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臣履任,即值大災,賑務拮據,未遑清理。今幸仰荷皇太後、皇上福庇,年歲略有轉機,政務以次畢舉,自不能視軍需用款為前任未了之件,稍存隔膜之見。近與司道再四籌商,僉雲曆年過久,用款較巨,承辦之員既已屢更,經手之吏多半物故。如必循照舊章造冊報銷,則卷帙浩繁,曠日持久,紙張、工食費無可籌,且以實用之款目欲求例案相符,勢必設法避就,反恐不實不盡。臣謬承恩遇,惟當實事求是,迅速清厘,不敢稍涉拘泥,擬請援照成案開單據實報銷,即可速清舊案。且軍需報銷既清,則州縣交代可結,既免遷延廢擱之弊,亦無牽混影射之虞,實於庫帑、吏治兩有裨益。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晉省軍需積至十五六年之久,款目過繁,仿照同治三年六月以前開單報銷成案,準將同治三年七月以後至光緒五年十二月止所有軍需支用款目,開具清單,進呈禦覽,請旨飭部核銷。如蒙俞允,臣即當督同司道逐款稽核,迅速開報,斷不任承辦各員稍事浮冒,上負朝廷惠愛晉民之至意。是否有當,伏候聖訓施行。
所有晉省軍需曆時過久,款目繁多,擬請援照成案開單報銷,以清積牘而歸簡易緣由,謹專折具陳,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
被災州縣察看賑濟疏正月二十日
奏為查明被災之陽曲縣等處,請俟青黃不接之時,察看情形,應否接濟,再行懇請恩施,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查光緒五年十月初三日奉上諭:“本年直隸、山西、河南被災,山東平度州等處被水,節經各該省奏到,將新舊錢糧分別蠲免緩征。又以山西賑米不敷,撥山東漕米八萬石,並輕齎等銀三萬數千兩、豆子二千七百餘石。又因賑撫善後無款,部庫撥銀二十萬兩,又撥山東等省地丁等銀三十萬兩,以濟要需。小民諒可不至失所。惟念來春青黃不接之時,民力未免拮據,著傳諭各該督撫等體察情形,如有應行接濟之處,即著查明據實複奏。此外各省有無被災地方應行調劑撫恤之處,著該將軍、督撫一並查奏,候旨施恩。”等因。欽此。仰見我皇上軫念民依,無微不至。當經欽遵行司查議去後。
茲據藩司葆亨詳稱,查得上年陽曲、太原、祁縣、徐溝、交城、文水、汾陽、平遙、介休、孝義、屯留、高平、大同、神池、代州、稷山、歸化城、薩拉齊、和林格爾等廳州縣,被水、被旱、被雹,業將應征下忙錢糧、米豆、土鹽稅等項詳請分別蠲緩,並動用倉穀賑米撫恤,及減免差徭隨時調劑。且上年秋收中稔,糧價平減,小民口食有資,無虞失所。
又,據沁源縣稟報,被雹各村莊勘不成災,業經發給口糧、籽種,足敷糊口。又據臨汾等各州縣詳稱,平陽、蒲州二府屬,解、絳二州並屬各州縣,上年春、夏缺雨,麥收歉薄,兼因災祲頻仍,民間未免拮據,業將上年應征上、下忙錢糧奏準隻征一忙,蠲免一忙。又有浙江紳士助賑,小民不致失所。惟大祲以後元氣未複,請俟青黃不接之時,應否接濟,再行察看情形酌核辦理。由藩司詳請具奏前來。
臣複加查察,委係實在情形,合無仰懇天恩,俯準將上年被水、被旱、被雹之陽曲等廳州縣,及未被災之平陽、蒲州兩府,解、絳兩州並所屬各州縣,均俟青黃不接之時,詳加察看各地方情形,如須接濟,再行酌量辦理,以廣皇仁。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陳占鼇請照原獎片正月二十七日
再,臣會保潮州等處勸辦晉、豫賑捐出力員紳內,有工部主事陳占鼇,請以直隸州知州分發省份盡先補用。旋經吏部複稱:尋常勞績不準保免補、免選,應將該員改為俟補主事後以直隸州知州分發省份盡先補用。
臣查該員陳占鼇,前經臣丁日昌奏派出洋,迭赴新嘉坡、暹羅、小呂宋、檳榔嶼、麻六甲各埠,竭誠勸辦。往返重洋數萬裏,風濤出沒,艱險備嚐,捐得賑款實銀八萬兩,全活饑民甚眾,實屬異常出力。業於光緒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經臣奏明,奉旨:“陳占鼇著俟事竣後準其從優請獎。”等因。欽遵在案。誠以該員遠赴南洋勸集巨款,懋著勤勞,與尋常勞績不同,是以豫為聲明,奏予優獎。今若改照尋常例章核議,實不足以示區別。自應欽遵前奉特旨優獎,仍將該員陳占鼇以直隸州知州分發省份盡先補用,俾昭激勸。
理合會同福建撫臣丁日昌、山西撫臣曾國荃、河南撫臣塗宗瀛附片具陳,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密陳扼要設防疏正月三十日
奏為遵旨密陳,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承準軍機大臣密寄,光緒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奉上諭:“前因崇厚出使俄國議辦條約章程,事多窒礙難行,經王大臣等會議後降旨,令曾紀澤前往再議。惟念俄國要挾多端,心殊叵測,不遂所欲,難保不枝節橫生。本日據王大臣等奏籌議邊防各節,自應及時布置,以備不虞。綏遠城為近邊要隘,防範宜嚴。曾國荃前調劉連捷一軍駐紮山西,該省現尚靜謐,著曾國荃飭令該軍移紮綏遠城,以資扼守。該將軍等務當嚴飭各將領勤加訓練,毋稍疏懈。將此由五百裏各密諭知之。”欽此。仰見宸謨深遠,思患預防。跪誦之餘,莫名欽服。
竊查山西邊塞、內外蒙古,皆我聖朝臣仆,與俄境相隔甚遠。歸、綏迤西草地,可達新疆。商賈販運出口,必須取道包頭鎮,即北往恰克圖,西往烏魯木齊,亦由包頭經過。其地在歸化、綏遠兩城之西北三百餘裏,背負大青山,最為險要。三四年前,邊境不靖,常用重兵屯紮。因大青山時有盜賊潛蹤,出而摽掠,居民不得安枕。臣到任後,曾經剿辦兩次,撲滅殆盡。去秋與劉連捷商定,即派其弟劉鴻年統領馬步八營,親駐包頭一帶,日夜梭巡,既足以彈壓土匪,又可以屏蔽歸、綏。查劉鴻年智勇深沉,兼資文武,向隨劉連捷攻剿皖、吳,實能明白戰守機宜,用為前鋒,最稱得力。而以劉連捷之營屯紮於岱嶽、雁門關之間,聯成掎角之勢,仰托朝廷洪福,地方尚屬安靜。
去臘劉連捷因父親病篤,乞假省親一次。臣即批準六個月,仍令今夏迅速回營。此次欽奉密旨,飭令該軍移紮綏遠城,係為扼要設防起見。所幸微臣布置適相符合,一麵密令劉鴻年率各將領勤加訓練,毋得稍涉疏懈;一麵緘商將軍臣瑞聯,督飭駐防各兵密地聯絡聲勢,仰副我聖朝有備無患之至意。
所有遵旨複陳緣由,理合恭折密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再,臣準通政使司通政使、二等男爵劉錦棠函稱,該員祖母劉陳氏,以晉省頻遭災歉,民間荒地極多,現正籌散牛力、籽種,願將積存養膳銀三千兩捐助,湊濟晉用;並以身受一品誥封,不敢邀獎,徑將此項彙兌到晉。臣查劉陳氏係前任廣東陸路提督劉鬆山之母,現統老湘軍劉錦棠之祖母。該陳氏夙著義方之訓,年老家居,自奉儉約,無異貧寒。慨然遠念晉民耕種無資,捐助巨款,洵屬好善樂施,出於至誠。雖據稱不敢仰邀獎敘,臣何敢壅於上聞。
查光緒四年五月前陝甘督臣楊嶽斌之父秀貴、母向氏捐助賑銀二千兩,蒙恩賞給禦書匾額。今劉陳氏有子劉鬆山官至提督,昔年屢立戰功,為國捐軀;其嫡孫二等男爵劉錦棠,現正宣勞萬裏之外,亦係世篤忠貞。可否援案賞給匾額嘉獎之處,非臣下所敢妄請,出自逾格鴻慈。
理合附片具陳,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另有旨。”欽此。
光緒六年二月初七日內閣奉上諭:“曾國荃奏命婦捐款濟災,可否賞給匾額,請旨辦理。等語。原任廣東陸路提督劉鬆山之母、通政使司通政使劉錦棠之祖母劉陳氏,捐養膳銀三千兩,解助山西耕種荒地之資,實屬樂善好施。著南書房翰林書寫匾額一方,賞給該命婦,即交劉錦棠祗領,以示嘉獎。”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