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就做老板的事1(1 / 3)

老板們最累

作為一家企業的老板,以下場景對你來說可能習以為常:

為了爭取客戶,也許你忙到淩晨才睡下,可一大早又被公司的電話吵醒了。雖然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但你還是得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公司。會議室裏,中層幹部們早就已經在等候你了。滿室的煙雲,顯露出他們等你做決策時的焦慮情緒。工廠發生了嚴重的事故,生產線已經停了。事故的善後賠付、生產線怎樣重啟、耽擱的訂單怎樣才能如期完工……突如其來的種種麻煩刺激著你尚未完全蘇醒的神經。而你心裏明白,這些都隻是近憂,你還將麵對更令人困擾的遠慮。

在你所處的行業裏,自己給予員工的住宿環境和待遇隻能達到中等水平,所以,熟練又專業的車間管理人員在培養起來後都留不住,而不熟練的新人造成的各種成本損失又讓你肉疼。

由於缺乏新的生產線,工廠的生產效率低下;但因為海外訂單急劇減少,你也不可能冒著巨大的風險,花巨資引進新的生產線。從銀行貸款的機會渺茫,而高利貸更是讓你望而生畏,那10個點的利息如同螞蝗一樣,一刻不停地想要吸幹你的利潤。

你成立了針對國內市場的銷售部,費盡力氣請來了一位銷售經理,並組建了自己的銷售隊伍,開始銷售新開發的產品。但令人沮喪的是,新產品毫無品牌競爭力;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經銷商們不願意進你的貨,讓他們代銷可以,但要他們掏錢就難於登天。

一個品牌要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沒個兩三年的大力投入是不現實的;如果還想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暢銷,概率更是小之又小。國外同類產品無論在品牌知名度上還是價格上,都把你遠遠甩在身後,還有大量明麵上的或潛在的國內同行,這幾乎堵死了你期望通過低價贏得市場這條路。

企業規模始終無法得到擴大;銷售額雖持續增長,但利潤卻不見增加;人心浮動,大部分員工都有職業危機感;員工隻顧著鉤心鬥角,絲毫不關心企業發展的好壞;等等。這些都是企業成長中麵臨的典型問題。

你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去“滅火”;想要辦成事情,你總是得親自去做些具體的工作(如陪客戶喝酒);計劃雖好,但實施結果總叫人難以滿意;長時間的加班嚴重損害了你的健康……

方方麵麵的不如意,讓你覺得越來越累。身體上的累可以挺過去,但心累卻怎麼也無法緩解。在企業還小時,當老板的還能麵麵俱到;可想要企業發展,那耗費的精力、體力、心力絕對是成倍增長的。當然,如果企業按照設想發展,那倒讓人欣慰;可問題是,現實情況往往是人越累,公司發展得越緩慢,甚至還會出現業績倒退的情況。於是,很多老板開始懷疑自己還有沒有把企業繼續做下去的必要。

● 時代變了

之所以會存在上述問題,是因為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變得非常複雜,而中小企業老板們卻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企業內部管理上,以致企業缺乏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最終,企業不是抓不住機會,就是抓住了機會卻沒有能力執行。

現實告訴我們,靠投機獲得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生存、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你能創新,競爭對手也能;你能看到的機會,競爭對手也能看到。那麼,如何才能在競爭中勝出呢?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許多原來需要企業自己做的事情,現在都可以外包出去,企業隻需掌握並運營最核心的資產就可以了。因此,商業模式就演化為一個涉及多個模塊的綜合體。

在這個綜合體中,客戶和產品起著導向性和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站在客戶的角度,還是站在產品的角度,隻要你做好了其中之一,你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在這兩方麵,先後崛起的諾基亞和蘋果可謂是最經典的例子。

在iPhone火爆之前,諾基亞可以說是手機的代名詞。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堅持以客戶為導向,能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尋求產品的差異,同時鞏固這些差異。因此,諾基亞的手機以類型豐富而著稱。蘋果則不同,它是典型的產品導向戰略:蘋果致力於尋找客戶共同的需求,同時強化這些深層次的需求。因此,蘋果的產品種類非常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