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沒什麼,退下去又跪在了允炆後麵,看著呂氏照顧允炆。對於呂氏,允熥雖然不可能徹底無視她,但也沒多重視。
結合前後兩世的記憶來看,呂氏雖然處理日常事務還行,但顯然不是什麼太有眼光和手段的人物,肯定成不了武則、宣太後或者呂雉這種牛逼到爆的太後,即使跟張皇後(明孝宗朱佑樘的)、還是張皇後(仁宗朱高熾的)相比也比不上,也沒有太狠辣手段和心思。
再加上現任皇帝朱元璋同誌太牛逼,又對家人十分愛護,估計呂氏連進讒言也不太敢。隻要能獲得老朱同誌的讚許,呂氏頂多也就是下一些絆子,起不到多大作用。允熥因此放下了對於呂妃的關注。
快伴晚的時候老朱總算處理完了朝政,來文華殿了。當然也就聽這裏的宦官了允熥的事。朱元璋又驚訝了一把,這允熥絕對是變了。雖然老朱同誌的子孫眾多,不可能每一個都很了解,但朱標的幾個兒子就在他眼皮底下,還是很了解的。朱元璋決定加派人手觀察允熥。
其實允熥的舉動是很不合適的,非常不符合禮法,要不是現在是特殊情況,並且現在大家也不認為允炆會當皇太孫,恐怕他會受到訓斥的。到底,還是融合後現代思維骨子裏不太重視禮法,雖然中和了一下,但還是比不上純土著。
到了第(朱標去世第4),朱元璋尚未就封的幾個兒子來給大哥吊孝。
允熥馬上集中起了注意力。兒子巨多的朱元璋一共有6個兒子(真能生啊),現在最的兒子尚未出生,八、9九、十三個兒子已經死了,再減去長子朱標,朱元璋現在有二十一個兒子。
老十六慶王朱栴(zhan)以下的1個兒子還沒有就藩,還在京城。允熥以前跟幾個叔叔的接觸也不多,正要好好地觀察一下幾個叔叔。
允熥隻見一串少年+屁孩的隊伍走進了文華殿,允熥的吃了一驚,然後馬上反應過來:這一串叔叔,除了打頭的朱栴比允熥大一個月,就連寧王朱權都比允熥。
不過允熥仍然非常認真地觀察這這一串叔叔們,特別是十七叔寧王朱權。作為熟讀《明朝那些事兒》的曆史愛好者,後世的允熥特別清楚朱權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不有句話嗎,叫‘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允熥非常努力的想看出朱權到底如何牛逼。
但是允熥很快就敗下陣來,根本看不出朱權有什麼特異之處,除了長得挺帥。‘看來我完全沒有徐暉祖那樣牛逼的相麵本事。’允熥這樣自嘲著。
觀察失敗的允熥幹脆不再注意幾個叔叔,低頭回憶起來。根據允熥原來的記憶,十六叔朱栴,十七叔朱權,十九叔朱橞(hui),二十叔朱鬆學習好,每次考試都是滿分,不過學習好未必就能在以後的實際工作(當王爺)中幹得好,就算是朱權,不還是讓朱棣給算計了,“被”靖難了麼。(其實這四個王爺挺有本事)
接下來幾都沒什麼事兒生,允熥老老實實的守靈。不過期間允熥幾次感到有人在看他,但是每次他這樣感覺的時候,眼睛掃了一圈,都沒現有人看他啊?允熥於是認為是自己這幾太過疲勞產生錯覺了。
又過了幾,從五月初八開始(朱標死於四月二十五),外地分封的諸王6續趕來京城。
允熥雖然也有睡覺和吃飯,但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順,覺不敢多睡,飯也不敢多吃,特別是在允炆幾乎不怎麼休息的情況下(曆史上的允炆就是在朱標死後守喪期間不怎麼吃也不怎麼睡,把自己弄得皮包骨頭),所以幾乎每都暈暈乎乎的,恨不得找點大煙來提提神,根本就沒有精力觀察這批叔叔,隻是在朱棣來拜祭的時候強撐著注視了一下,除了滿麵悲傷的表情以外,同樣什麼也沒觀察出來。
一直撐到過完七七,送靈去孝東陵安葬以後,允熥終於是撐不住了,狠狠的大睡了兩兩夜,睡著前想的最後一件事是:媽的,想當一個合格的孝子必須得是一個覺少的胖子,可供消耗的能量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