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到兵部(2 / 2)

不過事實證明允熥並沒有什麼王霸之氣,也鎮不住任何人。齊泰隻是非常有禮貌地和他話,對他的提問也解答的非常仔細,但既不熱情,也不疏遠,完全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允熥一看就知道現在收服他是沒戲了,正好齊泰現在是職方司的主事,有的是資料地圖可以看,為了化解尷尬,允熥要了份資料看起來。

這是一份關於海邊上備倭軍的日常操練等的資料。現在才明代初年,就有倭寇了?允熥疑惑的想著,這他還真不知道。現在RB的局勢不是還算穩定嘛,離什麼‘戰國時代’還有一百年呢吧?對於海上,允熥自然也是有想法的,先於遠西白人一百年開啟大航海時代,那代表著多大的利益,允熥可是非常清楚。不過現在不適合提,還得再等等。

哎!這不是有了一個和齊泰話的正當的理由了嗎?於是允熥拿著資料,對齊泰:“齊大人,我看咱們大明的軍製還有專門的備倭軍,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現在的倭寇很多?”

齊泰正在處理巴蜀、雲滇(含貴黔省)二省軍隊要求調派軍糧的文件。這二年川滇一帶叛亂不少,調兵甚多,軍糧的調撥壓力可不,從哪個糧倉調糧食要仔細考慮。聽到了允熥的話,齊泰停下手頭的工作,解釋道:“回稟殿下,自元末大亂以來,本來作海貿生意的商人,很多都改行當了海盜,並且東瀛國家,地民窮,元末大亂之時,無人顧及沿海百姓,使得海盜劫掠百姓十分容易,東瀛四麵環海,百姓多通水性,見狀,紛紛來當海盜荼毒我大明海邊之民。不過自我大明一統下以來,積極備倭,又數次曉喻東瀛國王使其約束百姓,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倭寇了,備倭軍也裁剪了不少,剩下的不過是用來有備無患。”

允熥一聽就明白了,大亂的時候海商很難從內地拿到貨物,即使拿到價格也高,再對外銷售掙不到幾個錢。一般的海商承受不起,隻能搶了。不過他最驚喜的是齊泰的觀點,他竟然從成本的角度(搶劫成本)考慮為什麼有倭寇,而不是像一些讀書讀傻了的人一樣從什麼民族性格上考慮。後世的允熥作為一名經濟學相關專業畢業的人,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事情之所以生都是可以從經濟的角度解釋的,絕大多數的事情的起因都是因為利益,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而不是什麼民族性格(當然也有例外)。

允熥又隨便問了兩個問題,齊泰一一作答。允熥又沒話了,隻能又找了一份資料看。就這樣,允熥一直在兵部,具體來是職方司,待到快到宮門落鎖的時間,齊泰也要下班的時候,才啟程往回趕,正好在東華門遇到了允炆。

晚上回去,允熥開始想老朱把自己派到兵部是為什麼,昨淨忙著興奮了,沒考慮這個問題。今冷靜下來,注意到:為什麼把允炆派到了戶部,而把我派到了兵部呢?不過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大多數人都看透了老朱的想法。允熥當然也想到了。看來老朱對於藍玉等人非常忌憚啊。允熥這樣想著。常遇春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允熥的親媽常妃也死了快十年了,之後允熥一直沒有見過常茂(已死),常升或藍玉,但朱元璋竟然還在怕允熥偏向他們。可見常家當年在軍中的勢力有多大。而徐達地位還在常遇春之上,又到洪武十七年才死,徐家更應該是深不可測,是不是因為這樣,徐達的女兒才不能嫁給老大老二和老三?

允熥現自己又跑題了,連忙正回來,但現也沒什麼可以想的了,又看會兒書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