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九集 回歸之際(中)(2 / 3)

????當然,盧坤他們不在的時候,她也會唱。盧坤覺得,那時的歌聲中除了淒楚還會有孤寂的音素,是女人家唱《蘭花花》,唱《女娃算卦》,唱《小寡婦上墳》的那種聲調。她之所以這樣不歇的唱、唱、唱,在盧坤想來,就是因為她吃了他們的穀米、喝了他們的水、占了他們的空間吧。

????直到第2年的冬季,盧坤勞動回來,累得頭昏腦暈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那個“綠妹”,想起了她的歌聲。側耳細聽,沒有聲息。側目去看,籠子空了。“怎麼回事?”盧坤趕緊提下籠子。米還有,水還有,可是,可是“綠妹”卻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躺在籠子的底部長眠了。

????盧坤再次感到了難過,他的心又輕顫了一下。唉,一對感情很深相依為命的夫妻,在死去一個之後,另一個就活不久了,這鸚鵡也是一樣。

????每當想起這對鸚鵡,一種悲涼就穿透他的胸腔、漫過他的心頭。睹物思情,盧坤深深地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我一定要珍惜。

????為了排遣心頭的悲涼,盧坤對曹指導員說:“報告曹指導員,給我推薦幾本書吧,我也想讀點書,覺得讀書挺好的!”

????於是曹指導員給他送來了一本《小王子》。

????幾天後,盧坤沒有心存感激,而是在心裏抱怨:“我請你給我推薦幾本好書,雖然我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你也不能拿一本童話書來糊弄我吧?”

????曹指導員看出盧坤的心事,說道:“哦,我忘記了你已經長大了。其實我特別想說的是,難道你成了大人就忘了自己曾經是個孩子嗎?你讀懂小王子那顆漂泊流浪的心了嗎?讀懂小王子對於愛的渴望和無奈,對現實的苦悶和無助了嗎?那的確是一本童話書,可裏麵滿是愛與憂傷,仔細的閱讀,你就能體會到那愛的強烈和憂傷的深重。”

????就這樣,盧坤家從一本童話書開始,在監獄裏讀起了書。他讀了許多書,如《亂世佳人》、《安娜.卡列林娜》、《約翰.克裏斯朵夫》等名著。

????夏天快到了,曹指導員又給盧坤帶來了一個魚缸,說:“盧坤,你試試養魚吧。”

????盧坤十分高興地接受了。可是,接下來的一年,盧坤養過幾次金魚,結果都養不長,於是對於養魚也就沒有了什麼興趣。

????這天,曹指導員又給他帶來8條魚,8條小小的熱帶魚。盧坤有些擔憂地說:“指導員,對養魚,我真是外行,這又是我從未養過的熱帶魚,我能養好嗎?”

????曹指導員說:“漫漫學吧,有誰生來就會的?好在夏天熱帶魚很好養,定時喂魚食,換換水就可以了。”

????於是盧坤把魚缸清洗幹淨,進行了整理。現在的魚缸很漂亮,不到2尺的長方形玻璃缸,背麵貼著藍色塑料薄紙,上麵有著紅色珊瑚圖案,營造出深色海洋的遠景效果。缸裏鋪著厚厚的彩色細石,10幾顆各色鵝卵石,一個圓圓小小的漂亮石鴨,一個著深藍色衣服的瘦極的釣者,一架帶欄杆的竹橋,彎在一大一小兩座假山之間,還有兩棵小草在水中搖曳生姿。8條小魚穿梭其間,優哉遊哉,好不自在!

????盧坤饒有興致地欣賞著,8條小魚都很漂亮,雖然它們沒有特別豔麗的色彩和特別出奇的身姿,盧坤並不認識它們,更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但這並不妨礙他去欣賞它們,名字本來也就是一個代號而已。它們小到隻有1寸左右,眼睛烏溜溜的,楚楚可憐。有兩條瘦瘦扁扁,一大一小,粉紅色,肚子幾近透明。有一條小到隻有3顆米粒那麼長,也帶點粉色,盧坤疑心是那兩條生的呢,頭兩天根本沒注意到它。有3條應是兄弟,盧坤想,就叫它們三劍客吧,長得其貌不揚,就像極平常的鯽魚,隻有紅色的尾鰭使它們與鯽魚區別開來,添了點靈秀。那最長最豐滿的一條也最漂亮,它通體藍灰色,燈光下藍色泛出幽幽的光,銀白的斑紋閃閃發亮,使它頗具華貴的氣度,頭部有兩根長長的須,似嫌累贅,在它可是長者的標誌喲,就叫它老衲吧。

????魚缸放在監舍的書桌上,陪著盧坤讀書寫字。盧坤的眼光時常被它們牽引過去,因為那裏是一個活潑生動、繽紛多姿的世界,陽光下和燈光下更是如此。

????盧坤沒有想到,這一養還養出了感情,養出了感慨。

????盧坤喜歡給它們喂食。捏一簇花花綠綠的飼料下去,撒在水麵上,它們便爭著搶著吃起來。“三劍客”吃得最熱鬧,一點沒有紳士風度,活像3個頑皮的男孩躥上跳下,猴子似得急。其他幾條吃得從容。最見風度的便是“老衲”了,它遊姿優雅,慢條斯理的,決不和誰爭搶,到嘴了就張張口。然後直著身子,在石頭間隨便揀一點漏下的吃。原來真是吃中見個性啊!

????換水是一件麻煩事。盧坤用過細細的塑料管,覺得費事,後來用轉移魚兒的辦法,可以爽爽快快清洗魚缸。每次洗畢,玻璃缸藍盈盈的,水清純無比,將魚兒投於其中,曆曆如新,頗覺賞心悅目。

????盧坤就這樣一邊養魚一邊看書學習。他已經讀了許多書,除了世界名著,他還看了《二十四史》、白話《資治通鑒》等。書讀得多了,漸漸的有些服刑人員要他推薦書,他就說:“讀你喜歡的書吧,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這天,曹指導員來到5組,見盧坤又在看書,便問道:“盧坤,看了這麼多書,有什麼感想嗎?”

????盧坤站起來,認真地說道:“當然,有很多感受。比如看《安娜.卡列林娜》心裏就有很多感覺。我很喜歡安娜,她美麗、高貴、勇敢、倔強、坦率、真實。她有著強烈的個性和美好的品質,她有著為愛生、為愛死的勇氣和熱忱。她臥於火車軌道,最後的神情淡然而恬靜,夜風淩亂了發絲,她從容地奔赴死亡,如同向往新生一樣。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小女孩甜美的笑容,一躍入水,仿佛一條魚,獲得了自由。我除了震撼和感動,還有一些遺憾:為什麼他要去追求她,讓她情難自禁,違背了道德和社會,背負著邪惡的名聲,成了人人鄙視、唾棄的,而又對她始亂終棄。為什麼不能愛到最後?為什麼要在她離去後才知道珍惜,要用一生去緬懷她?他說我再也忘不了她的容顏,我不配做個男人,隻能做個軍人,讓戰爭放逐我吧,他毅然離去……他抱著她單薄而虛弱的身體,他說我們到莫斯科去,你會很快恢複的,美麗的風光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他為她畫像,沒有外界的打擾,這段時光無疑是生命中最幸福的一片,祥和、寧靜……”

????曹指導員點點頭,說:“讀書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當你在現實中孤獨徘徊的時候,你可以在那一排排線裝書中找到遙遠年代的知音。在這個浮躁快速的時代,你可能永遠也沒有一個朋友,沒有朋友對於每個還沒有麻木的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當你徜徉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積累起的寶庫時,你總能從那廣袤的世界裏感到心的共鳴!於是,你也就不再因單獨而孤獨,不再因落寞而寂寞。人難免寂寞的。我想魯迅在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句話的時候內心一定充滿了淒涼和苦悶。難道那個敢於直麵慘淡人生,以筆作槍的鬥士,竟是如此的孤獨而沒有一個朋友傾訴衷腸嗎?幸運的是他最後還是找到了尼采,通過作品與他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