須選擇能經得住你的玩笑的人。有一種人,喜歡開別人的玩笑,但經不住別人開他的玩笑,缺乏接受別人玩笑的度量。對這種人,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開玩笑時你也必須小心謹慎,否則會鬧個不歡而散,甚至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