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緒體驗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莫名其妙被某種情緒侵襲的經驗。這些情緒體驗既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也包括消極的情緒體驗。不是所有的情緒都是對人的行為有利的,所以,認識情緒,進而管理情緒,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牛津英語詞典》上對情緒的解釋是:“情緒是心靈、感覺、情感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激動或興奮的心理狀態。”簡單來說,情緒是一個人對所接觸到的世界相應的行為反應,就是快樂、生氣、悲傷等心情,它不隻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和決定,還會激起一連串的生理反應。
大體上,我們可以將情緒粗分為愉快和不愉快兩種體驗:愉快的情緒體驗包括喜悅、快樂、積極、興奮、驕傲、驚喜、滿足、熱忱、冷靜、好奇心和如釋重負等;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失望、挫折、憂鬱、困惑、尷尬、羞恥、不悅、自卑、愧疚、仇恨、暴力、譏諷、排斥和輕視等。此外,情緒還有另一種分類方法,它們又可分為合理的情緒和不合理的情緒。
快樂、激動、悲傷、恐懼、憤怒、害怕、擔心、驚訝等感覺,共同構成了人豐富多彩的情緒變換。人活著,就免不了體驗這些情緒。情緒左右了人類無數的決定和行為,無論是對我們的學習經驗還是社會適應能力來說,情緒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上可見,情緒是因多種情感交錯而引起的一連串反應,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它並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控製情緒、管理情緒是一門人人都需要學習的人生藝術課程。一個不懂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是不會成功的。因為太多的情緒化,起伏巨大會讓一個人喪失理智,從而會做出不合現實的判斷,甚至會錯失良機。
情商是人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技能,也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鍛煉提升的一種技能。
美國一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議員康農在初上任時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這位從伊利諾伊州來的先生口袋裏恐怕還裝著燕麥呢!”
這句諷刺他還有著農夫的氣息的畫雖然使他非常難堪,但也確實如此。這時康農並沒有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而是從容不迫地答道:“我不僅在口袋裏裝有燕麥,而且頭發裏還藏著草屑。我是西部人,難免有些鄉村氣,可是我們的燕麥和草屑,卻能生長出最好的苗來。”
康農很好地控製了自己的情緒,並且就對方的話“順水推舟”,作了絕妙的回答,不僅自身沒有受到損失,反而使他從此聞名於全國,被人們恭敬地稱為“伊利諾伊州最好的草屑議員”。
情商就是一種情緒管理的能力,無數事實證明,情商高,代表著一個人情感管理的能力強,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和社會適應力也比較好。可別認為情商是大學實驗室裏麵的課題,我們對任何事情的態度和決策,都需要用到這門藝術。情商無處不在。
選擇你的情感認知
童話中,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結尾: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讀者可以盡情去填補句尾的省略號。可能你想的是王子帶著公主坐上豪華遊輪,開始周遊世界;而你的朋友可能想他們在城堡中和親友們相親相愛,舉辦宴會,並且有三兩個可愛的孩子承歡膝下;還有人可能想子和公主放棄了宮廷的生活,歸隱到深山之中,過上了男耕女織的普通生活,但也得到了世上難得的幸福……總之,每個人都可以給這個開放式的結果寫上好幾部續集。而續集中的內容,其實就是每個人對幸福的向往、定義。
想象中的幸福生活,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覺。如果你是一個想象力足夠豐富的人,你甚至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被幸福包圍的美好。當然,如果你想象的是王子和公主遭遇了更多的坎坷,醜惡的巫婆再次玩弄伎倆從中作梗,你的感覺可能就不那麼美好了。你的情緒總是受自己的選擇的影響,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有趣的是,以美好結局結尾的童話大王安徒生本人的經曆正可以證明這個規律。
1835年,30歲的安徒生第一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達的花兒》四篇童話。在這些童話中,我們能看到安徒生前三十年的人生經曆,他童話故事中的主角總有他童年時的不幸、貧困的影子,但他最後都給了他們相對來說最美好的結局,這樣的創造有點像是在給自己的人生彌補缺憾。
“我要為了下一代而創作”,這是安徒生寫給女友的信中的告白,其實,他也是在為自己而創作。生活中的安徒生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他所向往的美好的愛情、完滿的家庭等等,都通過他筆下的故事得以實現了。可以說,安徒生本人是一個活在現實與童話之間的人物,他生命中大部分美好的經曆,都是在他的童話創作中得到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