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讓男孩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
一個男孩在寫給媽媽的信中強烈地表達了這樣的願望:“媽媽,請把書包給我,我自己能背。盡管我的肩膀柔嫩,但應該擔負起屬於我的那份責任。媽媽,請撒開你的手,沒有你護送,我同樣能踏進學校的大門。我早已熟悉通往學校的那條小路,也會避讓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不信,你悄悄隨在我的身後,再送上一程,試一試,就會放心了。”
培養男孩獨立自主的能力是生存的需要。動物要學會自己覓食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男孩要經曆自己獨自處事才能長大成人。
作家畢淑敏曾經做過許多年醫生。為了讓兒子學會看病,她忍著內心的折磨,堅持讓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有一次,在兒子感冒發燒的時候,狠了狠心,讓兒子自己去醫院看病。她在《教你生病》一文中,記述了當時的經過:
“你都這麼大了,你得學會生病。”我說。“生病還得學嗎?我這不是已經病了嗎?”他大吃一驚。“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學會生病以後怎麼辦。”我說。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後怎麼辦,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電話找你。”“假如……你最終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也許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男孩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麵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生病。
“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爸呢?”“那我就忍著。你們早晚都會回家。”兒子說。“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鍾是一分鍾。得了病以後,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院。”“媽媽,你的意思是讓我今天獨自到醫院去看病?”雖然在病中,男孩依然聰明。“正是。”我咬咬牙,生怕自己會改變注意。“那好吧……”他扶著腦門說,不知是虛弱還是在思考。“你到外麵去‘打的’,然後到醫院。先掛號,記住,買一個本……”我說。“什麼本?”他不解。“就是病曆本。然後到內科,先到分號台,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量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叫你化驗你就到化驗室去,先劃價,後交費。等化驗結果的時候要豎起耳朵聽,不要叫到你的名字沒聽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媽媽,你不要說了。”兒子沙啞著嗓子說。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我內心裏經曆了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後悔、責怪自己,忍耐著時間慢慢地向前滑動。
終於,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隻是較平日有些拖遝。我立刻開了門,倚在門上。“我已經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在我已經好多了。真是件麻煩的事。不過,也沒有什麼。”兒子驕傲地宣布,又補充說:“你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裏。我知道自己將要不斷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和畢淑敏相反的卻是,我們在一些小學門口觀察發現,家長早送晚接,更有甚者,幹脆幫男孩做家庭作業,收拾學習用品,幫男孩值日,打掃學校衛生區等。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上課沒帶課本,老師問他為何不帶課本,他卻振振有詞地說:“還不是我媽,忘記裝了!”
“爸爸,這道題不會做。”
“兒子,看書上的講解了嗎?”
“沒有。”
“那你先去看看,找找解題思路。”
“爸,那多麻煩啊,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嘛。”
你的孩子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嗎?他是不是在思想上過分依賴你,你問他:“今天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啊?”他往往說:“什麼都行,你幫我選就好了。”也許在你看來,這是男孩聽話的表現,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長此以往,男孩已經什麼都懶得想了,隻要你幫他拿主意就好。這時的男孩,已經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已經在思想上完全依賴父母了。
一位哲人曾說,經過什麼樣的洗禮,就能鑄造什麼樣的靈魂。你的孩子能否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很大因素上取決於你是否給他磨煉的平台。明智的父母應該像畢淑敏那樣,大膽地撒開雙手,給男孩一個成長的空間。
怎樣訓練男孩處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呢?專家建議從小事開始。比如,讓男孩自己上學下學,如果路途遠需要接送,那麼至少他的書包應該由他自己來背。特別是要明確地讓男孩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讓男孩處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男孩的依賴性,培養其獨立性,讓男孩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去處理自己應做的事。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要試著把男孩生活中的每一項責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讓男孩自己承擔。比如,當男孩遇到麻煩的時候,你應該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你想想為什麼會這樣?”而不要對男孩說:“你已經努力了,是爸爸沒有幫助你。”雖然隻是一句話,卻反映出了觀念的不同。如果你無意中幫助男孩推卸了責任,男孩將會認為自己無須承擔責任,這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平時,在家中應讓男孩練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洗手帕、襪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
李升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後把換下的衣服放進洗衣機,可8歲的李升經常忘記,於是媽媽讓他用本子記下洗澡後該做什麼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從此以後,李升再也沒有忘記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
這樣男孩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男孩隻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讓男孩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
怎樣訓練男孩處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呢?專家建議從小事開始。比如,讓男孩自己上學下學,如果路途遠需要接送,那麼至少他的書包應該由他自己來背。特別是要明確地讓男孩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讓男孩處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男孩的依賴性,培養其獨立性,讓男孩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去處理自己應做的事。
讓男孩處理、承擔自己的事情
讓男孩處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男孩的依賴性,培養其獨立性。
064 讓男孩學會如何作決定
“選哪個呢?”“那個好嗎?挑你自己喜歡的吧!”在餐廳點菜,在超市買衣服、買鞋帽時,父母讓男孩從小就有發言和選擇的機會。母親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男孩:“這個味道不錯,吃這個吧!”“這個更可愛!”“這件很適合你,買這件吧!”這樣,男孩會逐漸失去自己的主見。我們擔心男孩會做出一些不正確的事情,因此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男孩。父母當然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他們的這種做法往往得不到男孩的認同和理解。倔強的男孩會在這個問題上和父母爭辯,相對軟弱的男孩往往一言不發,卻在心底裏產生抵觸情緒,對父母的安排毫無熱情可言。
還有一些父母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年輕時沒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男孩的身上,希望男孩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如果這一願望與男孩自己的願望相同,那麼這種寄托就會成為督促男孩奮鬥的動力。但如果這種寄托並不符合男孩的願望(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那麼父母的這種寄托就會成為男孩成長的負累。如果家長無視男孩的願望,將這一寄托強加在男孩身上,那就有可能毀了男孩的一生。
一位中考剛結束的學生,在選擇高一級學校時,與父母發生了分歧。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也能像自己一樣當個教授或醫生什麼的,因此他們堅持讓男孩上高中。但兒子酷愛藝術,想考音樂學院。最後父母占了上風,私自給他在一所高中報了名。父母以為給男孩報了名,男孩就會死心,乖乖地在學校念書。然而事情並不像他們想的那樣,在上學期間,兒子經常逃課,深夜與其他同學一起翻出學校圍牆到網吧上網,最後被學校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