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不完美定理(5)(1 / 1)

甘弟與加加寧因忙著調遣軍隊,並不知道牛頓世界與萊布尼茨世界辯論的最終結局:“我們勝利了嗎?”加加寧問。

“勝利了。”楚尋風輕聲說道。

這三個字說出來是那麼輕巧,但甘弟與加加寧知道,這後麵隱藏著多少故事!

甘弟與加加寧猶豫地看著十人,炭疽病毒像惡魔的詛咒籠罩著他們。

楚尋風知道他們擔心什麼:“我們身上的病毒在進入地下室之前就被青衣人給消除了,他們對一切了如指掌。”

加加寧還是謹慎地看著楚尋風:“聶教授他們呢?……”

“聶教授他們自己願意皈依那個世界。”

“聶數數與李破呢?”

楚尋風心中一酸,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他背過身去,掏出最後數數讓小孩交到他手中的銀幣。銀幣正麵上刻著一條彎曲的弧線,像是中國地圖上九曲回廊的黃河圖,弧線上有明顯的三點,一在線段起點,一距起點不遠,另一個則在線段的中間。

“他們回不來了。”楚尋風徑直走進了聯邦帶來的消毒儀器室,心裏還在思考那銀幣上刻著的神秘弧線。

弧線應該是萊布尼茨世界地下暗河的路線圖,是數數與李破留給他的線索,萊布尼茨世界一定就在這條路線圖上,線段的端點應該是古塔裏木河的起點天山,而距它不遠的是樓蘭,中間那個點,當然就是今天的鹹陽。

海爾曼看著楚尋風從消毒儀器室走出來,卻一副準備遠行的樣子,有點驚訝:“準備去哪裏?”

楚尋風四處看看,輕聲道:“去找他們。”

“他們!”海爾曼禁不住大聲道,“你不是說他們回不來了嗎?我們到哪裏去找?”

“這裏。”楚尋風掏出銀幣,在手心展開。

海爾曼拿過銀幣,仔細看著刻在上麵的弧線。

“你知道這些點指的是什麼地方?”她問。

楚尋風搖搖頭,說:“可能是天山,或者是樓蘭,也許是敦煌……”

“你能確定,那我們現在就出發。”海爾曼有些迫不及待。

楚尋風無奈地笑了笑,他當然無法確定。而且他知道還有另一種可能,這個,他至少目前隻能讓自己知道。

後記

後記:“可能世界”真能顛覆牛頓世界?

長鋏/文幾千年前,東方的第一個國王發明了易卦,他叫周文王(又說是伏羲)。

幾百年前,東方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在研究西學,他是康熙。他迷上了加法器這種手柄驅動的計算裝置,西方傳教士們投其所好,將萊布尼茨的發明覲呈皇帝。作為交換,伏羲八卦圖的改良型“邵雍六十四卦方圓圖”傳到了西方。

這是東西方智慧的一次燦爛碰撞,東方易經的玄思冥想與西方科學的邏輯推演就像是兩個方向射出的箭,但箭頭交彙的刹那卻是靈光四射的光芒。萊布尼茨從邵雍六十四卦方圓圖破譯出二進製的奧妙,不要說這是一個巧合,今天在美國著名的貝爾研究所的大門上還赫然掛著以太極圖為造型的所徽。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顯然,老子認為“三”是宇宙演化的原動力。萊布尼茨卻認為零和一才是宇宙的本質。上帝使用零和一足以表達世界萬物。他驚歎於宇宙的和諧與簡潔,並因此親自設計了一枚銀幣,銘文以紀念之:一切出自於“無”,一而足。

這就是這本書裏談到的“可能世界”,它以更完美的理論獨立於牛頓世界,而且大哲間的積怨讓他們時刻不忘顛覆牛頓世界。真的有比牛頓經典力學更完美的理論嗎?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科學家們將做一個測量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精密實驗以證實他們的假設:重力加速度和物質對象有關係。正如牛頓和伽利略用著名的蘋果和小球落地實驗證實他們的理論一樣,現代物理學家將用月球和地球相對太陽的加速度實驗反證以前物理學家們的萬有引力定律。也許有人會質疑這項實驗的必要性,難道牛頓三大定律會存在反例?我們教科書上白紙黑字的金科玉律會被證偽?的確,現在任何一個經受過高中教育的人都會感慨伽利略斜塔實驗的簡陋,好像那是無須證明的。我們似乎忘了每一條現在看似常識的物理定律的得出都經曆過漫長的推導與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