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女人們想擁有的已經不僅僅是漂亮的臉蛋,還包括細致的肌膚和婀娜的身姿。為了讓自己身上的贅肉不顯露出來,常常會穿上緊身衣和緊身褲,以凸顯出自己的身段。可是,長時間穿塑身衣的女性很容易排出類似豆腐渣的分泌物,下身常常瘙癢難耐,影響到她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實際上,此即為外陰瘙癢症。
從醫學的角度上說,外陰瘙癢即女性陰部或陰道中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而表現出瘙癢之症,嚴重時甚至表現出癢痛難忍,屬“陰癢”、“陰門瘙癢”等範疇。此症的顯著特征就是陰部瘙癢,甚至波及會陰、肛門、大腿內側,外陰瘙癢患者還常常表現出精神疲憊、憔悴、急躁、高度神經質等。若是外陰白斑引發的則更癢,並且還會發生皮膚和黏膜變白、變粗或萎縮,易誘發癌變。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說,外陰瘙癢和外陰營養不良、陰道炎、外陰周圍寄生蟲感染、陰部不潔淨、不潔性交、局部濕疹、皮炎、藥物過敏、糖尿病、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缺乏等有關。一旦瘙癢變得嚴重,患者不管是坐還是臥都會不舒服,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從傳統醫學上說,外陰瘙癢為脾虛生濕、濕盛下注,或者肝經濕熱下注,或者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生風化燥而致。
記得有一次,一個被陰道瘙癢長時間困擾著的朋友來到診所,她告訴我,自己已經連續很長一段時間被陰道瘙癢折磨著,坐立不安。尤其是工作的過程中,又不能用手去抓,擔心細菌感染,雖然每天都用清水清洗陰部,但卻沒有什麼效果。到醫院拿了些西藥,但服用一段時間卻發現沒什麼效果,就趕忙過來找我。
其實,中醫有很多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外陰瘙癢症,常見的治療此症的中藥包括苦參、雄黃、龍膽草等,通過熏洗或坐浴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還有個簡單的方法是穴位按摩,對外陰瘙癢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療外陰瘙癢時應當針對具體病因選擇合適的穴位。一般情況下,外陰瘙癢為肝、腎、脾功能失常所致。不同器官導致的外陰瘙癢症也不同,所以應當根據病症來選擇組穴。
治療肝經濕熱而致的陰部瘙癢,應當注意其病症表現,是否出現胸悶不舒、口苦咽幹、帶下量多、色黃稠、煩躁失眠、小便黃池、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症。針對此類陰部瘙癢,應當選擇任脈、足太陰脾經、足闕陰肝經,以及中極穴、曲泉穴、行間穴、水道穴等。
治療肝腎陰虛導致的外陰瘙癢時應當注意其表現出的症狀:陰部幹澀奇癢、灼熱疼痛,或者帶量減少,顏色發黃並且有腥臭氣味,伴隨著頭暈耳鳴、目眩,腰酸,五心煩熱,口幹咽燥,舌紅苔少,脈細無力。這個時候應當選擇任脈、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等,同時選擇中極穴、下髎穴、血海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太溪穴、神門穴等。奇癢的女性可加按神門穴和止癢穴。
已經承受著外陰瘙癢折磨的女性朋友通過按壓上述穴位雖然能起到一定的療效,不過日常的外陰清潔工作還是要做好的,否則可能會導致久治不愈。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於疾病的痊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女人來說,懷孕生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沒有哪個女人不想要孩子,可到了現在,女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卻並不像過去那樣容易生養了,很大一部分女性朋友承受著“不孕症”的痛苦,四處求醫,肚子卻仍然沒有動靜。
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閑聊幾句之後她說出了自己內心之中的苦惱。原來,朋友與丈夫雖然結婚多年,可時至今日,肚子一直沒有動靜,夫妻倆非常著急,到醫院做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仔細詢問我才得知,朋友月經後期經量少,而且經色淡,小腹冷痛,腰酸腿軟,精神狀態也不是太好。我給朋友推薦了一種穴位按壓的方法,沒想到僅僅采用這種按摩方法半年左右,朋友就懷上了孩子。
醫學上所說的不孕症為:育齡女性,丈夫生殖功能正常,夫婦結婚之後同居2年以上,雖有正常性生活、沒有采取避孕措施卻仍然不受孕,被稱之為“原發性不孕”,屬中醫“無子”之範疇。若女性生育或流產之後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不過2年以上未受孕,此即為“繼發性不孕”,即中醫上提到的“斷續”。由原因上看,女性之卵巢功能下降或者卵巢內分泌障礙,及下丘腦、垂體、卵巢間內分泌平衡失調為常見的誘發月經異常、女性不孕症之誘因。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女性不孕症通常和腎功能有關,腎虛無法溫煦胞宮,或者腎虛精血缺乏、肝鬱氣血不調,均為胞脈失養導致不孕的原因。在治不孕症時,中醫通常會根據病症采用按壓之法治療。
腎陽虧虛導致的不孕症主要表現為:婚後不孕,月經後期經量少而顏色淡,腰脊酸軟,形寒肢冷,小腹冷墜,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遲。所以,采用按壓穴位的方法治療不孕症時應當選擇太溪穴和照海穴,按壓的過程中應當逐漸增大力度,並且保持動作平穩、和緩,將手指抵在患處或穴位深處,每個穴位按壓的時間要稍微長一些,持續按壓1分鍾左右,可采用逆時針方向按揉,能減少穴下刺激,進而補虛祛病。
肝鬱血虛導致的不孕症主要表現為:婚後不孕,經行先後沒有定期,經血紫紅有血塊,經量減少,麵色萎黃,胸脅乳房脹痛,情誌不舒,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治療的過程中,宜選擇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來治病。應當選擇的穴位如下:關元穴、氣戶穴、子宮穴、太衝穴、肝俞穴、中極穴、足三裏穴、三陰交穴等。按壓的過程中應當逐漸增大力度,動作應當平緩,抵住患處或穴位深處停留1分鍾左右,可逆時針按揉,減少穴下刺激,補虛祛病。
瘀滯胞宮導致的不孕症所表現出的症狀包括:月經錯後,經行澀滯不暢,經血內夾雜著紫塊,舌質暗或紫斑,苔薄黃,脈滑或澀。所以,按壓的時候應當選擇任脈、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穴等,選穴包括中極穴、氣衝穴、豐隆穴、氣海穴、血海穴。力度要適中,平補平瀉,可以由不同方向進行旋轉按摩,每個穴位按摩1分鍾左右,按壓到穴位產生一定的刺激即可。
對於功血的概念在前麵章節之中已有詳細介紹,就是指內外生殖器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為神經內分泌係統調節紊亂誘發的月經周期紊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表現出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為中醫“崩漏”之範疇。其主要表現包括: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出血量大。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虛、熱、瘀都會導致此病。處在青春期的女性朋友很容易由於先天不足,腎氣稚弱而發生此病;更年期的女性腎氣逐漸衰弱,房勞多產或不當的手術傷腎;久病傷腎,腎氣虛,進而封藏失司。主要病機為衝任損傷,無法約製經血,此病應當根據不同病症通過按壓療法來治療。
1.氣不通血
經量增多,驟然下血,淋漓不盡,顏色淡而質稀紅;伴隨著神疲乏力、麵色無華,舌色淡白,脈沉弱。
可通過任脈(起於小腹,止於眼眶,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和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於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此經脈分支由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在手少陰心經)來治療,按摩手法:按摩力度應當逐漸增大,動作應當平緩,手指抵在患處或穴位深處,每個穴位按壓30~60秒,同時逆時針揉動,穴下刺激感應當小些。
還可選擇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隱白穴(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處)、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4指、脛骨旁開1橫指處)、三陰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2.腎陰虧虛
經亂,經血不穩,顏色鮮紅,質地黏稠,並且伴隨著頭暈耳鳴、脈象虛弱無力。
可選擇任脈和足少陰腎經穴(起於小指下,斜走足心,出於然穀下,循內踝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來治療。按摩手法:按壓力度應當由輕到重,動作頻率應當放緩,每個穴位應當按摩45~60秒,沿著逆時針方向來按摩,穴位下刺激應當小些,進而防病祛病。
還可選擇腎俞穴(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關元穴、三陰交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和腳跟骨筋腱間凹陷處)、陰穀穴(位於膕窩內側,屈膝時,半腱肌肌腱和半膜肌肌腱間)、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間)、次髎穴(髂後上棘下和後正中線間,適對第2骶後孔中)。
3.血熱內擾
經量增多,經色深紅或紫紅,質地較稠,伴隨著煩躁易怒、麵赤頭暈,口幹喜飲,尿黃便結,舌紅苔黃,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