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後續發酵(2 / 2)

第三,反對封國這件事也可以,但今隻有咱們三個人,就打開窗亮話,反對封國這件事是曆代皇帝堅持統一,又符合儒家的新思想(其實是利益)才成為儒家思想一部分的,至聖先師(孔子)本來的思想可是支持恢複周製的,要是想不出明確的、無可辯駁的反對理由,對方完全可以用至聖先師的原本的觀點來反駁,當今聖上在這一點上會如何想不好判斷。”

聽了他倆的話,鮑恂道:“就沒有別的可的了?”其他二人搖頭。鮑恂思索片刻,道:“開疆擴土多半會變成窮兵黷武,虛耗國力,可以從這裏反駁,不過,有重複之嫌;還有就是封國的問題,可本來下尚且安定,但有封國狼子野心,趁北元進犯之時興兵,使下大亂。”劉三吾道:“三皇孫的觀點裏了,隻在邊遠之地封國,比如哈密,關中土地貧瘠,已非秦漢之時的關中,從西域想經甘隴地區打到中原幾乎不可能。提提可以,但恐怕陛下不會認同的。”

讀者可能不明白了,這允熥提出的觀點聽著對國家有好處,他們也挑不出大毛病,為什麼還要反對呢?這就是他們的私心了。

當然,他們的私心並不是針對他們自己。按照一般的標準來,這三人都是品德非常高尚的人,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是鐵麵無私的人。

他們所謂的私心是針對儒家的。在正常的大一統國家,武將的地位會不斷下降,而文臣的地位會不斷上升;但如果不斷擴張,那武將的地位會一直較高,甚至會壓倒文臣。

並且他們心中還有一個隱憂:在春秋戰國亂世的時候孔聖人的思想可不受歡迎,雖然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不可能現在就重現,但是作為當世大儒,幾人當然會考慮這種事關儒家前途的大事。

但是三人討論了一會兒也沒什麼好主意,最後鮑恂道:“咱們三個在這裏再討論也沒什麼好主意了,明或後早朝陛下一定會提的,到時候再吧。”著站起身來,跟兩位行個禮,轉身走了。

他作為朱元璋捧出來作為儒家旗幟的大儒,比一般官還是有點兒特權的,比如不擔心宵禁之類的。

吳沉與劉三吾對視一眼,歎了口氣,也起身走了。

===========================================================

這晚上,朱允熥一直到很晚才把他今上午的話整理完,並完善了一下。等他都收拾好了,都已經子時(點到1點)了,雖然現代人大多數都這個點鍾才睡覺或者還沒睡覺,但是在明初,基本上所有地方,除了打更(jing)的人,已經沒有其他活人還在活動了,就算是女支院等高級會所,該回家的也都回家睡覺了,沒回家的也都摟著姐兒休息了。

第二允熥晚了一點起床,不過仍然堅持在吃完早飯後去文淵閣騷擾允炆。可憐的允炆昨也沒睡好!就是再仁愛謙讓的人,也對皇位是有野心的,允炆也想過當皇帝的事。

但是昨允熥的一番話把他打擊的不清。一個平時讀書還沒自己十分之一多的人提出了如此前無古人的觀點,讓允炆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所以前半夜允炆一直處在自我否定之中;後半夜允熥通過回想皇爺爺和父王對自己的鼓勵和讚美總算回複了一點信心,然後就亮了。

但允炆不願意讓母妃擔心,就正常起床。吃完飯剛打算回去眯一會兒,允熥就來了,允炆又不好把他拒之門外,強撐著應付允熥。他幾乎在允熥走後一瞬間就倒在了床上。

今允熥也是心事重重,要不然允炆如此明顯的表現他不會注意不到。從允熥那裏出來後他又帶著自己昨晚上整理好的內容前往謹身殿,在路上還不斷的在想:老朱到底是怎麼想的啊?會不會接受我的觀點啊?滿清編寫的明史的記載到底靠不靠譜啊?今老朱在謹身殿有沒有召見什麼人啊?呂妃會不會決一死戰啊?文臣都會怎麼想啊?武將應該會支持我吧?不對,支持我的觀點不代表會支持我啊?等等問題,完全是一團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