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最重要的是心口如一,說到做到,真心誠意,不藏奸、不耍滑,老老實實做事,安安分分做人。當然坦誠的同時,還要講究一些方法,即使是幫助別人,也要溫和婉轉,這樣才能使人如沐春風,好人緣自然就來了。
5.與“人緣好”的朋友為伴。朋友從哪裏來?一般是通過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介紹相識,這樣我們交往的圈子才會不斷擴大,認識的人不斷增多,交往久了也就成了自己的朋友。鑒於此,如果我們想盡可能多地結交好朋友,就必須去接近那些“人緣好”的人。因為在他們的身邊,一定是不會缺少朋友的,你和他們的距離近了,也就相當於和他的那些朋友距離近了。時間久了,他的那些朋友也會慢慢變成你的朋友,這樣一來,那些朋友的朋友也會慢慢地和你關係近了。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隻要你有心,每天會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6.個人形象很重要。雖然人氣是靠大家捧出來的,可是大家為什麼要捧這個人?說明這個被捧的人定有被別人捧的資本和魅力。一個人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氣。這種形象並不單單是指外在的形象,如外貌、舉止,而是更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形象,還包括一個人的愛好、能力、性格,甚至是信仰。
但是究竟怎樣才能被稱為是好形象呢?因為每個人的側重點不同,所持的評判標準也不一樣,因此我們得按照不同人給出不同的答案,依據通常的性格、智力、行為等評判基點所訂的準則而言,列舉一些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是一個人的性格。擁有好人緣的人的性格需是開朗大方的,能和陌生人進行毫無阻礙的交流,並能保持這種交流不陷入僵局。最重要的是在這種交流中,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好能讓對方欣賞你,那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就是一個人真實的能力。一個“不懂裝懂”,或是“蠻不講理”,或是“自以為是”的人,不會有好的人緣。也許很多時候,別人都在附和著你的話題,可是你要明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沒有誰是萬能之人。謙虛一點,積累自己的才能,居功不自傲,為人要謙虛,自然會有好人緣。
一貫自以為是的人在很多時候,都會讓對方產生一種厭煩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與之交流,到了這個地步,好人緣也就被判了死刑。
再次就是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行為可以反應一個人的心理,隻要通過仔細的觀察,就能發現這其中的奧妙。如果一個人的行為粗魯,甚至是有些粗暴,那就說明這個人的脾氣是比較急躁的,做事情很有可能會不顧及後果地急於求成,但是這類人同時具備一個優點,那就是做人做事坦蕩,通常不會在背後耍心計,算計別人。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具備優雅的舉止行為,那就基本上就可以斷定他是一個有著良好素質修養的人。這類人有忍耐之心,不會輕易在他人麵前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會給人一種踏實穩重的印象。
因此,在塑造個人形象時,要注意修正自己日常的行為習慣,根除那些不雅的小動作,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如,說話時保持微笑;憤怒時先自己冷靜一下;別人做錯事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
拋開羞怯廣交友
王波是一家機械廠的技術員,踏實肯幹,聰明好學,他精湛的技術得到廠領導們的一致稱讚和認可,領導幾次想提拔他,但最終因他自身的原因沒有提拔上去。原因就是王波做事說話總是一副害羞的模樣,王波媽媽總是說:“我家王波上輩子肯定是個女孩子。”王波從小就特別害羞,若是家裏去了客人,他總是怯生生地躲在媽媽身後,到了上學的時候,這種狀況依然沒有任何改觀。在學校裏,同學們都有各自的好朋友,但是他沒有好朋友,就是因為他和別人一說話就緊張得麵紅耳赤,緊張到自己的意思都表達不清楚,時間長了,他就開始刻意回避和別人交談,而別人也漸漸忽略了他。
鑒於王波這種不喜歡與人交往的性格,父母讓他選擇了技工這一行,因為這樣的工作不需要和別人打過多的交道。父母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王波的這個“毛病”一定會不治而愈。但事與願違,王波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擺弄機器,極少與人交流,這種害怕與人交往的毛病也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