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與好勝心強的人交往。對待這樣的人,要在適當的時機挫其銳氣,讓他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不要總是目中無人、不可一世。這種類型的人往往喜歡誇耀、狂妄自大,總會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對這樣的人,忍讓要有度。因為在有些情況下,他會把你的忍讓看成是軟弱的表現,他會因此而更加不尊重你或者瞧不起你。
5.與刻薄的人交往。這一類人的特點是和人發生爭執時喜歡揭人短處,而且絲毫不留情麵和餘地,往往使對方丟盡了麵子,很不受人歡迎。因此要和這樣的人保持一定距離,盡量不去招惹他,吃一點小虧,聽一兩句閑話,就當做什麼都沒發生,不要因為他的無理取鬧而壞了自己的好心情。
6.與心口不一的人交往。做人還是要講點手腕,對於心口不一的人,基本上要敬而遠之。這種“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人,又被稱為“笑麵虎”。遇到這樣的上司,不管做什麼事情,凡事要多點頭,少搖頭,盡量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碰到這樣的同事,也不要和他交往過密,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與朋友談話要講究藝術
良好的說話技巧可以讓你的人際關係非常融洽,而不得體的語言則很可能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告訴我們,說話也是一門藝術。一個人的言語,是他的知識、才智、閱曆、教養和應變能力的綜合體現。它能夠直接反映出講話者是博學多識還是孤陋寡聞,是謙遜有禮還是夜郎自大。語言係統,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橋梁,它能夠幫助人們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信息的傳遞,還可以在兩個陌生人之間建立起友誼,增進了解。
然而,並不是說一個能說會到的人就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在很多情況下,那些善於傾聽的人反而才是真正的交際高手。喜歡說話的人,的確可以使自己鋒芒畢露,但是言多必失,這就是所謂的禍從口出。而善於傾聽的人,則容易給人留下謙虛好學、踏實穩重的良好印象,這樣的人自然能夠擁有更多的朋友。
“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傾聽別人的談話,是維係人際關係、保持友誼最有效的方法。”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這樣說道。由此可以看出,善於傾聽,勝過口若懸河。
從前,有一位小國的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看著閃閃發光的金人,皇帝十分高興,這個使者給皇帝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端詳了金人很久,也沒看出什麼不同,於是皇帝請來金匠對金人進行檢查;金匠們稱重量,看做工,忙活了半天,還是沒能區別出來。怎麼辦?泱泱大國,被這麼小的問題難倒,實在不甘心。皇帝心裏有些著急了。
這時,有一位老臣站出來說他有辦法。隻見他胸有成竹地從懷中拿出了三根稻草,分別插在了三個金人的耳朵裏。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後,稻草從另一隻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則是從嘴巴裏直接出來了;第三個金人,稻草插進去後掉進了肚子裏。
隨後,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地點了點頭,證明老臣的判斷完全正確。
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多聽少說的重要性。人有兩隻耳朵一個嘴巴,這樣的生理構造就是為我們多聽少說作準備的。善於傾聽,是一個有教養有修養的人最基本的素質之一。但是,在這個紛亂複雜的社會仍有許多人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常常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等對方說完就急於插嘴,這種行為本身就非常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而且在有些時候,你並不知道你的打斷會讓你錯過些什麼。
有一個小男孩曾接受了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的采訪,小男孩被問到:“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小男孩天真地回答:“我想要成為一名飛行員!”林克萊特接著問:“那如果你以後成為飛行員了,但是有一天你的飛機在飛到太平洋上空的時候,飛機的引擎都熄火了,你該怎麼辦呢?”小男孩認真地想了想,回答說:“我會先告訴我的乘客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會掛上降落傘跳出去。”
當時在現場的很多觀眾都被孩子天真的回答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卻沒有出聲,他想看看這個小男孩接下來還會做什麼。沒想到,孩子在看到大家的反應後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讓林克萊特感到十分奇怪,於是他接著問道:“為什麼要自己帶著降落傘跳出去呢?”小男孩的答案讓在座的每一位觀眾為之動容:“我要去拿燃料,回來救我的乘客!”
伍爾芙說:“誠意的關注,最能打動別人的心!”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他,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因此而錯過多麼精彩的內容,因為沒有人可以確定別人下一句究竟要說的是什麼。所以,該傾聽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