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並享受著
最近流行這樣一段話:“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有時間去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感受到真實的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顧及空虛。”讀完這句話,就會聯想到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要讓你的生活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最有效,也是最美好的藥。”可見,人不能光想著享受,必要的時候,還是忙碌些好。忙碌可以煥發你的精神,活躍你的思維;可以在忙碌中體會到快樂,感受到幸福。整天忙碌的人,生活充實、灑脫,有什麼事情,隻要自己一聲呼喚,必能做到百應,這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因此,男人四十擁有忙碌是一種幸福,在忙碌中享受生活的千滋百味何嚐不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個人能夠忙碌,是因為有事情需要他去完成。擁有忙碌的日子,還會讓你無暇自怨自艾,無暇杞人憂天。忙碌會讓你整個心神係在眼前你所關心的事情當中,讓你全身心地投入這些事情當中。盡管你會偶爾因勞累產生抱怨,但是更多時候,你應該是在享受這種忙碌中的快樂,並且在忙碌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在忙碌中有所收獲。忙碌是生活的另一種體現,它代表的是充實的一麵,當我們因為工作和生活倍感焦頭爛額而渴望閑暇的時光時,此時會覺得從繁忙中走出來,靜靜地休息,靜靜地思考,慢慢地回味忙碌,是一種快樂,就連當時的忙碌景象也讓你感覺是如此充實。
從這個角度看,四十歲的男人忙碌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能夠證明自己還年輕、還能幹,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證明男人還有很強的能力。如果不是自己還有很強的能力,就不會有這麼多事情做,也不會如此忙碌。但是四十歲的男人要注意,忙碌也應該是忙而有序的,也要忙而不亂,有條有理地忙碌,也要在忙碌中享受生活,感悟生活的點滴真諦。四十歲的男人麵對當今快節奏的生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太忙了,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透露出很多的無奈,但如果仔細辨認,會聽出那裏麵隱藏著自豪的味道——雖然我忙,但證明我被社會需要,沒有被淘汰。如果一個男人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那麼這個人不是不思進取就是庸碌無能,遭到社會淘汰的“閑人”,這種人看起來悠閑自得,其實內心充滿焦慮空虛。在這樣的生活裏根本找不到充實的感覺,沒有生活的厚度,又怎麼能產生幸福的感覺呢?因此,男人寧可讓自己在忙碌中享受生活,也不要在終日無所事事中虛度光陰,忙碌並不是一件壞事,很多人寧願放棄自己悠閑的生活,也要讓自己保持忙碌。因為忙碌,生活變得精彩;因為忙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意大利有一位名叫阿爾多·阿爾馬蒂的老人,他是一名滑雪和登山愛好者,在他50歲那年,他開始學習滑雪和登山,經過33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他88歲的時候終於登上了位於意大利北部海拔3000米的拉瓦雷多峰。無獨有偶,有三位和這個老人一樣原本可以享受悠閑的退休時光的探險家,為了實現乘熱氣球做不間斷的環球旅行的夢想,他們也在鍥而不舍地努力忙碌著。這些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他們卻寧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忙碌地生活著,也不願意享受閑適的退休生活。在他們看來,隻有在忙碌中享受生活,領悟到生活的本質,才是有質量、有品位的生活。
現今社會,隻有忙碌地生活,忙碌地工作,男人們才能得到一種滿足感,一種被社會需要、被家庭需要、被自己需要的感覺。因此,忙碌並不是阻礙男人享受生活的障礙,反而是男人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渠道。
盡管男人如此歡迎忙碌,但是他們有時候也會產生一種疑惑:忙碌是一種表現,它能像財富、權力那樣享受嗎?答案是肯定的,忙碌是可以被享受的。
美國有一位叫雷莉絲的兒科醫生,她在享受了30年退休的悠閑生活後,在91歲高齡時又開了一家兒童診所。雖然她的年齡已高,但她仍然堅持忙碌著,每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在這些年裏,經過她治愈的兒童不計其數,在她100歲壽辰的時候,她依然在她的崗位上忙碌著。很多人在意誌消沉,對生活沒有希望的時候,都會來看看這位忙碌的老人,期望從她的忙碌中找回對自己的信心,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很多人問雷莉絲:為什麼放著安逸、幸福、閑適的生活不過,偏偏要開家診所,讓自己這般忙碌?老人回答:“在我度過30年無所事事的時光後,我發現隻有工作才能讓我感覺自己活著的意義,才能讓我覺得生活幸福,其樂無窮。如果沒有這樣忙碌的生活,我可能就是一個意誌消沉、自怨自艾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