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有著爆發突然、來勢凶猛的特點,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一旦發生就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危害它是人與自然界長期共存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類社會過去、現在和將來所必須麵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大量事實表明,防災減災意識不強,自救互救知識缺乏是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這也給社會敲響了警鍾。
旅遊中遇到泥石流的應對辦法
夏天是旅遊的高峰期,許多人都會選擇夏天去自己向往的名山大川,準備一飽眼福。可是,隻要到了汛期,去山區旅遊的遊客經常會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所以在汛期出遊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新疆靜縣城東北的克爾古提鄉山地峽穀區,距離縣城約96公裏。在6月18日17時38分發生了泥石流,有37名遊客正在當地遊玩,被困在了此地。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組織衛生、公安等部門70多名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去往現場進行救援,並對損毀道路進行了搶修。經過搶救,34名遊客被順利營救,3名遊客不幸遇難,找到了遺體。夏天去往山區旅遊時也許會遇到泥石流,李繼就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曆。李繼是一名8年級的學生,他最喜歡學的就是地理課。在書上李繼了解到雲南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他無數次幻想著去雲南旅遊。為了讓自己的這次旅遊變得有意義,李繼可是做足了功課,他從書上、網上找到了許多關於雲南的資料。李繼早就想好了旅遊路線。可是在去往雲南的路上,在經過虎跳峽時他們一家人遇到了泥石流,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砸到了李繼的腿。李繼的這次旅行沒能繼續進行下去,但是他說了,等腿好了他還會選擇去雲南的。泥石流發生於山區溝穀中,通常會突然發生,渾濁的流體沿著陡峻的山溝奔騰咆哮而下,短短的時間就會把大量泥沙石塊衝到溝外,在較為寬闊的堆積區橫衝直撞,漫流堆積,往往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的危害。如果你在山區旅遊時遇到了泥石流,可以采取以下防護措施:在泥石流多發的季節旅遊,盡可能不去泥石流多發的山區。可以找當地的一名向導來當自己的導遊。在溝穀內遊玩時,如果遇到了暴雨、大雨,不要在陡峻的山坡下或低窪的穀底停留、躲避。野外紮營在選擇營址時,應該選擇平整的高地,不要在溝底或山穀、有大量堆積物和滾石的山坡下紮營。當受到泥石流襲擊時,一定不能順溝方向向下遊或上遊跑,應該向垂直於泥石流方向的兩麵山坡上爬,離開河穀、溝道地帶,且不宜在低窪處停留。受困的時候要盡快撥打119、110等報警求救電話。一定不能在泥石流中橫渡。在外出旅遊時有許多情況都是需要注意的。在前往山區溝穀旅遊之前,你一定要了解一下目的地的天氣情況,還要對當地近期天氣情況和未來數日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及天氣預報進行了解。遊客盡可能不要在連續陰雨天或大雨天前往這些景區旅遊。如果恰巧遇到惡劣天氣,寧可調整旅遊路線,承受經濟損失,也不能貿然前往。
滑坡與泥石流災害逃生模擬
在斜坡或操場上規定區域內,兩隊人員相距兩米以上,一組隊員滾動送出籃球或足球,模擬滑坡與泥石流,另一組隊員可以跑動,躲避模擬逃生過程,被球擊中或“逃生方式”錯誤的隊員出局。在野外,從宏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斷它的穩定性怎樣。已穩定的堆積層老滑坡體有以下特征:1.後壁較高,長滿了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2.滑坡平台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無沉陷現象。3.滑坡前緣的斜坡較緩,上體密實,長滿樹木,無鬆散坍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被河水衝刷過的跡象。4.目前的河水已遠離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灘、階地分布。5.滑坡體兩側的自然衝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達基岩。6.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
識別滑坡體的穩定性
不穩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跡象:1.滑坡體表麵總體坡度較陡,而且延伸較長,坡麵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麵積不大,且有向下緩傾和未夷平現象。3.滑坡表麵有泉水、濕地,且有新生衝溝。4.滑坡體表麵有不均勻沉陷的局部平台,參差不齊。5.滑坡前緣土石鬆散,小型坍塌時有發生,並麵臨河水衝刷的危險。6.滑坡體上無巨大直立樹木。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跡象隻是一般而論,較為準確的判斷,還需作出進一部的觀察和研究。
如何根據地下水判斷發生滑坡的可能性?滑坡會破壞原始斜坡含水層的統一性,使地下水流動路徑、排泄地點發生改變。可根據泉水異常變化來判斷是否存在發生滑坡的可能性。1.斜坡上的部分地方或整個斜坡上麵的泉水點、滲水帶分布不協調,使許多幹燥地方突然滲水或原有泉水在短時間內突然消失。2.坡上原有泉水量變大、變小或水質突然變混濁。塌方的種類主要有雨水塌方、地震塌方、施工塌方等。發生塌方後,急救的原則是首先救出遇險者。其是次在塌方的救援過程中,常常會“再次塌方”傷及救援人員,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對塌方受傷者的急救方法
1.對全身被埋者的急救方法
塌方時造成人整體被淹埋,應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救援。如不及時正確救治,可造成死亡。當了解清楚被埋人的位置後,在接近傷者時,要防止搶救工具挖掘時的誤傷,盡量用手刨挖。在救險時,要注意傷員附近的房架、斷牆、磚瓦等情況,防止挖時倒塌。
2.塌方後對受傷者的急救方法如下:
(1)迅速救出傷員;(2)救出現場時,搬動要細心,嚴禁拖拉傷員而加重傷情;(3)清除口腔、鼻腔泥沙、痰液等雜物,對呼吸困難者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大出血傷員須及時止血;骨折者就地固定後運送。頸椎骨折者搬運時需一人扶住傷員頭部並稍加牽引,同時頭部兩側放沙袋固定;(4)傷員清醒後喂少量鹽開水;(5)送醫院急救。傷員意識不清、不省人事、煩躁、出冷汗、麵色蒼白、肢體發涼、脈細而弱、呼吸微弱或困難,均表示病情危重,需立即現場救護後就近送醫療機構。發現或懷疑有脊柱骨折時,搬動應格外小心,防止脊柱彎曲和扭轉,以免加重傷情。搬運時,切忌使用軟擔架,嚴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動,此種方法最易造成脊髓損傷,以致終身截癱。正確的做法是,由3~4人托扶傷員的頭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然後用布帶將傷員固定後搬送。對開放性外傷,傷口出血時,可用加壓包紮法止血。如無敷料可用較幹淨的毛巾或襯衣將傷口紮緊,對小的表淺傷口,則不宜用藥,因為塗藥後影響觀察傷情和正確的治療。
3.塌方後急救的注意事項
(1)救出傷員後,被擠壓的傷肢應避免活動,對能行走的傷員要限製活動,傷肢不應抬高,也不應熱敷或按摩。(2)根據情況,如傷肢需要固定者不要用石膏管型或夾板捆紮,一般稍加固定限製活動即可。肢體嚴禁用加壓包紮或止血帶。(3)傷員口渴者可給予堿性飲料,以防止酸中毒,防止肌紅蛋白與酸性尿液作用後在腎小管中沉積。不能口服者,一般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或平衡鹽液。根據檢查也可輸入碳酸氫鈉溶液。(4)對傷肢的進一步處理應由醫生定奪。(5)呼吸停止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在病人鼻翼下端捏住鼻孔,搶救者首先緩慢地向傷者吹氣兩口,以擴展其萎縮的肺髒。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後,張開口貼緊病人的嘴,用力向病人口內吹氣,直至病人胸部上抬。一次吹氣完畢後,立即與病人口部脫離,輕輕抬起頭部吸入新鮮空氣,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開捏鼻的手,以便病人從鼻孔呼氣,此時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氣流從口鼻排出。(6)心跳停止者,實行胸外心髒按壓。搶救者跪(或站)在病人左側,先向病人口對口吹幾口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得到氧氣。用手握拳猛擊病人心前區1~2下,拳擊可產生微量電流,使心髒恢複跳動。按壓次數:成人每分鍾80~100次;兒童每分鍾100次;嬰兒每分鍾120次。
4.搬運傷員要穩,避免顛簸和扭曲。有條件時應及早輸血、輸液。由於泥石流來勢凶猛,許多時候人們幾乎沒有多少撤離的時間。因此,人們在逃離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食品不足的情況。加上泥石流裏除了水以外,還含有大量的固體碎屑物,有的甚至是一些化學物品,所以經常會汙染到生活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