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謀 遇事能謀,暢通無阻(3 / 3)

但是,長久以來受統治和折磨的米提人為了避免專製,拒絕將權力托付給任何人,他們也不願意把希望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這樣一來,國家很快陷入了混亂,紛爭四起,不久便分裂成了好幾個小王國,各個國家之間也是爭戰不休。原有的法律在混亂的狀態下已經不起作用了,人們找不到一個可以約束社會的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名叫狄奧西斯的人,他以公正的判決及解決糾紛的本事開始嶄露頭角。他總是以公正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麵前,人們遇到任何糾紛都會請他幫助解決,於是他的權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當狄奧西斯的智慧、清廉以及不偏不倚的公正傳揚開來後,遠近各地的人們都來找他解決各式各樣的案子,逐漸地他就成為全國唯一的正義仲裁者,成了法律的代言人。

然而,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是,有一天,位於權力巔峰的狄奧西斯卻突然引退了。於是,整個社會的一切約束又不複存在了,犯罪率因此而劇增。

於是,困惑的米提人召集所有的城市開會,商討如何走出困境。“我們必須要選出一個人來統治我們的國家,並建立一個秩序井然的政府。”有人說。

他們最希望的統治者是公正的狄奧西斯,但狄奧西斯表示再也不想插手城市之間的戰鬥與爭執。在米提人的再三懇求之下,狄奧西斯最後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他住在人民為他建築的宮殿裏,隻有幾個重要的人才能夠見到他。

狄奧西斯在位53年,擴張了米提帝國,為後來的波斯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狄奧西斯統治期間,人們對他的尊敬逐漸轉變成崇拜,他們相信,他並非凡人,而是神之子。

聽老經驗:

狄奧西斯為人解難排憂,成了引人注目的焦點。他也明白一點:如果自己太容易接近,反而會喪失以前享有的尊敬,人們會將他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由理所當然又會變成平淡和厭倦,最後還有可能遭遇抵製。所以一味地進取有時是不明智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要想獲得尊敬和權力,最好的方法是以退謀進,暫時離開,等到人們發現你不可或缺,發現由於你的離開會給他們帶來困難,發現你具有為他們以前所忽略的優點,這時候再重返舞台,才是最好的時機。

第十一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故事回放:

武則天當上皇帝後,有兩個喜歡告密的大臣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這兩個人以殘酷出名,他們經常給一些本來沒有犯罪的人安上一些罪名,說他們反對武則天,然後把他們投進監獄。後來,周興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告別人的密,別人也把他告到武則天那裏去了。武則天大怒,立刻下旨給來俊臣,要他負責審理周興的案件。

太監送密旨的時候,周興正在與來俊臣喝酒呢。他們倆一邊喝,一邊討論著用什麼辦法可以使犯人招供。來俊臣看了密旨,隨便把它往桌上一丟,仍舊和周興回到原來的話題上。

來俊臣說他自己寫了《告密羅織經》。周興笑笑說,那裏麵寫的刑罰都算不了什麼,最近他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掏出犯人的口供來。來俊臣問:“什麼辦法?”

周興得意揚揚地說:“這個新辦法就是拿一個大甕,把它放在火上燒烤,誰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甕裏烤,不由他不招!”來俊臣聽了,連連叫好。他一麵說,一麵叫人去搬一隻大甕和一盆炭火到大廳裏來,把甕放在火盆上,盆裏炭火熊熊。周興還不知來俊臣這樣做是要幹什麼,根本想不到大禍已經臨頭了。

來俊臣覺得到時候了,於是拉長了臉,向周興宣讀了武則天的密旨:“周興,你聽著,你如果不老實交代,那就隻好請你進這個大甕了!”

周興嚇得麵無人色,魂飛天外!於是他連忙跪在地上,表示願意招認。來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報給武則天。武則天覺得周興為她辦了不少事,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軍。

後來,來俊臣也自取滅亡,告密告到武則天的侄兒和女兒身上。哪知道很多人一起反對他,最後來俊臣被判了死罪。

聽老經驗:

周興沒有想到是自己為自己掘了一個坑跳進去,到想要掙紮時已經無力,隻有徒然認命的份了。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做事的啟迪:人往往采取怎樣的方式對待別人,最終別人也會采取怎樣的方式待你,那些耍滑的人到頭來終會被別人耍。與人相處,想盡辦法坑蒙拐騙別人,總以為自己占了便宜,到頭來自己可能比欺騙過的人結局還要慘。相反,那些與人和善的人反倒會得到別人的尊敬,給別人好處的人,別人也會給他好處。

第十二節 發揮別人的小聰明,成就自己的大智慧

故事回放:

公元前522年,波斯國王岡比西斯率領軍隊侵略埃及,遭到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波斯帝國麵臨著分崩離析的局麵。這時,在波斯國內又爆發了高墨達暴動。結果,高墨達篡奪了王位,接管了岡比西斯的權力,入住宮廷,前國王的全部妻妾也被他占有。

高墨達的統治非常殘暴,在前國王岡比西斯的妃子中,有一個叫帕伊杜美的皇妃,其父親歐塔涅斯找到6名貴族同黨,策劃推翻高墨達,其中就有岡比西斯的堂兄弟大流士。他們7人在歐塔涅斯的家裏密謀,決定親自率家丁及手下兵卒突襲王宮。

機會終於來了,高墨達決定離開京城,回到米底的宮中。消息傳到大流士等人那裏,他們立即尾隨高墨達來到米底。在9月的一天,高墨達舉行宗教節慶日,大流士等人趁機衝入宮內,殺死了高墨達和他的親信。

在除掉高墨達後,大流士等7人都想當國王,因此互不相讓。最後,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次日清晨,除了歐塔涅斯之外的其他6人騎馬在市郊集合,誰的馬先嘶叫誰就為王。散會後,大流士苦苦思索,絞盡腦汁,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忽然,大流士想起了自己聰明的馬夫,他肯定有訣竅讓馬最先嘶叫。大流士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馬夫,馬夫聽了,隻是笑笑,讓大流士盡管放心。

到了深夜,馬夫挑了一匹大流士平時最喜歡騎的母馬,拴在清晨將要比賽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將馬牽了回來。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流士帶著精明的馬夫騎馬趕到郊外和其他的人會合。馬夫左手插在褲子裏,右手拉著馬嚼子,待6人全到齊後,迅速而自然地抽出左手,假裝撫弄馬的鼻子,這時,馬激動不已,以至仰天嘶叫起來。其他5人見狀,非常吃驚,急忙翻身下馬,跪倒在地,連稱大流士為大王。原來,馬夫臨行前曾把左手伸入母馬的陰部,大流士所騎的馬聞到了馬夫手上母馬的氣味,便嘶鳴起來。

大流士後來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平定天下,重新統一了波斯帝國。

聽老經驗:

跳出思維的框架,不按常理處理問題,往往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大流士的這種行為並不是什麼陰謀詭計,他隻是運用了人生的一點點小智慧,就輕鬆地解決了難題。大丈夫處世,有不以常理測度者,有反經而合於權者。有些時候,要想成就非常之事,就得在不背離道德、原則等方麵的前提下想出非常之謀。

第十三節 計不驚人死不休

故事回放:

戰國時代,麵對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動蕩局麵,燕昭王深刻地認識到:國富兵強才能主宰時局,才能稱王稱霸。於是,燕昭王廣招人才,其中包括軍事家樂毅。樂毅被拜為大將,訓練軍隊,整頓兵馬,燕國軍力很快強盛起來。公元前284年,樂毅作為燕、趙、魏、韓等五國聯軍統帥,浩浩蕩蕩進攻齊國。聯軍很快攻下齊國70多座城池,隻剩下莒邑(今山東省莒縣)、即墨(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兩座城池了。齊王逃到莒邑,被人殺害,齊將田單死守即墨。

樂毅知道“攻心為上”的道理,對莒邑、即墨圍而不攻,還允許齊國百姓出城種地、買糧。一晃三年,齊國百姓對燕軍反而有了些好感。正在這關鍵時期,燕昭王死了,他的兒子燕惠王聽信了田單派來的奸細的謠言,下令撤掉樂毅大將職務,令大將騎劫接替樂毅,猛攻莒邑、即墨二城!

即墨城久攻不下,燕國統帥騎劫很是惱火。他下令將所有齊國俘虜的鼻子削掉,刨開即墨城外所有齊國百姓的墳塋,讓枯骨暴於荒野。騎劫的行徑激起了即墨百姓的滿腔義憤,人們主動找到守將田單,表示一定要跟燕軍拚個你死我活。這時田單也想好了一個奇計。

田單挑選了5000名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的壯丁,又挑選出1000頭牛,然後秘密地在校軍場訓練起來。

與此同時,他又派幾個城中富賈,裝作逃難的樣子,借著夜色投奔燕國軍營:“城裏的糧食已經用完了,不出三天齊軍就得投降,若貴軍殺進即墨,一定請求將軍保全我們的家小。”然後送上早已準備好的財帛細軟。騎劫滿口答應。

那些派去的人回複田單後,田單連夜將那1000頭牛披掛上五顏六色、繪有奇怪圖案的大褂子,並在每隻牛角上都捆牢一把剔骨尖刀,再在牛尾巴上綁上一把浸透油的葦草。然後又吩咐那5000名壯士,每人都將自己身上、臉上塗滿油彩,手持快刀利斧,跟在牛隊後麵。

夜幕降臨,田單指揮士兵悄悄打開城門,將牛隊趕出城外,然後點燃牛尾巴上的油草。牛本來就刁蠻成性,如今又燒著尾巴,更是野性大發,四蹄狂奔,直向燕國軍營衝去。那5000名壯士緊隨其後,一路衝殺過去。

此時,燕國軍隊還在睡夢中,等士兵睜眼一看,隻見成千的怪獸衝了過來,後邊還跟著一大群稀奇古怪的妖精,膽小的早嚇得癱在地上。就這樣燕國軍隊一敗塗地,就連主帥騎劫也在慌亂中被田單一刀劈於馬下。

這場戰役勝利後,田單開始了全麵大反攻,收回來了被聯軍占領的70多座城池。

聽老經驗:

隻要有思路,總會有出路,出奇才能製勝。兩軍對陣時,一些將領總能在困境中想出一些計謀,來突破敵人的包圍取得勝利。他們的奇計就奇在出人意料之外又能行之有效,所以並不是脫離實際情況的胡亂作為。好的計謀總是因時因地而定,也因人而異,並不是單純的模仿與生搬硬套。事實上有些奇計是不求工而工,隻是符合情況,就顯得很妙。所以說奇計的本質還是實事求是的。

第十四節 要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樣了解對手

故事回放:

西漢宣帝時,趙廣漢為京兆尹,是首都長安的父母官。他拒絕獻媚拉攏,卻與下屬、百姓打成一片,毫無官架子。在與他人的交談過程中,趙廣漢漸漸總結出了探知實情的方法——“鉤距法”。這種方法講究調查,注重對比推算,結果往往十分準確。趙廣漢曾對人說:“我想知道馬的價格,就用‘鉤距法’行事,我先問狗的價格,再問羊價、牛價,最後才問馬價。這樣層層驗證,一番比較計算後,我就知道馬價是高是低了,一般不會有什麼大的差錯。‘鉤距法’不僅可以用來了解市場行情,用於政務,它也可以讓我知己知彼,對症下藥。如果我偏聽偏信,真不知要有多少錯案發生,而真正的害群之馬可能就逃脫懲罰了。”

趙廣漢上任時,長安的治安形勢一度十分混亂,百姓受害的事時有發生,官匪勾結十分猖獗。麵對嚴峻的狀況,趙廣漢召集心腹屬下說:“我上任伊始,並不熟悉此中內情,想打擊犯罪也不知從何下手。何況情況不明,亂下重手隻會引起混亂,我想讓你們暗中偵察,把盜賊的蹤跡摸清。”

心腹屬下麵有難色,他們說:“盜賊行蹤詭秘,出入不定,在此用力難出成效。從前官員都是有事打壓,無事清閑,大人何必自討苦吃呢?”

趙廣漢臉上肅穆,他鄭重地說:“盜賊不絕,根源乃在我們不曉其根底,從前官員不盡職所致。我誌在剿除盜賊,自然不能和從前官員一樣無為了,這是我的命令,違者必懲!”

趙廣漢命人暗中詳查,表麵上卻故作輕鬆,沒有更深的戒備。盜賊們以為趙廣漢碌碌無為,於是放下心來,放膽胡為。一時間,盜賊蜂擁而出,長安形勢更壞。

朝中大臣上疏指責趙廣漢失職:“京城盜賊橫行,京兆尹趙廣漢卻放縱不管,不知他是何居心。趙廣漢定與盜賊勾結,望陛下徹底肅查。”

漢宣帝也怒氣衝衝地質問趙廣漢說:“朕深居宮中,都聽說了宮外盜賊橫行之事,你有何交代嗎?”

趙廣漢叩頭不止,連聲說:“陛下不要擔心,請讓臣把話說完。”他從容地說:“京城重地,盜賊必須徹底剿滅,這是臣決心要做到的事。無奈賊情不明,輕舉妄動便會打草驚蛇,這也是臣最擔心的。臣故意裝作不聞不問,隻是想讓盜賊悉數暴露,以便臣的屬下全然摸清盜賊的狀況,查清他們肇事的根源,以及那些和他們勾結的差吏收取了多少賄賂。隻有將這些情況都搞得明明白白,才能一網打盡,讓他們無法抵賴。陛下放心,臣已廣布人手,偵知此事,用不了多長時間,盜賊的末日就到了。”

漢宣帝聽罷,不再責怪趙廣漢:“朕暫且相信你一次,你還是好好把握時機吧。”

不久,已經全然掌握賊情的趙廣漢四麵出擊,每擊必中,長安盜賊被肅之一空了。

聽老經驗:

知己知彼,摸清底細,該出手時再出手。若是知己不知彼,那就有可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而要想探知對方的底細就需要耐心細致的調查,不花費一段時間是不行的,這沒有捷徑可走。隻要對對方了如指掌了,這時他們是脆弱的,在要害處一擊也就隻有束手就擒的份兒了。知己知彼,主動權永遠把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