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雲陽縣雞扒子滑坡
重慶市雲陽縣地處重慶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東鄰奉節縣,西連萬州區,北接開縣、巫溪縣,南界湖北省利川市。雲陽地處川東平行嶺穀區,地形近似以東南西北為頂點的菱形。長江由西向東中分縣境,境內航段長達68.1千米。縣境內盆中丘陵向盆邊山地過渡地帶,穀、丘、山俱全,海拔高低懸殊,最高為1714米,最低為95米。縣境地處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區,季風明顯,氣候溫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45毫米,呈典型的立體氣候。在這種地理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地質災害。
雞扒子滑坡是寶塔老滑坡體的部分複活(約占2/5),位於雲陽縣城東,發生於1982年7月17~18日。滑坡體麵積約0.77平方千米,1300餘萬立方米的滑體下滑100~200米,其中上百萬立方米的土石體及位於其前緣的縣冷凍庫、飼養場、衛生院等10餘個單位的建築物、設備全部推入長江中。230萬立方米土石體直抵河床並達彼岸,形成一個高達30餘米的水下大壩,致使700餘米寬的河床被壓縮,航道由120米寬壓成40米,過水斷麵由2700萬平方米縮減為320萬平方米,在當地水位14米多時,灘上的流速便超過原來的青灘最大流速。上水客貨輪要在絞灘船或大型拖輪協助下才能逆水上行過灘,嚴重地阻礙長江航運,致使雞扒子成為川江上最大、最惡的險灘,直接經濟損失600萬元,間接經濟損失3000萬元(整治費)。雞扒子滑坡複活的最主要原因是暴雨的觸發。1982年7月16~29日,雲陽縣連降暴雨,過程降雨量和最大日暴雨強度均為近百年罕見,月降雨量達633.2毫米,24小時內最大降雨量240.8毫米,1小時最大雨強38.5毫米。暴雨使全縣發生了2萬餘處滑坡、崩塌和錯落,並形成數百處較大的地麵裂縫,其中有的長達數千米。這次滑坡使大片良田被毀,倒塌危房數萬間,多數公路及通信中斷,溪河被堵,長江成灘。滑坡0.3公頃以上者數千處,3.3公頃以上的106處,大型、巨型滑坡十餘處,其中雞扒子滑坡是其中最嚴重的一處。雞扒子滑坡啟動的前夜恰是暴雨高峰期,在暴雨的作用下,位於老滑體上的天然排水溝——石板溝溝壁土石因泡水發生滑塌,排水溝被堵、排水失效,大量地表水流沿老滑坡體西部後緣裂隙灌入坡體,使坡體中的土石泡水軟化,強度大大降低。同時,地下水位急劇抬升,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靜水浮托力猛增,為老滑坡的複活提供了充分的條件。17日晚上8時滑坡開始向下蠕滑。18日淩晨2時,部分老滑體開始劇烈滑動,並將滑體前緣部分推入江中,最大滑速達12.5米/秒。雞扒子滑坡還有一重要的誘發因素,即在滑坡發生前,老滑體前緣因江水衝刷和人工取土、采石形成了高達百餘米的江邊陡坎,沿坡的複活正好發生在這個遭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破壞的最嚴重部位。老滑體未遭破壞的地段在這次大暴雨中則安然無恙。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北靠永靖縣,西接臨夏市,南連廣河、和政二縣,東鄰臨洮縣,距省城蘭州100多千米。東鄉縣三麵環水,夾於黃河及其支流洗河、大夏河之間。縣境內大多是黃土梁峁丘陵地貌,溝壑縱橫,層次複雜,山坡無明顯走向。這一地區又位於我國西北內陸,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僅為250~350毫米。由於地形地貌、氣候等條件,使東鄉成為滑坡比較嚴重的地區。
甘肅東鄉灑勒山滑坡
東鄉縣城東北方向有一條巴謝河,河水順著山穀由西向東流去。巴謝河邊有個新莊村,村子北靠灑勒山、南依巴謝河,村邊公路是東鄉通往蘭州的交通要道。村北的灑勒山海拔2283米,自然坡度為40°,相對高度差有300多米,是一座看似很平常的黃土山。然而就在這座山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滑坡。圖1511983年3月7日,一位東鄉族老人從山下苦順村探望出嫁的女兒回來,當他翻過了灑勒山,跳過已開裂的地縫,突然聽到一陣巨響,老人驚得雙腿發軟,過了一陣回頭一看,剛剛走過的灑勒山頭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山那邊的苦順村也不見了,身後的房子、樹木、小路全都沒有了。
老人的腳下,成了一片黃色的“海洋”。與這位東鄉老人所經曆的同時,灑家河壩上一戶農民正在河畔耕地。突然,一陣悶雷聲把他們從勞動中驚醒。當他們向灑勒山望去時,隻見山上塵土飛揚,整個山體塌落下來。他們忙丟下農具拚命跑,黃土已衝到腳下,差一點就被黃土掩沒了,可田地、耕牛、農具全埋在厚厚的黃土之中。滑坡發生時,正在灑勒山上幹活的七位農民還不知怎麼回事,就和腳下的土地一起從山頂滑落下來。其中一個人緊緊抱著身旁的一棵大柳樹,人和樹隨滑坡向下衝了500多米才停了下來。他竟然毫發無傷,可與他同時幹活的6人卻全被黃土所覆沒。灑勒山的滑坡體下落達300米,又順勢向南推進1600多米,直衝到巴謝河南岸,將河道堵塞。巴謝河上很快積成一個大水潭。新莊村整個被向南推移了800多米;而苦順村則滑入一座小型水庫中,巨大的土方一下子就將水庫填滿,剩餘的庫水全湧入下麵的王家水庫,上遊6700餘畝土地從此無法灌溉了。東鄉縣到廣河縣的公路有1000米的路基被大滑坡衝得無蹤無影。滑坡發生時,正在這一段公路上行走的十幾個人全葬身在土海之中。附近6個生產隊35名正在田間耕作的人被滑坡無情地吞噬。灑勒、苦順、新莊、達浪等幾個村莊有數十人死亡,有4戶全家遇難。500多間房屋被毀,損失大牲畜150多頭,羊280多隻。滑坡衝過的2平方千米地麵上的建築物蕩然無存,3000多畝良田被毀。灑勒山滑坡規模巨大,所造成的損失較為嚴重,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
除了國內許多科研院校、有關部門的專家到現場考察與研究外,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荷蘭等國家的許多科學家也多次來到這裏考察。灑勒山滑坡體也就是垮塌下來的土石岩體,東西寬800米,南北長900米,滑坡體體積3100餘萬立方米。在山的側麵形成一個長800米、高220米,坡度為40°~70°的滑坡壁,在滑坡壁前還形成深60米的滑坡窪地和高70米的滑坡山丘。經科學家的估算,這次滑坡向下滑動的速度為20米/秒。灑勒山滑坡是黃土重力推移式滑坡。由於這裏黃土結構鬆散,垂直裂隙發育,透水性強,當外部條件使得黃土的強度大大降低時就易產生滑坡。黃土滑坡多發生在黃土高原邊緣或河流峽穀的高陡穀坡上,呈多群體出現,且滑坡規模較大、滑速較快。這次滑坡有著許多早期前兆、短期前兆和順滑前兆現象。早在1979年的9~10月,灑勒山頂的北坡就出現長近百米、寬1~2厘米的裂縫。裂縫不斷發展,到1982年春季已發展到長數百米,寬20厘米。
當地政府派人察看後,立即動員處於裂縫區的7戶人家搬遷。然而,由於缺乏滑坡知識,這7戶人家隻是從山上搬到山下,並未躲開危險區,結果仍然成為這次大滑坡的犧牲者。1983年2月中旬,北坡的裂縫已發展到寬40厘米,而且兩側裂縫已擴展到苦順和三台子村。3月初,山頂的裂縫已加寬到80厘米,村中的窯洞和水窖也發生了變形。3月3日晚上,幾戶人家的房架嘎嘎發響,有人感到山在搖動,聽到地下有隆隆的響聲,山崖邊開始出現裂縫,並向下掉土。3月5日,山溝中的泉水由清變渾,村中的雞狗亂飛、亂蹦、亂叫,表現驚慌不安,山崖邊的掉土現象也在加劇。3月6日灑勒山頂的裂縫已發展到1米寬,東西兩側的裂縫寬度也達到0.7~0.8米。7日滑坡體前緣出現裂縫和變形,山體上的裂縫開始發生崩塌,有的裂縫向外噴出熱氣,公路上的橋梁已變形開裂。種種的跡象都在預示著一場大災難即將來臨。雖然當地政府也實施了轉移疏散等應急措施,但由於人們缺乏科學的滑坡知識,對大滑坡將產生的嚴重後果不以重視,結果還是有許多人沒有離開危險區,導致了無可挽回的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東鄉灑勒山滑坡的發生還有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就是坡前小水庫的修建造成的地下水位上升,使厚層黃土下的第三係泥岩處於長期浸泡狀態並不斷泥化呈黏泥狀,從而降低了泥岩的抗剪強度,因而造成上層黃土的滑動。這次大滑坡災難給了人們深刻的教訓,對自然界的各種異常現象絕不可大意。有些異常現象預示著災難的來臨,一定要以審慎的科學的態度分析自然界的現象。另外,我們在修建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或建築工程時,一定要對周邊的環境作細致的考察,科學地論證這些工程對自然環境將產生的影響,避免產生人為的破壞,從而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湖北省宜昌市長江上遊72千米的秭歸縣兵書寶劍峽出口處,是曆史上有名的急流險灘——新灘“鬼門峽”。它由上、中、下三灘組成,長1千米,落差8米。
長江西陵峽大滑坡
新灘原名“豪三峽”,這裏原本沒有大灘,後因山崩滑坡形成一塊河灘地,從而得名。史料記載,新灘曾發生過數十次大小不等的滑坡,造成過極大的危害。如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3年),新灘一帶久下暴雨,引發大滑坡。“新灘北岸山崩五裏,逆浪百餘裏,江塞,舟楫不通,壓居民百餘戶。”這次大滑坡堵江達82年,直到天啟四年(公元1625年)才疏理鑿通。由於新灘地區滑坡災害非常嚴重,所以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從1974年起,就在滑坡體的不同高度布設準測線和監視點。1982年,科技工作者發現古滑坡從沉睡中複活了。1983年5月呈現出1300萬立方米整體滑移跡象。1984年底,在很可能發生滑坡的北岸薑家坡一帶山體南偏西方向,已具備了整體滑移的邊界條件。1985年6月種種跡象顯現了一係列大滑前兆。6月9日中午科技人員在觀測場測量時,感覺有一種火辣辣的熱風從地下吹出。不久,人們便測聽到地表石塊的滾動聲和源層發出的異樣響聲。6月10日淩晨4時15分,發生一次近70萬立方米的局部滑動,這預示著巨大的滑坡災難正向千年古鎮新灘走來。6月9~11日的三天內,在山體380~400米高程一帶,南坡變形體前緣開始鼓脹、剪出,潮濕現象日甚一日,地表急劇加速變形。後緣廣家崖坡腳下坐近5米,變形的坡體上突然增加了羽狀裂縫,地表像麵團一樣被揉褶得很厲害,中部急速隆起,局部出現鼓包,約1300萬立方米的坡體從西到東出現階梯狀沉陷的縱向拉裂。在這個時候,觀測數據也反映出位移和沉降速度在加快。滑移沉陷曲線和大滑動前的水平位移益線明顯反映危險的臨近。
湖北省西陵峽岩崩調查工作處接連發出險情預報和險情緊急預報。根據科技人員的預報,從6月10日下午當地政府就組織危險區的群眾開始進行緊急疏散搬遷,居民的生活用品和能帶的財物被集中到沿江東側的安全地帶。6月11日下午5時,險區實施戒嚴,新灘鎮及周圍地區已空無一人。8個小時後,在沒有任何明顯外因的觸發下,大滑坡發生了。6月12日淩晨3時30分,山坡的西側發出一陣悶雷般的巨響,15分鍾後東側也發出同樣的轟鳴聲。緊接著,約800萬立方米的土石像被一個巨大的砍刀從毛家院後約400米高的山上劈了下來。大部分土石沿西側溝槽飛瀉入江,另一部分滾石因地形抑製受阻撲向東南。在強大的衝力和堆積加壓的作用下,毛家院以下3000萬立方米的土石迅速解體,以排山倒海之勢直衝而下。山下那座經曆了唐宋明清千年風風雨雨、麵積僅有0.68平方千米的千年古鎮——新灘鎮瞬間便消失了,被深深埋在土石之下。中部滑坡繼續向長江滑移,滑入長江的土石雖然僅有260萬立方米,卻使長江出現瞬間斷流。江中激起的巨浪高達54米,把對岸高出江麵20餘米的一座倉庫和一座發電房卷入江中。湧浪波及到上遊15.5千米的秭歸縣城,及下遊26.6千米的三鬥段,衝翻了江中13艘機動船,其中7艘沉沒;另有64隻小木船被掀翻,沉入江底,10多名船工被淹死。大滑坡東西兩側的小崩滑一直持續了三天。大麵積的土石滑動產生了強大的電磁感應,使附近電網受到影響,周圍村鎮的電燈泡突然暗淡無光,直到滑坡結束後才恢複了正常。事後調查,新灘滑坡南北長1.7千米,東西平均寬400米,滑坡體超過3000萬立方米,受災麵積5.24萬平方米,共摧毀房屋15691間,481戶無家可歸;塌毀農田780畝,柑橘3.4萬多株;來不及帶走的糧食、農具等生活生產用品盡埋土中,經濟損失達800多萬元。所幸的是由於事先有了防範,新灘古鎮無一人傷亡。在世界滑坡史上,如此大規模的滑坡能及時準確地預報成功,使損失降低到這麼小的程度,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是罕見的。因此,此次防災被人們譽為了不起的世界奇跡!
關嶺大滑坡
2010年6月28日14時,貴州關嶺縣崗烏鎮大寨村村民劉東正和妻子在犁田。“當時隻聽見砰的一聲響,泥石流就排山倒海地下來了,山上的大樹也被趕下來,一轉眼,好像隻有幾秒鍾,溝兩邊二十多家農戶的房子就全部被吞沒。”次日上午十點多鍾,劉東依然驚魂未定,“來得實在太快了,甚至沒有聽見有人來得及發出一聲呼喊。”呼嘯而過的泥石流,距劉東隻有幾米遠。“災害發生前,當地已經連續下了好幾天雨,事發前一天上午也一直在下。中午雨小了些,我們正準備回家歇歇時,災害就發生了。”劉東這樣說。“山滑下來了,太恐怖了”李娟是簡莊村的村民,她剛吃完飯,等待從這個臨時安置點撤離。她看上去剛哭過,雙眼紅腫,目光呆滯。李娟說:“我就看著山倒下來,噪子都喊啞了,叫他們跑過來,他們聽不見啊,就這樣他們都不在了。”簡莊村距離大寨村有2公裏遠的路程,她的大姐一家三口都住在大寨村。前日13時許,“發出一聲像打雷的巨響,我們跑出來,眼看著山滑下來了,太恐怖了,從來沒有見過。”李娟和村民們蒙住孩子的眼睛,朝著大寨村喊,但是根本沒有人聽見,“泥土掉下來的聲音太大了。”“大姐和15歲的兒子全部被埋了,死掉了。”李娟流著淚說,“因為姐夫是簡莊村的小學教師,早上出來上課,逃過了一劫。”“我們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太可怕了。”李娟和村民們慶幸自己活著的同時,不相信大寨村的鄉親還能有生還的希望。李娟和簡莊村的所有村民被轉移出來,“再也不回去了,不敢住了”。但離開了家園,許多村民都不知道自己的新家能安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