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後續發酵(1 / 2)

再回文華殿這邊。Ww WCOM允熥回來後就一門心思在自己的屋子裏整理今過的話,其他一切計劃均取消。

文淵閣的呂妃今在允炆和允熥去了後不久就打聽到今一起去謹身殿的人不少,這才稍覺放心。但放心還沒有一個時辰,等允炆回來後把生的事這麼一,頓時又緊張起來。

所有人都清楚,雖然這幾朱元璋隻是找兒子、孫子們閑聊,但是也是通過閑聊、談話在有限的儲君候選人:老二朱樉,老三朱棡,朱允炆,朱允熥中挑選最合意的人。今允熥表了這麼一番富含道理,富含哲理,富含可操作性,富含……的話,並且陛下看起來也很重視允熥的觀點,他競爭儲君的能力大大增加。

但是呂妃對前朝的事無能為力,後宮她也不敢暗害允熥。第一,老朱對文華殿不是完全放手不管的,特別是朱標死了以後更加強的對文華殿的監控;二是如果老朱隻有允炆和允熥兩個候選人,那她博一把,就算被老朱現賜死了,朱元璋也隻能立允炆為儲君,自己就算死了也值了;但現在還有其他候選人,博一把的結果很可能是導致老朱連帶著厭棄允炆,為他人做嫁衣。所以她隻能是在與老朱不多的見麵時候運用自己已多年不用的進讒言的本事,專業的、不留痕跡的、潤物細無聲的讓老朱意識到允熥的缺點。

另外就是,呂妃看了一眼坐在旁邊認真吃飯的允炆,另一點就是允炆好好表現了,呂妃相信做事自己的兒子絕對比允熥強(父母對子女總是信任的)。但是允炆現在的身體還需要多休息啊。

“允炆,”呂妃道。允炆側頭看她。“吃完飯了以後好好休息。”允炆對於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很詫異,這話一般是平時吃完了飯才的吧,不過他仍答道:“是”。

等吃完了飯,呂妃今也沒陪著允炆回寢室,又囑咐了一聲就去找自己的‘智囊’了。

完了宮裏,宮外。所有年滿十二歲的皇子都住在宮外,今允熥提出了這麼驚世駭俗的觀點,大家都很有交流欲望,於是迫不及待地與自己的幕僚起來,反正也不是需要保密的東西。這些幕僚聽了以後需要平複自己那被十萬匹草泥馬踐踏過的脆弱不堪的心靈,就去找自己在京的朋友去傾訴。一傳十十傳百,允熥和他的擴地足食,仿周封國的觀點就毫無預兆地成為所有在京官員的關注焦點。

伴晚時分,一頂頂轎子或馬車在大街上急匆匆地來來往往,宵禁的時辰馬上就要到了,與友人討論過擴地足食仿周封國觀點的人一個個的急忙趕回住址,在洪武朝因私事違反宵禁的後果可能很嚴重,沒準朱元璋正處在生氣的時候就把你給流放了。但有一頂轎子卻不是回家的,而是來到了當朝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的府邸。

轎子在側門口停下,裏麵走出一位七旬有餘的老者,原來是右僉都禦史鮑恂。他大步走進府中,有兩名和他一樣七十多歲的老頭在一邊討論一邊等著他,看到鮑恂進來了,忙起身向他問好。鮑恂道:“浚仲,如孫,咱們三個也別講這些虛禮了,你們兩個也都聽了三皇孫的擴地足食,仿周封國的觀點了吧?”

那個被稱之為如孫的就是劉三吾,被稱之為浚仲的就是國子監博士吳沉,他們三個就是現在在京官員中僅存的可以稱之為大儒的三個人了。

大多數人可能都沒聽過這三個人吧,其實劉三吾還好一點相對著名,他後來主持了洪武三十年的會試,這是明代第一場科考大案,他也因此而史書留名,以後會到。

三人團坐一圈。吳沉道:“我到了有一會兒了,跟如孫兄討論了一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曆代儒家學者都是支持統一,反對分封的,我們作為當代儒學代表,在京的儒學大家,當然要明確表達反對封國,也反對不斷開疆擴土,窮兵黷武。

但是除去那些純思辨的東西不談(其實是作者不太懂),除了反對窮兵黷武這一點可以明確提出來並且理由充分外,其他的部分很難反駁。”

劉三吾接道“先,關於足食的部分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就是任何一個不種地的人都知道一畝地的糧食產量是有限的,挑那些瑕疵反駁毫無意義。”

“其次,擴土這件事也難以反對,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尊王攘夷和三皇孫的這部分觀點幾乎是一致的,當今聖上可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