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濟同用力點頭:“我知道了。爸爸,爹爹,再見!”

園長牽著同同小朋友離開了。

成君昊陪著風瑾去學校辦公樓,整個學校的招生範圍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前兩年生源還不算多,這是第四年了,由於參加各項比賽都不輸於別的學校,名聲也起來了,不少家長都願意將孩子送到這裏來上學,除了課本知識,還能學到一些醫學知識,就算將來不當醫生,起碼也能學一些急救和醫學常識,尤其是不耽誤學習!

大學部招生情況倒是比中小學的順利一些,由於要考慮學生工作分配問題,所以招收人數很少,比如中醫臨床專業隻招收了二十五個人,整個大學部目前隻有中醫臨床、中藥學、護理三個專業,一個年級總人數沒超過一百人。風瑾之前還挺擔心招不滿人,畢竟他們是私立學校,招生分數也不低,沒想到第一年就招滿了,後來證明,很多學生都是衝著風瑾來的,他現在已經是華夏中醫學院的活招牌了。

風瑾不僅是醫學院的校長,還是診斷學和方劑學的老師,孫教授和封晟分別負責了內科學和外科學的教學,總而言之,他們醫院裏有水平又願意為中醫事業做貢獻的醫生大部分都在學校兼了職,比起隻知理論不懂實踐操作的老師,中醫學院的老師水平那是相當牛逼的。

當然,辛苦的也是他們,每個老師每周通常要上兩到四節課,這是肉眼可見需要花費的時間,此外還有備課、改作業等花費的無形時間,休息時間大大縮減,就算風瑾和成君昊給予了豐厚的回報,也不能不記得這些老師們的辛苦付出,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看重錢的。

風瑾和成君昊剛到辦公室,陶靖宇就非常狗腿地跑來給他們泡茶:“師父,你們來了,今天這麼早,不是九點才開會嗎?”

陶靖宇已經研究生畢業了,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想考風瑾的研究生,無奈華夏中醫學院才剛剛成立,還不具備招收研究生的資格,他便想暫時放棄讀研,直接去工作,等中醫學院能報考了再考。風瑾和成君昊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建議他考孫教授的研究生,將來他就能夠來華夏中醫學院任教,他聽從了建議,報考了西京醫科大學的研究生,實際上他一直在醫院跟著風瑾學習,孫教授很少管他。

如今他研究生畢業,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一邊在醫院上班,一邊在學校擔任中醫基礎理論講師。學校的中醫理論教材采用的是風瑾整理的師父的中醫理論,並博采眾長了前人的觀點,陶靖宇算是第一個真正接受這個醫學理論的人,所以他來教這個是再合適不過了。

學校所用專業教材全都是風瑾帶著人編著的,從編纂到定稿前後花了幾年的時間。初時人們還嘲笑華夏醫學院故意特立獨行,標榜與眾不同,其實就是野雞大學,後來業內人士仔細研究了一下他們的教材,不得不承認這套教材嚴謹而係統,甚至連中醫理論都解釋得比流傳了幾千年的理論更為完整合理。

“我們順便送同同去上學,所以來得早了點。”風瑾解釋說。

“小師弟就讀書了嗎?上幾年級?”陶靖宇很喜歡小師弟,別看他年紀小,但是懂的可不少,是個絕頂聰明的小孩,加上從小跟著師父耳濡目染,將來必定跟師父一樣是個中醫大家。

“他還能上幾年級?學前班。”成君昊在沙發上坐了下來,調侃說,“陶老師,第一天當老師,感覺怎麼樣?”

陶靖宇扭頭,嬉皮笑臉地說:“師娘,感覺還不賴。”

成君昊抬腿就給了他一腳:“叫師爹!”

陶靖宇迅速跳開:“嘿嘿,沒踢中。一樣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