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經絡養子宮,越按越美麗,越活越年輕(3 / 3)

1.按摩腹部中脘穴(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氣海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接肚臍和恥骨上方,將其分成10等分,從肚臍3\/10處)、大巨穴(肚臍向下2寸,之後向左右2寸處)、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大赫穴(位於下腹部,由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把此線分成5等分,由肚臍向下4\/5左右1指寬處)、中極穴(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處)各50~100次,按摩的力度應當輕緩平穩,力度不能太重。

2.按壓背部三焦穴(第1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腎俞穴(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胞盲穴(位於人體臀部,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3寸處)、上髎穴(骶部,髂後上棘和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後孔處)、中髎穴(骶部,次髎下內方,第3骶後孔處)、下髎穴(骶部,中髎下內方,第4骶後孔處)各50次,力度稍微大些,至產生酸痛感即可。

3.按摩腿部血海穴和足部築賓穴(位於人體小腿內側,太溪穴和陰穀穴連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內下方)、三陰交穴(內踝尖上直上3寸處)、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和腳跟骨筋腱間凹陷處)各50~100次,按摩至產生脹痛感即可。

4.掐按手部合穀穴(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50次,至產生酸痛感即可。

通過經絡按摩的方法治療痛經應在月經來潮以前進行,一般情況下,一個星期做3次,每隔1天做1次,連續做3個月為1療程,共做9次。

經期應當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身體受寒,同時做好經期衛生。注意休息得當,穩定情緒,防止過喜或過憂。

宮寒,即子宮寒冷,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上說,宮寒除了包含著子宮之外,還包含著女性的生殖器官,如卵巢、輸卵管等。有句話說得好,氣血主宰人體命脈,關係著身體各個部位的健康狀況,一旦氣虛血虛,氣血之運行就會受阻,進而導致女性宮寒。

通常情況下,宮寒的女性朋友會表現出以下症狀。

1.身體發胖

氣虛血虧的女性很容易氣血運行不暢,身體中的毒素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多數女性認為發胖是進食過多所致,其實不然,很大一部分女性是由於氣虛、氣血無法到達子宮,導致子宮熱量不足引發的。為了讓身體機能順利發揮,小腹就會生出脂肪保護子宮,子宮越是寒冷,就越需要囤積脂肪,進而誘發肥胖,這種肥胖不僅僅是某個部位肥胖,而且還伴隨著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經量減少、不排卵等症。

2.發生痛經

痛經為氣血瘀滯、運行不暢所致,經血無法排出體外,瘀滯於身體之中,時間一久,就會凝結成塊。血塊瘀堵於身體之中,就會產生疼痛。隻有調和氣血,確保氣血之通暢,瘀堵消,才可遠離痛經。

3.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主要為氣血兩虛所致,因為氣虛、血虛,導致氣推動力不足,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血液循環變差,不能將血液供應至身體末梢。

對於宮寒的女性朋友來說,帶脈是首選穴位,它和我們身體中的其他經脈不同,是橫向的。它總束縱行脈,固護腹腔器官。不過多數女性並未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平時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身著露臍裝、所睡的床太過柔軟、非專業按摩等,導致帶脈失去平衡,誘發多種疾病。

由雙腳向上,共10條經絡經過帶脈,同時受帶脈約束,因此,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經脈即可運輸充足的熱量和氣血至帶脈,以保養帶脈。

在此提醒女性朋友們注意,帶脈是非常怕冷的,若寒氣襲體,在身體中越積越多,就會使得帶脈失調,也就是說,即使穿得很多,可仍然手腳冰冷,而且會痛經。

女性朋友們可以通過艾灸的方式來調養帶脈穴,進而改善由於帶脈受寒而出現的不適症。每天晚上睡覺以前,切一片薑放到肚臍上,之後進行艾灸,效果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提醒女性朋友們注意,帶脈上是不能拔罐的。

帶下病和子宮脫垂症在前麵的章節之中已經做了詳細介紹,本節主要介紹的是能夠有效治療帶下病和子宮脫垂症的按摩方法。

帶下病的按摩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從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到長強穴(尾骨端和肛門之間)沿著後正中線由上到下掌推3~5次,之後沿著後正中線旁開1.5~3寸由上到下掌推3~5次,按摩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腰陽關各半分鍾,雙手手掌交替橫擦命門穴和八髎穴各2分鍾。之後中指、食指並在一起,中指微屈,兩指尖合並,雙手手指點按長強穴1分鍾,之後采用攝法由上到下沿著脊柱兩側旁開1.5~3寸按摩5分鍾。

2.從膻中穴(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中點)到曲骨穴(位於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沿著前正中線掌推3~5次,點按膻中穴、中脘穴、中極穴(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處)、天樞穴(位於臍旁2寸處)、歸來穴(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處)各半分鍾,沿著期門穴(位於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章門穴(位於人體側腹部,第11肋遊離端下方)的順序用掌根一邊推一邊揉3~5次,用拇指和食指拿帶脈8~10次,用掌根按揉帶脈1分鍾,用掌根於肚臍處震顫2分鍾,之後以肚臍為中心於腹部按摩3分鍾。

3.點按血海穴、足三裏穴、三陰交穴各半分鍾,由上到下沿著下肢內側用五指拿捏3~5次,沿著下肢外側用五指拿捏3~5次,掐湧泉穴半分鍾。

4.如果帶下清稀、量大,沒有顏色和臭味,像水或鼻涕,應當加按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半分鍾,點揉命門穴和腎俞穴各半分鍾;帶下色黃黏稠似膿,發臭,或者夾雜著血色,應當加按風池穴、合穀穴、內關穴、建裏穴(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3寸處)、氣海穴各半分鍾,掌擦大腿內側2分鍾。

治療子宮脫垂的經絡療法如下。

按摩足部大敦穴(位於大腳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2毫米處)、水泉穴(足內側,內踝後下方,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公孫穴(位於人體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前下方)各10分鍾,每天按摩2次,也可以艾灸這三個穴位,此外,用五味子和升麻粉敷在湧泉穴和關元穴適合腎虛型子宮脫垂的女性。

記得有一次,一位女士來到診所,剛三十出頭,卻出現了閉經,仔細詢問才得知,她因為意外懷孕做了流產,誰知流產未盡,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她做清宮手術,手術是做了,可月經卻消失了,醫生又建議她服用黃體酮。可卻出現這樣的惡性循環:每次來月經的時候都要服用黃體酮,麻煩不說,對身體健康也是不利的。

很明顯,這位女士出現的閉經為內分泌失調所致,我並沒有給她開藥,而是給她推薦了一種按摩方法——敲打骨盆。

具體操作:沿著骨盆下緣,由最外側向脊椎方向敲打、深按,按至脊椎後,之後沿著脊柱骨進行敲打、深按,至尾椎骨最下沿,每天操作30次。操作的過程中應當能感受到局部酸脹、發熱。

盆骨的位置很容易找,用手在腰部最外側按壓,按至一個骨頭凸起處即為盆骨。此凸起左右分別有一個。不過要注意一點,月經來臨之時應當停止按摩。那位女士回家之後按照我教給她的方法按摩了半個月左右,月經果然來了,不過經量不是很多,顏色有些淡。繼續按摩1個月左右,月經就恢複正常了。

按摩、敲打盆骨之所以能治療內分泌失調導致的閉經,主要原理為“內病外治”,即內髒疾病可在外部皮膚尋找穴位來刺激,進而治療疾病。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說,內髒和治療穴位受相同或相近脊髓神經節段支配,符合此條件,穴位治療的效果就會非常好。

從神經學的角度上說,臀部盆骨、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受相同或相近腰骶脊髓神經節段支配,婦科疾病患者的臀部盆骨上部的骨頭下緣處常常會有壓痛點,疾病痊愈之後,壓痛點也會慢慢消失,從這裏我們即可推斷出二者之間的聯係。而尾椎骨處分布著“八穴”,能夠治療女性痛經、盆腔炎、閉經等症。

刺激上述穴位產生的信號會發射到腰骶部脊髓神經節段,之後反饋給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進而調節人體中的內分泌過程。

即使你不能準確地找出穴位位置,隻要知道穴位分布的區域,對此區域進行刺激,也能夠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多數閉經都是內分泌失調所致,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致病的可能性,比如,腦部垂體腫瘤、盆腔腫瘤等,均可導致閉經,對於此類原因導致的閉經,僅僅通過按摩的方法是達不到治療目的的,應當了解病因,之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