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七年。江寧。
塵埃落定,洗盡鉛華,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夢經流年,夢回曲水邊,夢中看,煙花綻出月圓,歎塵世牽絆,何曾到岸!
京城,西山。
萬山紅遍,霜林盡染,點點似是離人淚。
那二人有說有笑,一路從山腳上去,從山頂下來,且將這塵世萬物帶上雲端,再在那雲端俯視,巍峨大殿,雄偉宮牆,如井市集,俱都踩在腳下,一並踩在腳下的,是過往的雲煙。
一縷嫋嫋琴聲從層林間流瀉而出。
那琴音空靈淡泊,飄逸超凡,非凡俗中曲子,卻如天外綸音。
二人笑談中來到那寺廟門前,合什聞訊,一時,一尼姑出來應道:“二位大師安好!貧尼智能有禮!”
“小僧空空,見過師太!這許多年,師太每日都如此超凡不群!”其中一人道。
“小僧情情,多次叨擾師太,慚愧!今日市集過來,偶又見另一版本書稿,題曰《紅樓夢》,而非前日的《石頭記》,故而特意帶來了,煩請師太……”正說著,寺廟後院那悠揚的琴音又起,略加思索,繼續道:“煩請師太,交與警幻仙師品鑒!”
智能微微一笑:“貧尼替仙師謝過二位大師,多謝二位大師多年來柴米周濟。”
“凡塵小事,師太何必掛懷!但不知,今日,是否有緣得見仙師一麵?”情情和尚聞到。
那智能微微一笑:“警幻也,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早已脫身化外,見與不見,有何不同?大師原本是慧根之人,何必多年來癡纏入幻夢之間,定要再落迷津?”
“多謝師太點化!小僧去也!”
“大師慢行!仙師尚有一事動問,敢問大師,緣何會來這西山修行?”智能喚道。
“多年前,凡塵中一故人,臨終前最後兩字便是西山,故而貧僧此生,便知與此有緣!”
“癡男,怨女,忠仆,義士,白駒過隙,拈花一笑罷了!”智能歎道,又說:“仙師今日曾言道,苦海之中,今日又將有人脫離,大師如塵緣未了,何不再入凡塵走一遭?”
那情情和尚輕笑道:“罷了,如今還有什麼放不下!隻是每日能聽到仙師琴音,得問師太點化,在這山水間徜徉,已是絕佳之因果!”
“此是一篇頌聖而不落俗套之詩,想來大師必有可用之處!”說畢,從袖筒中拿出一張尺素。
那情情和尚一笑,如往日那般拿了過來,見上麵寫著“一畦春韭綠,十裏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哈哈一笑,攜了那一直立在一邊閉目打坐的空空和尚,下山去了。
一行笑語傳來:“你因何不聽師太點撥,反而酣睡!此不辜負你我上山下山之奔波!”
“我名空空,情緣空空,子孫空空,因而無需上山遠遠觀望身影,也無需下山碌碌索求書稿,不必管它內中多少更改變化,不必管它世人矚目談論,更不必管兒孫生死哀愁,不睡,還要怎地?”那空空和尚大笑。
“你這是說我,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我不過是隻求大士瓶中露,不愛霜娥檻外梅罷了!”
“哈哈,你若也空,就不會再吟那書裏的詩詞……”
“哈哈,她若警幻,就不會再吟這詩詞,改那書稿……”
那語聲漸行漸遠,隨山風搖曳,終不可聞了。
那智能師太遙遙地望不見他們的身影,才轉身回到寺裏。
她推開側殿大門,走了進去,在文殊菩薩寶相前上了柱香,低頭拜了幾拜,然後,轉過佛像,在那佛像身後,是一副桃木平雕的觀音大士像,她四下看了看,似隨手扭了一下觀音座前長明燈,誰想那觀音像竟吱扭扭如一扇門般轉開了,裏麵,竟是一片竹林。
竹林深處,有木屋之飛簷,有溪水之潺潺,俱都隱約在霧靄中,迷蒙不可見。
那智能合什道:“仙師,他們依舊來,依舊去了……”
說著,她抬起頭,望著那竹林裏,一白衣飄飄之身影……
京城西山。悼紅軒。
曹雪芹做了個夢,一個好夢。
夢裏,沒有冷森森的風從破舊的房屋四麵侵襲,沒有鄰家過年的鞭炮聲映襯下的益發顯得淒涼的家境,夢裏,父親、妻子、兒子、朋友……生命仍舊那麼飽滿和生趣盎然。
夢裏,沒有愧疚,沒有糾纏,沒有放不下、剪不斷、丟不開、理不清的愛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