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眨眼而過,這一個月裏,江縱的那些鹽不僅在江寧城內賣得很好,在江寧附近的其他縣鎮也賣的相當不錯,甚至跟城內的銷售額持平。
江縱倒也能理解,畢竟貧苦百姓大多分布在城外,這才是她的主要目標群體。
算好賬之後,江縱把這些日子從百姓那賺的銅板碎銀全都運到了王家的鼎昌票號,交由他們熔鑄成銀錠。
這些錢算下來一共20萬兩銀子,但是這裏麵有10萬兩是她承諾給王家的捐輸,2萬兩是要交給官府的鹽稅,至於剩下的8萬她也沒法拿在手上。
因為之前跟潘鄂買鹽的那五萬兩是跟賀老板借的,這5萬兩需要歸還給賀老板,另外的3萬兩按照之前的約定,她要借給賀老板還債。
不過這三萬兩利息是九出十三歸,等到三個月後,賀老板就要連本帶息還她五萬八千兩,算下來淨賺2.8萬兩。
雖然自己最後隻賺到手2.8萬兩,但這已經比梅香閣一年的淨利潤還要多了。
僅僅一個月自己就能賺這麼多錢,江縱還是挺感慨的,難怪說賣鹽是暴利,賣私鹽更是無本萬利的生意。
可惜這段時間過了之後,她肯定不好再賣私鹽了。
但無所謂,賣官鹽也是賺錢的,利潤率可比梅香閣賣衣服高得多。
在鼎昌票號辦好業務之後,江縱直接把十萬兩交給了鼎昌票號現任掌櫃李青:“轉告王家,答應他們的10萬兩我可湊齊了,一分不少。”
雖然上次江縱害的鼎昌票號損失了聲譽,但如今江縱在幫著王家做事,那便是朋友,李青對著她自然是笑臉相迎,連聲應了是。
不僅是江縱湊齊了錢,關家那邊也趕在最後期限之前湊齊了20萬兩交給了王家。
看他們都湊齊了錢,王家這才鬆了口氣,將他們這30萬兩跟其餘70萬兩分成兩批,交由漕運總督馮大人走水路押送往京城。
謝家雖然也湊齊了一百萬兩,但不敢交給馮大人,畢竟馮大人跟王家關係不錯,他們怕出岔子。
商量過後,謝家的這一百萬兩交給了五皇子親信,兩淮總督趙大人親自押送。
皇上隻讓二皇子跟五皇子湊150萬兩,如今王謝二家各自湊了100萬兩交給二皇子跟五皇子,這些錢二皇子跟五皇子各自會交多少上去,那就是一番心理博弈了。
若是比對方交的多,自然能夠在名聲上壓過對方一頭,還能夠博取皇上的歡心。
可若是少交一點,也能夠把這些錢留在手中為己所用,上下打點之類的,反正除了王謝二家跟一些心腹,朝野中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各自都收到了100兩銀子。
二、五兩位皇子具體是如何博弈的江縱並不清楚,但結果很快傳來了江寧——二皇子交了70萬兩,五皇子交了80萬兩。
對於這個結果,江縱並不意外,五皇子在民間向來有溫潤仁愛之名,二皇子在外麵的名聲卻不太好聽,傳言他好色貪婪,性格暴躁。
可想而知,五皇子比二皇子更加看重名聲,也更擅於經營這些,所以這次交捐輸,他維護名聲的意願會比二皇子更強,自然會選擇交多一點,自己留少一點。
*****
隨著捐輸的事情了結,江寧的盛夏也過去了,立秋之後,江寧的雨水逐漸多了起來,雖然因為秋老虎的存在,還是偶爾會熱幾天,但總體上,比盛夏涼快了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