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有三個男人氣喘籲籲地趕到火車站,這時候,火車已經鳴笛並慢慢向外駛出了,這三個人急忙提著行李追趕火車,其中有兩個人身強力壯,在千鈞一發之際,跳上火車最後一節車廂,剩下的那個人隻能無奈地看著火車遠去。過了一會兒,那個沒趕上火車的男人忽然在站台上大笑了起來,檢票員以為他受了什麼刺激,過去問:“你還好吧,沒趕上這一班火車,還有下一班車,不用急成這樣。”那個男子還是沒能停住笑,上氣不接下氣地對檢票員說:“那兩個人,他們是來送我的。”
有多少人麵對生活的忙碌時,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麼,忘記了自己到底是在做什麼,甚至忘記了人生的最初的理想,最後隻是為了成功而忙碌。那些忘記了自己初衷的人,看起來是在生活,其實他們並沒有享受快樂的生活,隻是一天天地磨著日子,一雙眼睛緊緊盯在一個虛幻而遙遠的名利上麵。這樣的人生就像是背著巨額的債款,不停地還債,哪裏還能享受得到雲淡風輕的快樂生活呢?
其實快樂很簡單,但是為什麼很多四十歲的男人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不快樂,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煩惱呢?原因在於有些人在追求快樂的時候,忘記了快樂的本質是什麼,忘記了他們追求的或許隻是一個閑適的生活,忘記了生活中的安逸、閑適,就是快樂。人們習慣性的將快樂的本質錯誤地定位於擁有財富的多少,社會地位的高低,掌控權利的大小,最終迷失了方向,使自己困惑不已。
感覺不到快樂,就是因為迷失了本真的自己。想要重新獲得快樂,就要撥開自己身上虛浮的名利,赤裸裸地看待自己,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快樂是什麼。
哈佛大學的一位校長就有自己一套找回生活樂趣的獨特方法。有一年,他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隨後他又告訴他的家人不要打擾他,別問他去哪裏,在做什麼,他每個星期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讓他們知道他沒有任何意外事故。
這位年過不惑的校長首先去了美國南部的一個農村,嚐試用一個新的身份過另外一種全新的生活。他來到一家農場打工,在農場上工的時候,他曾經背著老板吸煙,或者和工友偷偷說上幾句老板的壞話,這樣全新的體驗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他還在飯店刷過盤子,可是當他在一家餐廳幹了四個小時後,老板給他結了賬,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應該試著去找別的工作了,你刷盤子實在是太慢了,所以你被解雇了。”
這個“可憐”的老頭被解雇後,重新回到哈佛,繼續當他的校長。但是,當他時隔三個月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後,卻有著不同的體驗:以往熟悉的景色變得生動有趣起來,甚至連空氣都變得格外清新,熟悉的工作也再次成為全新的享受。校長的這三個月的經曆,就像是一個淘氣的孩子做了次惡作劇一樣。最重要的是,這三個月,他回到了一種原本狀態,在這段期間他所看到的東西,一切都是那麼有趣,經受了這三個月的洗禮,他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在不知不覺中被清理掉了。校長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清理了自己的內心,還更好地享受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樂趣。
男人四十,像享有財富、幸福一樣享受忙碌吧。生活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忙碌,那麼,我們要懂得享受忙碌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和幸福。享受生活的快樂,不忘記生活的初衷。在忙碌中,讓自己精神煥發,魅力無窮;在忙碌中,瀟灑自信,無拘無束。換種心情生活,換種心境工作,在忙碌中領悟生活的真諦,享受生活的樂趣。
人到中年,留自己一個私人“洞穴”
張愛玲有這樣一句話:“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我們的生存空間就被這些‘虱子’給一點點地蠶食掉,在天羅地網下匍匐前進。”張愛玲在這句話裏透露出來一種悲哀,是說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空間已經沒有一點兒自我,全部被身外之物侵蝕掉了。
由於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四十歲的男人已無法像一二十年前那般高枕無憂,守著自己的成就過日子。現代社會讓他們一刻也不能停下來休息,隻能一直向前走。他們將自己大部分的生活都安排在工作上,剩下少量的時間去吃飯、睡覺等。人到中年,應該留出一些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找個時間和家人一起聊聊天、逛逛街、旅旅遊,享受一下難得的閑適時間。四十歲的男人每天踩著朝陽上班,踏著落日回家,披星戴月地為家庭奔波,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因此,四十歲男人更要學會改變,忙裏偷閑,學會善待自我,調整自己的心態,給自己留下一個私人空間。在這個空間裏,男人可以發泄自己的不滿,釋放自己的壓力,享受難得的輕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