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反 反其道而行,條條大道通羅馬(2 / 3)

第六節 苛求完美就是停止進步

故事回放:

著名的音樂家托馬斯·傑斐遜其貌不揚,他在向妻子瑪莎求婚時,還有兩位情敵也在追求瑪莎。一個星期天,傑斐遜的兩個情敵在瑪莎家門口碰上了,於是,他們準備聯合起來,羞辱傑斐遜。可是,這時門裏傳來優美的小提琴聲,還有一個甜美的聲音在伴唱。如水的樂曲在房屋周圍流淌著,兩個情敵此時竟然沒有勇氣去推開瑪莎家的門。他們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傑斐遜並不完美,也不出眾,但是他有小提琴和音樂才華,他就不可戰勝了。生活中,對自己的缺陷和弱點,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辦法,傑斐遜有小提琴,我們呢?其實我們都有自己的優點。

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但無須怨天尤人,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生命的可貴之處,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後,能坦然麵對並加以彌補。

一個圓環被切掉了一塊,圓環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來,於是就到處去尋找丟失的那塊兒。可是由於它不完整,因此滾得很慢,它欣賞路邊的花兒,它與蟲兒聊天,它享受陽光。它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小塊兒,可沒有一塊適合它。於是它繼續尋找著。

終於有一天,圓環找到了非常適合的小塊,它高興極了,將那小塊裝上,然後滾了起來,它終於成為完美的圓環了。它滾得很快,以致無暇注意花兒或和蟲兒聊天。當它發現飛快的滾動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時,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塊又放回路邊,繼續緩慢地向前滾去。

聽老經驗: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留些遺憾,倒可以使人清醒,催人奮進,這反而是好事。正因為有了殘缺,我們才有夢,才有追求。當我們為夢想和希望付出努力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人生就是充滿缺陷的旅程,要給缺憾留點餘地。沒有缺陷就意味著圓滿,絕對的圓滿便意味著沒有希望,便意味著停滯。人生若真達到了圓滿,人也便會停止了追求的腳步。

第七節 出賣當前,失去以後

故事回放:

美國在本土以外隔著加拿大還有一塊領土——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遠離美國本土,麵積為152萬平方千米。該地區天寒地凍,是愛斯基摩人的居住地。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的領土,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1741年,俄軍渡過白令海峽首先發現了阿拉斯加,沙皇隨即派兵占領,於是阿拉斯加成了俄國的殖民地。

1856年,俄國在俄土戰爭中戰敗,國庫虧空。俄國到處搜集財源,於是就想到了阿拉斯加。沙皇認為該地油水不大,甚至到時可能還要貼本錢,不如賣掉。1861年,俄國著手與美國談判出售阿拉斯加事宜,可是美國當時正值南北戰爭爆發,無力購買。但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仍不放棄向美國推銷阿拉斯加的任何一次機會。

1867年3月29日,俄國駐美大使斯捷克爾竟不顧禮節,深夜求見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西沃德正在客廳打牌,當他聽到斯捷克爾竟把價碼降到700萬美元時,立即把手中的紙牌一丟,眉飛色舞地喊道:“為什麼要等到明天呢?我們今晚就簽約吧!”雙方當場擬定了協議文件,連夜請來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作證。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直到淩晨4點,雙方終於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的手續費成交。720萬美元買下了15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每平方千米土地隻值4.7美元,阿拉斯加成了世界上最廉價的土地。

但美國政府購買廉價土地的舉動卻遭到國內的強烈反對,當時輿論一片嘩然,原因是美國內戰初期,財政困難。在野的共和黨人把這一交易稱之為“西沃德的愚蠢”,把阿拉斯加比喻為美國總統“約翰遜的北極熊花園”。但經過激烈的爭論,參議院終於在4月9日批準了這筆交易。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竟然是個“聚寶盆”。1880年,人們在這塊不毛之地上發現了金礦,引起了美國“淘金熱”。僅1903年一年,阿拉斯加就向美國政府上繳稅金954615美元。後來,人們又在阿拉斯加發現了美洲最大的油田,年產石油6000多萬噸。這裏的煤、鐵、天然氣的貯藏量也極為豐富。據最保守的估算,美國人得到阿拉斯加後的前50年,從這塊土地上得到的純收入就已超過7.5億美元,這包括出售從阿拉斯加開采的貴重金屬的收益。

現在,該地區和沿海地帶的自然資源估計價值5000億美元。特別是阿拉斯加與俄羅斯隔海相望,又是美俄之間距離最短的地方。這個占美國國土麵積1/6的第一大州,成了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其戰略價值用金錢是無法衡量的。

聽老經驗:

未知的財富是人們所無法估計的,包括它的存在以及價值的大小,這就需要一種長遠的眼光以及在當時對機遇的正確把握了。未知總是伴隨著機遇,從未知中發現機遇,在未知中挖掘價值,這才是智者。所以,我們不應該鼠目寸光,被眼前的一點利益所蒙蔽,而應該“風物長宜放眼量”,看到事物在未來的價值。

第八節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故事回放:

洛克菲勒使用大量資金擴大煉油生產量的同時,為了擠垮對手,他安排人去把一切可以裝運石油的油罐列車以及油桶全部包租下來。

但賓夕法尼亞公司壟斷了油田和東部港口間的鐵路貨運,迫使洛克菲勒按其要求支付將煤油和其他產品運到東部市場的費用。洛克菲勒決定主動出擊,解決這個問題。

1867年下半年,洛克菲勒派人會晤了中央鐵路公司的新任副董事長,告訴他洛克菲勒公司不再通過運河運輸石油,而保證通過他的鐵路每天裝運不少於60節車皮的石油,不過條件是要在運費上打折扣。而中央鐵路公司當時正麵臨美國運輸業大幅震蕩,恰好需要一個“承包”者。

於是,中央鐵路公司答應了洛克菲勒的要求:從石油區裝運原油到克利夫蘭每桶35美分,從克利夫蘭裝運精煉油到東部海濱每桶1.3美元。而當時的正式運費是:前者為40美分,後者為2美元。

僅此一舉,洛克菲勒不僅打破了賓夕法尼亞公司的壟斷,而且在運費上也得到了極大優惠。

麵對阻力大膽進攻,最後取得勝利,是洛克菲勒的一貫做法。1870年,美國鐵路貨車總裝運量不斷下降,那些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的鐵路老板為了解決困難,著手尋求為自由市場所能提供的更為有利的解決方法。他們設想:既然他們能夠同最大的煉油商們合夥經營,分享利潤,又何必忍受這種正在消耗著金錢的競爭局麵呢?摸透了鐵路老板們心理的洛克菲勒,立即與鐵路老板們醞釀出一個方案。

根據該方案,各大鐵路公司將與各主要煉油商們聯合起來,共同安排石油的流通問題。運費將提高,但參加這個方案的成員則可以享受運費回扣,可以得到超過運費的補償。

洛克菲勒立即將此方案付諸實施,著手組建了南方改良公司。該公司的運費以每桶24美分的優惠價格支付,而非成員的運費則要提高很多。

由於在南方改良公司的2000股中,洛克菲勒及其兄弟威廉占了1180股,這使得美孚石油公司在這個公司中享有的權利比其他任何一個股東都要多。洛克菲勒把這個方案視為一種手段,借以消滅美孚石油公司的競爭對手。

洛克菲勒的主動出擊使對手們隻有兩個選擇:要麼把自己的企業解散並入美孚公司,要麼最後在運費折扣製的壓力下破產倒閉。

結果,洛克菲勒有效地壟斷了整個美國的石油業。1880年,整個美國生產出來的石油,竟有95%出自洛克菲勒之手。

聽老經驗:

商場如同戰場,快一步則生,慢一步則死。麵對困境,不能消沉沮喪,要像洛克菲勒一樣積極主動地尋求出路,將對方置於被動的地步,成功當然由你掌握了。

人生也是如此。處於困境時,不能坐以待斃,靜等著對手將自己打敗,要主動尋找走出困境的辦法,快速進攻,不給對手任何逃脫的機會。

第九節 不走尋常路

故事回放:

在美國電報業最興盛之時,老範德比經營的西聯電報公司處於壟斷地位。老範德比去世之後,古爾德花100萬美元開通了一條新電報線路,成立了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小範德比意識到了古爾德對自己的威脅,決定收購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如此,就能使自己仍處於壟斷地位。他馬上派人與古爾德談判,結果他以500萬美元買下了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太平大西洋公司人員設備全部轉入西聯。艾克特是古爾德的摯交好友,因為有技術,進入西聯後,擔任該公司的總工程師。小範德比對這一次成功的收購十分滿意,他不僅擴大了實力,還引進了一員虎將。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又發明了四重發報機,使用這種發報機,效率要比原來的提高一倍以上,如此一來,小範德比決定買下這項專利。他派艾克特與愛迪生談判,讓艾克特以低於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小範德比認為這次他同樣會穩操勝券,因為電報市場是由他一人壟斷著。然而,艾克特雖在西聯擔任總工程師,卻是古爾德的內線,他及時地將進展情況告訴了古爾德。

有一天,古爾德請愛迪生來到他的家裏,以高薪聘請愛迪生去自己的美聯公司。

愛迪生本是個科學家,根本不懂生意經,覺得美聯比西聯的條件優厚得多,也就答應了。現在,古爾德決定向小範德比攤牌,要挾小範德比說要撤走艾克特。失去了愛迪生的四重發報機,又要失去艾克特,西聯將會一片黑暗。無奈之下,小範德比隻好同意美聯與西聯合並,由古爾德任總經理。

古爾德為了得到西聯可謂費盡心機,直到老範德比去世,才能稍稍有所動作,成立太平大西洋公司。當然,當時電報公司是賺錢的,而古爾德卻絕非想從電報公司的經營中賺錢,他得將西聯電報公司賺到手,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不過是他拋下的一個誘餌,小範德比果然上當了。此外,古爾德的另一個妙筆是將艾克特打進西聯高層,從而使高級情報可以及時地傳到古爾德的手裏。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時古爾德對小範德比的作為一目了然,而小範德比卻對古爾德一無所知,未加絲毫防範,本來唾手可得的四重發報機專利,卻從眼皮底下被古爾德奪去。

古爾德得到了四重發報機的專利,便可以實施他賺取西聯公司的最後攻勢了。要麼撤走總工程師,要麼合並,在此條件之下,小範德比隻好俯首就範。合並公司,古爾德得到了他垂涎已久的西聯。

聽老經驗: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人們的競爭手法無所不用其極。而不按常理出牌的競爭,則更容易使對手防不勝防。如果循規蹈矩,每一步都在別人的意料之內,那就很容易被別人打敗。須知競爭之法無準則,水無常勢,兵無常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根本沒有什麼永遠可靠的方法和原則,取勝才是根本目的。使用反常方式,更易使對手陷入措手不及的狀態。

第十節 財富需要從“小”積累

故事回放

真正的大富翁基本上都是“吝嗇成性”的人。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到了飯店前,發現停了很多車,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

“噢,這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說。

“我來付。”朋友堅持道。

“那可不是個好主意,他們超值收費。”蓋茨說。

在蓋茨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世界上沒有任何財富是花不完的,但錢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花的,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當省的時候不省,那麼在當用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可用的了。除了比爾·蓋茨,億萬富翁麥卡錫也同樣很“吝嗇”。

悉尼奧運會上曾經舉辦過一個“世界傳媒和奧運報道”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在座的有世界各地的傳媒大亨和記者數百人。

就在新聞發布會進行之中,人們發現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熱的美國傳媒巨頭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鑽到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尋找什麼。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位大亨為什麼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作出如此有損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會兒,他從桌下鑽出來,手中拿著一支雪茄。他揚揚手中的雪茄說:“對不起,我到桌下尋找雪茄,因為我的母親告訴我,應該愛護自己的每分錢。”

麥卡錫是一個億萬富翁,有無以計數的金錢,他可以揮金如土,可以買到一切可以用錢買到的東西,一支雪茄對於他來說簡直是微不足道。如果照他的身份,應該不理睬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從煙盒裏再取出一支,但麥卡錫卻給了我們第三種出人意料的答案。

聽老經驗:

要知道,你所擁有的財富=所賺總數——開銷總數。即使賺得再多,統統花掉之後,也和從沒賺過是一樣的。愛惜你的財富,不要隨便花掉它們。財富隻屬於自己的主人。一個隻知揮霍的人,即使有能力擁有財富,財富陪伴他的時間也會非常短暫。一個連一分錢都不珍惜的人,怎麼會珍惜更多的錢?一個連一分錢都不重視的人,怎麼會懂得掙錢的辛苦?所以,對於財富,須知來之不易,一定要多加珍惜。

第十一節 以“缺席”的方式凸顯自己的重要性

故事回放:

史蒂夫·納什是一位傑出的籃球明星,他效力於菲尼克斯太陽隊,曾在2004-2005賽季榮膺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

有很多人認為,太陽隊之所以有這麼強的戰鬥力,不隻是因為納什的出色,更是因為太陽隊能人眾多,高手如雲,他們有超級球星馬裏昂,他們有全聯盟優秀的中鋒迪奧,是他們和納什組成的鐵三角讓太陽隊獲得如此好的成績。

的確如此,當納什在太陽隊的時候,他身邊每一個人的數據都是那麼漂亮,他們全隊六人得分過十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而相對於納什,他所取得的數據隻是和往常一樣出色而已,隊友馬裏昂的數據之光甚至已遮住了納什的過人之處。

但是,當納什受傷後,太陽隊在主場迎戰西部第一的馬刺隊時,沒有納什的太陽隊在第四節一開始就落後客隊22分之多,讓比賽早早地進入了垃圾時間。往日豪取30多分的馬裏昂不見了,剛被評上效率最高中鋒的迪奧居然成了助攻王,而太陽隊一向的置敵死地的法寶——流暢有效的快攻也不見了。納什不在場上,他帶走的絕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數據,他的缺席讓整支太陽隊都找不到進攻的節奏,他的缺席讓強隊太陽在馬刺隊麵前顯得如此的不堪一擊,他的缺席充分體現了他的價值,無人能夠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